中午充电只花4毛5毛却被账单显示0.51元度,青岛充电桩价格差异引发电动车使用和价值观讨论

我在青岛的停车场,平常充电惯很简单。基本上中午休息时间拿个充电宝插上,花个几角钱,挺方便。这几天突然发现,充电价格好像有点乱。比如昨天中午,我用的那台公共充电桩,明明标价是4毛5毛一度,账单上却显示0.51元/度。比平时涨了点,这让我琢磨:是不是充电桩的价格都在偷偷变?还是我记错了?不然怎么会差这么多。

其实这个事情的细节挺多。这个充电桩是青岛市区常见的那种直流快充枪,号称不需要预约,充电速度也不错。平时用都是几角钱一度,看得挺开心。就这次,中午充电20分钟,充入了10度,正常预估大概0.45元/度,结果账单显示0.51元/度。对比平时多出点,心里一咯噔——是不是有隐藏费?或者多出来的钱就是涨价的潜规则?其实也不一定,但这让我更关注充电价格的猫腻。

中午充电只花4毛5毛却被账单显示0.51元度,青岛充电桩价格差异引发电动车使用和价值观讨论-有驾

我开始琢磨,这充电价格的差异到底代表了什么?我试着联系了个熟,充电站的工程师,他说实际上,充电桩的实时价格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电网负荷、调度策略甚至运营商的利润。这也是为什么某些时段价格会无缘无故上浮,有点像我们打车,高峰时段跳表一样。这个点我得补一句:充电价格还暗藏人性化——在用电高峰时偷偷提价,能提高收益。这点其实也不奇怪,电力公司为什么要亏钱?她们压力大,成本高,又不能像用餐一样坚决涨价,那就变着花样。作为消费者的我是不是太天真,以为每个充电桩的价格都是实时透明的?别笑,我也信了好久。实际上,你要是深扒这些价格变化背后,整个人都迷糊了。

这让我突然想到,买车到底是为了啥?我身边很多朋友还是梦想替代油车,减少排放什么的。有没有想过,其实车子不是越贵越好,也不是越便宜越差。买车特别像选择套餐——你要快充、长续航,还是便宜耐用。比如我之前试驾的某款纯电,续航很稳定,充一次电能跑300公里左右,比身边那个价格比我还实在的别人家的Model 3要便宜不少。相差这个区间,实际用起来差距可能也就c级差不多。另外那家长还说:我搞笑地翻了下手机里的购车记录,十年前买的二手电车,虽然里程数少,但还在跑。人家直接说:准备报废了,省得麻烦。你说,花个几万块买个"愿意用不完"的车,究竟是为省钱还是享受?不一定,我觉得,很多人其实买车都没想明白:纯粹是为了便利,还是那份看得过去的面子。

不过说回刚才那个充电价格差异,我其实也有自己的猜测。可能青岛的充电桩,运营商多,有的企业为了冲业绩偷偷涨点价。你知道,像某些充电品牌背靠大公司,经济实力不用担心,但价格还不统一。之前我还观察过,同一条街的两个充电站,一个价格稳定,另一个就时不时涨个价,那叫随机穿插。这是我个人的印象,没有什么行业数据支撑,但能感觉到,市场还在试探盈利空间在哪里。

你有没有觉得,现在的电动车,某种程度上还没完全公平?价格不够透明,充电可能比你想的更复杂。以前我朋友说:你买电动车,就是图个方便,省得油钱折腾。没错,但方便也要靠价格真实。刚才思考了一会,心里疑问:以后有人能帮我们把充电价格搞得像超市一样,明码标价、公开透明不?这是我一直在想的问题。毕竟,谁都不希望每次充电都像买,涨啥都没人说。

中午充电只花4毛5毛却被账单显示0.51元度,青岛充电桩价格差异引发电动车使用和价值观讨论-有驾

提到保证续航,有没有人知道,充电桩的安装成本其实挺高的。引用我一个修理工的话,他说:这东西,拆了装,像拼积木一样。很多桩子都是送货上门,施工费贵得吓人。但我们普通消费者可能只看到插上就充,不太清楚商家背后折腾的成本。这让我想起我家附近,刚装的那台桩子,安装费差不多1.2万。那只算单个设备的成本,还没算调试费、维护费。

我还在想,像我这种普通用车族,最大的问题是高速续航不足。你要是在高速上跑个几百公里,电就得擦肩而过。以前我试过一场大周游,算下来,充满电的续航差不多只能跑330公里左右,考虑到起步、空调、加速啥的,实际可能还不到300。这是多数家庭用的车的硬伤。其实这算个劣势吧?但我估算,平均家庭日常出行,300公里够用了,除非你每天都冲高速。

深思一下,还是有人在问:我买车,是不是快要迎来快充爆发?我看,未来两三年,快充点可能会越来越普遍。要不然,谁都舍不得跑到半路上饿死。但有一件事我一直没想明白,为什么充电变得‘那么不统一’?是因为技术还不成熟,还是盈利模式还没找到?(这是我小跑题,但觉得挺重要的一个点。)

你说,电动车的保值率,真得像有人说的那样差?还是说,没人看好二手电这个市场,只是因为刚进入?我粗心用心算了个账:一辆普通家用电车,百公里电耗4.5元左右,按去年市场价平均可以算出,维护成本比油车低不少。想一想,保值这事儿,看似麻烦,但其实不一定差。尤其是如果你只当它是个工具,不用太在意未来价格变动。

中午充电只花4毛5毛却被账单显示0.51元度,青岛充电桩价格差异引发电动车使用和价值观讨论-有驾

我今天还遇到一个销售,说:你们这次换电车,关注续航和价格,别忽略售后。售后比我想象中更重要。因为电池年限、维护成本,才是真绑架我们使用感的关键点。朋友的电动车用了一年多,4次换电池,折合下来都快亏了百万富翁的感觉。可我想:这真是还早还是坑深?

(这段先按下不表)也许,未来的充电和售后,还会有很多变数。有人在不断推新技术,有的厂商却在打价格战。你有没有想过,那个便宜货会不会堆出隐形成本?像我前几天翻了下手机备忘录,记得一个朋友说:电池快用完了,得换一块。这个钱得算进去,不然亏大了。他说的挺直接:用电车,钱要比想象中多花不少。

电动车是不是未来主流?我倒觉得,还没到能人人都接受的地步。毕竟,充电的门槛还在那儿,价格起伏不定,续航问题也没完全解决。你会为了省点油钱而折腾充电桩,还是更愿意继续开油车?这问题,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没底。

中午充电只花4毛5毛却被账单显示0.51元度,青岛充电桩价格差异引发电动车使用和价值观讨论-有驾

这就是我心里的疑问吧:当电动汽车变得越来越普遍时,会不会出现像油车一样价格透明、服务到位的场景?还是说,现在这种价格猫腻、服务繁琐的时代还得撑个几年?未来的路,这一路走得似乎还没那么清楚。

你猜呢?还是说,下一次充电价格会不会涨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我其实也没细想过这个可能性,但大概猜测,随着技术成熟,价格会逐步变得稳定点。

还没想到完,车和人,其实差别不大吧?人一直在变,车也在变。或许,有一天我们就不用再担心充电问题,也不用教育自己避免突然涨价的陷阱。

不过这个题,留给你了。你觉得,未来充电的价格,会不会变成我们生活的透明水?或者还会像现在一样,有很多暗箱操作在暗中调味?

中午充电只花4毛5毛却被账单显示0.51元度,青岛充电桩价格差异引发电动车使用和价值观讨论-有驾

【完】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