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池小油箱:增程车的自我救赎还是终极骗局?
“我们不是小白鼠!”
老款增程车主拍着方向盘怒吼。曾以为买了“可油可电”的完美方案,结果成了加油站的常客——发动机频繁启动、亏电油耗飙到8L/100km,静谧?不存在的。
但2025年,剧本反转了。
一、技术革命:从“充电宝”到“纯电主力”
曾经,增程车电池小得可怜:20-30kWh,纯电续航勉强破百。发动机被迫“加班”,噪音和油耗双重折磨。
如今?宁德时代骁遥电池横空出世——
纯电续航突破400公里,堪比小型纯电车;
10分钟快充补能280公里;
-40℃低温照跑不误。
增程车彻底蜕变:城市用电,长途用油。油箱沦为“备用钥匙”,发动机安静退居二线。
二、车企狂欢:销量暴涨背后的精准算计
理想、问界、岚图集体押注“大电池小油箱”,销量说明一切:
2024年增程车销量118万辆,增速碾压纯电和插混;
25万元以上市场,增程车型占比超60%;
价格从20万+下探至10-15万区间。
为何爆火?
绿牌政策空子:上海等地,纯电续航150公里以上就算新能源;
用户焦虑转移:充电桩不够?加油保底!纯电续航不够?400公里够不够?
车企心知肚明:这是政策与基建短板下的最优生存法则。
三、暗藏玄机:小油箱的真面目
问界M8的10升油箱,引发李斌吐槽:“高速上没电又没油,谁受得了?”
真相残酷:
理论续航美好:小油箱发电撑100公里找充电站;
现实骨感:猛踩油门油耗翻倍,10升油仅够应急。
用户要的是平衡点:400公里纯电+35升油箱,才是真解。但车企更爱“大电池”——成本高、溢价空间大,油箱?能省则省!
四、未来赌局:固态电池倒计时已响
院士杨裕生断言:增程是“节能减排最优解”,甚至可转型绿色燃料发电站。
但行业共识更冰冷:
固态电池量产逼近,混动技术终将沦为过渡品;
充电基建完善之日,增程车便是博物馆展品。
车企的阳谋?用“技术迭代”榨干每一代用户——今天的“革命性产品”,明日“古董车”。
结语:清醒者生存
增程车的崛起,是用户焦虑与车企生存的共谋。
但记住:
若充电方便,纯电更纯粹;
若长途频繁,插混更高效;
若图绿牌,增程可跟风——但别信“终极形态”的鬼话。
技术永无终点。
捂紧钱包。
看清需求。
别做下一茬韭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