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干了这么多年汽车这行,亲眼看到保时捷Macan的“起售价”能掉到三十多万,心里真挺不是滋味的,但也觉得挺过瘾的。谁能想到啊,当年加价抢手的保时捷,现在也得靠这招赚吆喝了?裸车35.8万,听着像是天上掉馅饼,可咱都明白,豪华品牌的套路深着呢。
这35.8万,也就是个门槛价,跟实际到手那是两回事。我去深圳那边打听了,销售说了,真要这个价提车,限制一堆:车型、颜色给你锁死,甚至连上牌地都有讲究,尤其那黑色款,就限广东牌照,你说这不是变着法子筛客户吗?等你七七八八的税费、保险、还有那些强制你勾选的配置一加,没有五十万,这车基本开不走。所以啊,别光盯着那个诱人的数字,背后的门道得看清楚。
要说这波变动,小米SU7绝对算得上是根搅动市场的“鲶鱼”。一部国产电车,敢直接把顶配价位拉到81.49万,更狠的是,性能数据还真拿得出手:纽北圈速能跟保时捷掰手腕,1.98秒破百,1548匹马力,极速350公里,这些数字光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也实实在在给传统豪华品牌上了一课:光靠牌子唬人,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这事儿背后折射出一个大趋势:燃油车,尤其是传统豪华燃油车的好日子到头了。新能源车是真的“卷”起来了,而且是全方位的碾压。你看销量数据最直观,去年年中开始,新能源车销量就超过燃油车了,而且这差距一个月比一个月大,燃油车市场肉眼可见地萎缩。
咱们自己的新能源车为啥这么猛?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往上游看,锂矿、石墨、稀土,咱们原料供应有底气;往中游看,动力电池全球绝对老大,宁德时代一家就占了三分之一多,电机电控这些核心部件,话语权都在咱们手里;再往下游看,产销量连续九年全球第一,全球超过一半的新能源车都是中国造,规模效应那是杠杠的。这是一整条产业链的胜利。
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尴尬,就是这个大趋势下的一个缩影。前三季度销量直接掉了接近三成,全球市场份额占比大幅下滑,连全球第三的位置都丢了。中国市场以前是它最重要的利润奶牛,现在缩水成这样,换CEO也就不奇怪了,真是急了。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这肯定是好事儿。保时捷都开始大范围降价了,其他豪华品牌能不慌吗?估计接下来会有更多牌子加入价格战。但这同时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那个靠品牌溢价就能躺着赚钱的时代彻底过去了。豪华车必须拿出真东西,无论是燃油性能还是新能源技术,都得接受市场的严苛检验。保时捷现在新能源车型选择少,跟同价位国产品牌比起来,产品力优势不明显,这也是它被动应对“卷”的一个重要原因。你看,小米这种新势力都敢拿纽北圈速说事儿,正面硬刚,这就是市场风向变了。
所以现在买车,特别是预算在二三十万甚至往上的朋友,选择空间真是前所未有的多。从比亚迪秦PLUS这种把价格打到燃油车心坎儿上的普及型电车,到八九十万甚至更高的超跑级电动车,各个细分市场都有能打的国产新能源。
当然,回到保时捷Macan这个35.8万的报价,诱人归诱人,真想入手的兄弟们,还是得擦亮眼睛。去店里多问问,那些七七八八的费用和限制条件都搞清楚。别被裸车价忽悠瘸了,最后落地一看,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有些经销商就喜欢用低价噱头钓鱼,去了之后各种理由让你加装昂贵的选装包,这都是老套路了。
这场豪华品牌的“价格保卫战”和国产新能源的“上攻战”,好戏才刚刚开场。保时捷的降价只是个信号,明年年中,估计有更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大佬”会坐不住,到时候市场会更精彩。你们说呢,花三十多万“够”一台保时捷Macan的门槛,这到底值不值?评论区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