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有个事儿,特别魔幻。
比亚迪给仰望U7塞了个水平对置发动机,还是中国首款。这事儿一出来,我脑子里就一句话:不装了,摊牌了,大家一起发疯吧。斯图加特那帮手搓跑车的老师傅们,估计连夜开会,讨论的不是技术,而是比亚迪的精神状态,是不是非常值得关心。
讲真,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什么存量竞争了,这是标准的黑暗森林,所有人都在玩一种叫“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极限运动。以前大家还讲究个武德,你出个新技术,我降个价,互相给对方留点面子。现在呢?最好的竞争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大家谁也别吃饭。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比亚迪这次的操作,就是典型的“心态爆了”。
你得先明白水平对置发动机是个什么玩意儿。别的发动机,气缸要么站着,要么V字劈个叉。这玩意儿是躺平的,两个活塞跟俩兄弟掰手腕一样,你来我往。这技术一直就是保时捷和斯巴鲁的镇宅之宝,为啥?因为难搞,特别难搞,属于玄学范畴。润滑、抖动、维修,随便一个问题都能让工程师的发际线再退后三厘米。所以大部分车企的态度都是,是是是,你牛逼,你玩,我们不跟。
结果比亚迪不声不响,直接掏了个2.0T的出来。
但最骚的操作不在这。别人造发动机是为了动力,比亚迪造这个“内燃机心脏”,纯粹是为了当一块“压缩毛巾”。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为了给四台驱动电机腾地方。这就很离谱了。这感觉就像一个修仙的,别人都在苦练金钟罩铁布衫,他突然说我不练了,我直接把自己炼成一把剑的剑鞘,我的任务就是给那把无敌的飞剑提供一个家。这思路,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
于是,他们把这颗“内-燃机心脏”的高度压到了420毫米。什么概念?比保时捷911那个同排量的还低了125毫米。这就不是技术问题了,这是赤裸裸的羞辱。相当于你花了一百年时间,把一座塔修到了一百米高,沾沾自喜。结果隔壁老王过来,直接把一百米的地基给挖空了,在地下负一百米的地方盖了个一模一样的塔,还问你,诶,地上的风景是不是没有地下室舒服?
这简直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事!
更颠的是,他们把这个发动机的功能给掰弯了。它既可以当个安安静静的充电宝,默默发电,假装自己不存在;又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直接驱动后轮,化身性能猛兽。这是一种典型的精神分裂式设计。上一秒还是个吃斋念佛的扫地僧,下一秒就成了拿加特林的雷电法王。就问你怕不怕?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造个发动机比喻成修仙,可能有点蠢,但你别说,还真他妈有点那个意思。
然后就是那个静音。据说这发动机工作起来,噪音只比电机高1分贝。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听到这个数据的时候,内心是崩溃的。我们这种老家伙,对于车的理解,有一半是建立在引擎轰鸣上的。那种声浪,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宣言。你现在告诉我,它安静得像个鬼。这让我感觉,未来正在试图用沉默来PUA我。我都能想到,以后仰望U7的车主群里,最火的改装件,可能是一个外置的蓝牙音箱,循环播放V8煮水声。典中典。
所以你看,技术本身有时候不重要,重要的是技术背后透露出的那股子“疯劲儿”。这已经不是在解决用户的痛点,而是在制造同行的痛点。加大,加大,再加大。
我一直觉得,有些品牌是有玄学光环的。比如会买奔驰的人,他买的不是车,是那个三叉星标带来的社交货币。会买特斯拉的人,他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什么内饰、公差,他会觉得你在侮辱他的信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而比亚迪现在干的事儿,就是用一种近乎民粹的方式,来解构这种玄学。它的逻辑就是,我不跟你聊品牌,不跟你聊信仰,我直接掀桌子。你讲究操控,我重心比你低;你讲究性能,我电机比你多;你讲究血统,不好意思,我直接基因突变了。讲真,我现在只想知道这车的杯架好不好用,中年人的核心需求就这么点。它用一种不讲道理的、类似“只要老头乐躺得快,责任就是对方”的流氓逻辑在打。
但能赢,就是能赢。
所以,比亚迪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去攻克一个别人都不想碰的水平对置发动机?是为了那272匹马力吗?是为了那更低的重心吗?是,但又不完全是。
它真正的目的,是摆出一个姿态。一个“不务正业”的姿态,一个“整花里胡哨的”姿态,一个“我发起疯来连自己都怕”的姿态。它在告诉全世界,以前的规则,作废了。未来的牌桌上,没有技术路线,只有生死存亡。
所以,比亚迪为什么要搞水平对置?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能。就问你气不气?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