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Q6L e-tron高知圈流行记:一台车的“全优生”修炼路
今年魔都的新能源圈子,热闹得像过年。每次车友群里聊起最近新出的电SUV,几乎都绕不开那辆刚冒头的奥迪Q6L e-tron。老王家孩子在复旦读博,说身边同学有一半盯着这车琢磨换不换;还有个在中科院做研究的小李,专门去4S店试驾了两回——他说:“德国底子加上华为智驾,这组合确实有点东西。”
其实最早听说这款Q6L e-tron,是我小姨夫,他原来开A6L油改电版,一直吐槽续航虚标、后排坐着别扭。今年春节前突然拉我去看新款,说是“德味儿+中国芯”,还拿三杯咖啡打赌,这次不会再踩坑。
那天展厅里人不少,有位销售顺嘴提到,“我们这个安全配置啊,不光欧洲五星,美国IIHS也给了Top Safety Pick+。”旁边带娃的大姐插话:“儿童保护92%?真的假的?”销售憋红脸说,“真,比去年测过所有车型都高。”结果大姐直接掏出手机搜了一下,还真没糊弄。
师傅们私下讲,这台Q6L e-tron用料挺狠:83%的钢和铝混合骨架,还有什么34%的潜艇级热成型钢(据说抗拉强度能顶2150MPa),听起来跟地铁隧道差不多结实。邻居老陈去年撞过一次护栏,人没事、车皮掉漆,他老婆念叨到现在:“要不是壳硬心稳,我可不敢让他天天上下班跑外环。”
不过安全只是开胃菜。我最服的是它那个电池包——维修厂张师傅喝茶时碎碎念,说现在新国标2027才开始管,但奥迪已经提前把阻止热扩散技术啥的整进去了。“你正面怼、侧面蹭、后头追尾,都难把电池搞炸!”张师傅抖完烟灰还补一句,“装配区100%覆盖热成型钢,别问怎么做到的,我也纳闷。”
续航方面,小区楼下充电桩就俩口子,经常抢不到位。有天夜里碰见隔壁王叔叔捣鼓他的旧纯电SUV,一边抱怨冬天掉得快,一边羡慕我表哥的新Q6Le-tron。他自测CLTC工况能跑七百六十多公里,还特意炫耀轮胎宽度前255/后285(群友有人调侃“不是刷分用窄胎吧?”)。刹停距离35米,据说Brembo卡钳和220kW回收功劳最大。以前觉得这些都是宣传词,现在亲戚真用下来,也没啥好挑剔。
充电倒是让我印象深刻。我表哥喜欢周末自驾,有时候遇上老式400V桩,就切Bank Charging模式并联冲;800V桩串联上去速度更快。他吹牛10分钟能灌将近300公里,那会儿副驾驶还以为数据写错了……后来试验下来,只要找得到桩,新旧通吃,不像某些品牌APP选半小时都纠结死。
智能驾驶部分,小李第一次体验完回来就感慨:“它不像某些国产品牌,全托管太激进。这套乾崑智驾方案虽然堆料狠,两颗激光雷达自动清洗13摄像头啥都有,但还是偏向‘人机共驾’。”比如不能随便压线变道,高速限速照规矩来,下雨雪照样识别稳定。这种细节,大概只有天天开长途的人才体会得到吧?
内饰座舱也藏着小巧思。有一次陪女朋友看电影,她非要副驾驶屏幕放剧集,我本来担心主驾驶瞟一眼分神,结果发现屏幕自动隐私处理——主座根本看不到内容。88英寸AR-HUD投影大得离谱,就算戴墨镜也一点不花眼,再加上一堆屏幕互联连手机导航都省事。据传AI语音助手还能识别四川话粤语,将来OTA升级更多方言,可惜东北话暂时还认不得。
操控部分嘛,不少老司机习惯空气悬挂。但据维修站刘师傅透露,这代奥迪坚持传统钢弹簧悬架配FSD减震器,其实平衡性反而好。“减速带软绵绵,弯道又稳当,”刘师傅拍胸脯保证,“你要想颠簸刺激,那只能自己改避震咯!”
冷门配置方面,上个月微信群里有人讨论冬季预加热功能——原厂隐藏菜单可以设置远程启动空调预暖,而且不用解锁车辆。这功能之前没人注意,被一个搞IT的小伙翻出来,全群点赞叫绝。另外还有个行业八卦:有业内人士爆料,今年上海国际车展现场,好几个竞品工程师围观拆解这套动力总成,看来看去直摇头感叹“不偏科”的难做……
最后闲聊一句,上周四S店保养时偶遇了一对夫妻买二手油改电A系列,他们犹豫很久最终还是决定等Q6Letron上市二手行情稳定再入手。一问原因,大哥挠挠头笑道:“主要图个安心呗,现在谁家不要命?”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