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怪对手太狠,比亚迪的敌人只有他自己

讲真,九月份的汽车销量榜单一出来,整个场面就变得非常魔幻。

所有人都跟打了鸡血一样高歌猛进,小鹏吉利零跑这些新势力跟修仙渡劫成功了一样,销量同比直接翻倍,就连长城这种浓眉大眼的传统选手,新能源板块都涨了50%多。

然后你定睛一看,那个一直在榜首反复横跳,号称要脚踢丰田拳打大众的龙头大哥比亚迪,同比居然是下滑的。

下滑了5.5%。

这就很艺术了。

全班同学都在进步,就你这个天天喊口号的学霸退步了,这已经不是别人考得好不好的问题了,这是你自己的问题。这不是别人把你蛋糕端走了,这是你自己吃饭的时候把碗给扔了。

很多人分析说,哎呀,是竞争太激烈了,大家都在掀桌子。

是是是,竞争当然激烈。现在的车圈,已经不是什么存量竞争了,这是标准的黑暗森林,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最好的防御不是做个好产品,是直接把对手的餐厅给爆了。

但这仍然解释不了比亚迪的问题。因为掀桌子这套玩法,比亚迪自己才是祖师爷,秦PLUS冠军版那一刀,砍得整个A级车市场到现在还在流血。他应该是那个最疯的,怎么反倒被一群小弟给偷了家?

别怪对手太狠,比亚迪的敌人只有他自己-有驾

原因很简单,比亚迪最近这一年,不是在跟别人打,他是在跟自己打,而且是左手打右手,打得不亦乐乎,突出一个精神分裂。

别怪对手太狠,比亚迪的敌人只有他自己-有驾

简单来说,就是比亚迪自己给自己修了个人籍分离术,搞出了王朝和海洋两个大摊子,本来想的是我全都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结果变成了精神内耗,自己把自己给盘崩了。

第一个症状,就是为了强行“抬咖”,亲手把自己最值钱的资产给废了。

想当年,汉和唐,那是什么地位?那是中国品牌第一次把脚迈进了20万以上的价格带,而且站稳了。那是很多中产家庭第一次觉得,我不买BBA,买个国产车,也很有面子。这玩意儿已经摸到一点“品牌玄学”的边了,就跟特斯拉的logo、苹果的生态一样,它开始具备一种非理性的品牌溢价。

结果比亚迪是怎么干的?他觉得,不行,汉唐还不够高端,我要搞个更高端的,叫腾势。

然后骚操作就来了。为了让腾势显得“高端”,他就必须让原来的汉唐“低端”下去。于是乎,一顿降价背刺,把汉唐直接从20多万的神坛踹到了十几万的泥地里,跟一堆讲究实用性的家用车卷在了一起。

这一下,坏了菜了。

本来买汉唐的那群人,图的是什么?图的是那个“高端”的信仰,是那个“我跟你们这些开秦宋的不一样”的调性。你现在一降价,告诉他们,别装了,你们跟隔壁买菜的秦PLUS车主是一家人。这帮人的信仰,当场就崩了。

而那些真正图实用的工薪家庭呢?他们一看,嚯,这么大个车,死贵,还费电,我买个秦L宋L不香吗?要那么大面子干嘛,我又不去参加商务谈判。

你看,两头不讨好。高端用户觉得你背叛了信仰,主流用户觉得你华而不实。本来好好的屠龙宝刀,你非要拿去切白菜,结果发现还没菜刀好用。

更搞笑的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捧起来的腾势,销量根本补不上汉唐跌下来的这个大窟窿。这就好比你废掉了自己最强的SSR卡,去养一张平平无奇的R卡,还指望它能帮你打通深渊。这不叫战略,这叫行为艺术,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那种。

我有时候看着这些车企的发布会,就跟我儿子搭乐高一样,搭了拆,拆了搭,最后剩一堆零件,也不知道最初想干嘛。

第二个症状,是严重的资源浪费和喜新厌旧。

王朝和海洋,本来定位就不清不楚,一堆车长得跟亲兄弟似的,名字换换就当新车卖。这就导致了一个极度尴尬的局面:资源是有限的,技术升级的“雨露”也是有限的,没办法均沾。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典中典的“渣男剧本”。

海豚火了一年,不管了,打入冷宫;海鸥热了大半年,现在也扔一边了;宋PLUS为了给海狮07让路,技术部门看都不看一眼。今天这个是“新欢”,明天那个是“宝贝”,后天又出来个“小甜甜”。

你让消费者怎么想?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我买个车,图个安稳。我今天买个海鸥,明天你就告诉我这是时代的眼泪了?那我图啥?图你更新快?我买的是车,不是电子榨菜。这种玩法,不是在建立品牌忠诚度,是在培养韭菜的自我修养。

火一年,扔一年。火一年,扔一年。

你当这是养蛊呢?还是在玩什么养成类游戏?这种顾头不顾尾的打法,把自己搞得全身都是破绽,等于是在告诉所有饿狼,来啊,快来吃我啊,我这肉多。

第三个,也是最离谱的一个症状:技术优势和用户需求完全脱节。

比亚迪是干嘛起家的?电池啊!这是他的命根子,是他的“道”。结果现在呢?你看看比亚迪全系的车,那个电池给的抠抠搜搜,跟挤牙膏似的。人家都奔着大几百公里续航去了,你还在那玩儿一百多公里的插混。

别怪对手太狠,比亚迪的敌人只有他自己-有驾

这就好比你开个兰州拉面,天天吹你家辣椒油多地道,装修多豪华,结果面条就给三根。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损,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消费者买新能源车,最大的痛点是什么?是续航!是充电!你把什么云辇、天神之眼吹得天花乱坠,有什么用?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那套花里胡哨的智能驾驶,有这个好用?那个底盘舒适性,能有坐地铁舒服?这些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

用户要的是什么?是实实在在的纯电续航,是能让我从上海开到南京不用提心吊胆的底气。你一个电池厂,掌握着核心科技,结果在最核心的地方掉链子。

脑子呢?脑子到底去哪了?!

把插混的纯电续航干到200公里起步,把纯电的续航干到500公里起步,高端的上到七八百公里,你再配上你的云辇,你的智能座舱,你看看市场是什么反应?同行看了也得傻,直接哭晕过去。

现在呢?你把一堆“压缩毛巾”一样的技术,用在了一个续航短板的“澡盆”里,然后问大家,我的毛巾好不好用?

所以说到底,比亚迪9月份的销量下滑,根本不是什么意外。这是他过去一年多,在战略上反复横跳、精神内耗的必然结果。他想扮演那个通吃的“雷电法王”,结果把自己电了个外焦里嫩。

当一个企业开始沉迷于内部的权力游戏和复杂的品牌矩阵时,它就已经失去了对市场的敬畏。

它以为自己在下一盘大棋,其实只是在自己的棋盘上,跟自己瞎折腾。

而市场的规律是,它从不等待任何一个原地打转的巨人。当你觉得你什么都能行的时候,你离什么都不行也就不远了。不信?走着瞧呗。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