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本应聚焦新车的发布会,意外引爆了乘用车与商用车两大车企的公关战。理想汽车为展示i8安全性能的碰撞测试视频,让东风柳汽旗下乘龙卡车陷入舆论漩涡。
“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看出假。”7月31日,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柳汽”)官方抖音账号的这句评论,迅速点燃了汽车圈7。就在两天前,理想汽车在其i8上市发布会上播放了一段“重卡连环撞击测试”视频,画面中一辆乘龙卡车在与理想i8对撞后车轮弹起、驾驶室分离的场面引发轩然大波3。
这场由碰撞测试引发的争议,在短短几天内演变为一起典型的公关危机事件。8月1日,东风柳汽发布《关于某品牌使用碰撞视频侵权的声明》,直指理想汽车的测试行为“已构成严重侵权,并超过正常商业竞争范畴”,同时“严重误导和损害公众知情权”,涉嫌违反相关法律。
从碰撞视频到法律威胁,四天三回合攻防战
综合网络资料,先梳理本次事件的时间线:
这场引发行业震动的争议始于7月29日。当天,理想汽车在北京举行的i8上市发布会上,播放了一段精心准备的 “重卡连环撞击测试”视频。测试中,理想i8与一辆8吨重卡以相对速度100km/h(双车各50km/h)正面对撞,随后另一辆卡车侧面撞击i8。
视频显示,对撞后重卡车轮弹起、驾驶室与货箱分离,车头倒压在i8前窗上。尽管理想未明确标注卡车品牌,但眼尖的网友通过方向盘标识迅速认出是东风柳汽旗下的乘龙卡车。
7月30日,舆论持续发酵。网友涌入乘龙卡车抖音号评论区,留下“不敢买,后轮都撞飞了”等质疑,甚至有自称“创业公司取消500辆采购计划”的留言。当天,理想汽车在重新发布的视频中对卡车品牌进行了打码处理,这一操作反而加剧了公众猜疑。
7月31日,乘龙卡车正式反击。其官方抖音账号多次回应:“一眼假,驾驶室锁止必要性损坏,导演安排的”、“被摆一道,聪明人一眼看出假”。同时,**乘龙法务部门宣布介入**,并发布展示自家卡车安全性的视频以证清白。
当天,作为测试方的中国汽研回应称:“测试全过程符合规定和标准,未调整卡车任何参数,测试车辆为全新车。”但同时也承认,“该测试不属于强制性公告准入测试,仅用于车辆开发验证”。
8月1日,东风柳汽发布正式声明,将事件推向高潮。声明指责某品牌 未经授权使用并扭曲传播其乘龙卡车碰撞视频”,并强调该行为“涉嫌违反相关法律”。同日,理想汽车产品负责人通过微博喊话,邀请乘龙卡车直播对撞,但未获回应。
从抖音硬刚到法务维权,危机公关四步走
事实上,复盘来看,乘龙卡车采取了诸多反击措施。
安全是商用车企业的生命线,东风柳汽在反击中特别强调了乘龙卡车的安全设计。
面对突如其来的品牌危机,东风柳汽展现了一套多层次危机应对策略。在短短四天内,公司完成了从初步回应到法律行动的全套动作,堪称企业危机公关的教科书级案例。
第一步:社交媒体快速反应。在事件发酵初期,乘龙选择在抖音平台直接回击。其“被摆了一道”的评论简洁有力,迅速被媒体引用传播,有效争取了舆论缓冲时间。
第二步:技术自证清白。7月31日,乘龙连夜发布视频,展示其驾驶舱通过碰撞摆锤、顶压等严苛测试,凸显 “龙骨框架结构”符合国际安全标准。这一动作直指理想测试的核心争议点——卡车结构完整性。
第三步:官方声明定性。8月1日的声明将事件定性为“侵权”,强调测试场景“与实际运营存在严重差异”,并指出卡车在现实中多处于满载状态,碰撞能量差异巨大。这一定性成功引导舆论关注测试本身的不合理性。
第四步:法律武器威慑。在声明中,东风柳汽明确表示已启动法务程序,释放出不惜法律战的强烈信号。此举不仅震慑对手,更向客户传递了品牌自信。
乘龙的危机应对效果显著。在声明发布后,舆论焦点从卡车安全性转向测试本身合理性。多位卡车工程师发声支持乘龙,指出商用车驾驶室与底盘间的机械锁止装置需特定操作才能解除,视频中“解体式”碰撞在真实事故中几乎不可能发生。
行业专家分析认为,理想测试中的卡车处于空载状态,而实际运营中卡车基本满载,两者碰撞能量差异巨大。此外,100%正面对撞在现实中极少发生(常见追尾或偏置碰撞),测试设计被指脱离实际。
从广西第一车到新能源转型,东风柳汽的物流帝国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绝非等闲之辈。这家创立于1954年的老牌车企,前身是柳州农业机械厂,1969年生产出广西第一台汽车,填补了广西汽车工业空白。1981年加入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现为东风集团直属子公司,企业性质为国有企业。
如今的东风柳汽已发展成为 “商乘并举”的汽车集团。官网显示,公司拥有柳东商用车、乘用车两大新生产基地,具备年产8万辆商用车、10万辆乘用车的生产能力。旗下乘龙、东风风行两大品牌分别覆盖商用车和乘用车市场。
在商用车领域,乘龙品牌已建立起完整的市场布局。产品线覆盖重、中、轻型卡车全系列,满足物流运输、工程建设、冷链配送等多场景需求。近年来,乘龙更是将目光投向新能源赛道,2021年就宣布“2025年后城市用车不再推出新款纯燃油车;2030年起逐步实现所有车型电气化”。
乘龙品牌的客户阵容堪称豪华。据东风柳汽官网介绍,其客户包括顺丰速运、中国邮政、京东快递、德邦快递、“三通一达”等快递快运行业龙头企业,以及新希望、双汇、京东等冷链物流体系,危化品运输行业大客户。
2020年5月,60台乘龙H5厢式载货车批量交付顺丰速运,展示了乘龙在高端物流市场的实力。当时为顺丰量身打造的优化车辆配置,通过多项节油技术的综合应用,使综合油耗降低3%至5%。
在技术创新方面,东风柳汽投入巨大。2021年公布的 “龙行未来”计划**宣布十年投资100亿元,发展混动、纯电动和氢动力汽车。这一投入已见成效:2025年7月底,一篇关于广东货运老板刘先生的报道显示,其购置的乘龙H5纯电大单桥实现了**每公里成本不足0.2元**,相比燃油车每公里节省1.5元,每月节省超12000元。
2025年,东风柳汽新能源战略进入关键阶段。按照规划,到2023年乘龙新能源产品已全面覆盖四大品系(牵引、载货、自卸和专用)和31个主流细分市场。在近期与理想的碰撞风波中,东风柳汽如此强硬的态度,背后正是对其商用车安全技术与市场地位的自信。
这场碰撞测试引发的争议,暴露了汽车行业测试标准的灰色地带。多位卡车工程师指出,商用车驾驶室与底盘间的机械锁止装置需特定操作才能解除,视频中“解体式”碰撞在真实事故中几乎不可能发生。
东风柳汽在反击中展示的“龙骨框架驾驶室”结构,原本是其在安全领域引以为傲的创新——四层吸能结构设计通过多通道传导专利技术,分散碰撞能量,最大化保障驾乘安全。
舆论场上的交锋尚未结束,但商用车行业的反击信号已经明确。卡车制造商首次公开质疑乘用车碰撞测试公正性,或将推动行业建立更规范的测试标准。这场始于碰撞测试的风波,最终可能带来汽车行业测试规范的新篇章。
或许,当营销进入“极端场景+短视频”时代,任何一次碰撞测试都可能成为双刃剑。理想i8本想秀肌肉,却暴露了对商用车场景缺乏敬畏;乘龙卡车先被“创飞”,却借危机公关完成品牌升级。未来,汽车安全叙事不再只是实验室数据,更是法律、道德、公共情绪的立体战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