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合伙人”模式:渠道下沉的阳谋还是无奈?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进入“深水区”,当头部品牌纷纷押注直营与用户运营时,极氪却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在直营体系外引入“合伙人模式”,试图以轻量化策略撬动下沉市场。这一动作究竟是创新突围,还是销量压力下的妥协?

下沉市场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极氪的渠道调整并非偶然。2025年,其销量目标高达32万辆,但前四个月仅完成17.19%,远低于预期。更严峻的是,一二线城市新能源渗透率接近饱和,而三四五线城市仍存在巨大增量空间。传统直营模式虽能保证服务标准,但高成本、低效率的短板在下沉市场暴露无遗。极氪的“合伙人模式”,本质是通过引入本地资源,以更低成本快速铺开渠道网络。

代理制VS经销商:极氪的“边界”博弈

极氪强调,新模式是“直营为主、代理为辅”,核心在于代理制而非传统经销商。合伙人仅负责建店、销售交付及售后,用户仍通过官方App下单,全国统一定价,避免价格战对品牌的伤害。这种设计既保留了直营对用户体验的控制权,又借助合伙人的本地化资源降低扩张阻力。首批试点的衢州、惠州等城市,既是下沉市场的典型代表,也是吉利/领克体系的“试验田”。

极氪“合伙人”模式:渠道下沉的阳谋还是无奈?-有驾

挑战:平衡效率与品控的“走钢丝”

尽管模式看似理想,但极氪仍需面对两大考验:

1. 服务质量管控:合伙人门店的服务标准能否与直营店一致?极氪需建立严格的培训、监督机制,避免“山寨化”风险。

2. 利益分配矛盾:直营与代理渠道的竞争可能引发内部资源争夺,如何平衡两者利益是关键。

此外,下沉市场对新能源品牌的认知度较低,合伙人需具备较强的市场教育能力,这对极氪的培训体系提出更高要求。

极氪“合伙人”模式:渠道下沉的阳谋还是无奈?-有驾

行业启示:渠道变革的“第三条路”

极氪的尝试为行业提供了新思路:

轻资产扩张:通过代理制快速覆盖空白市场,降低自建渠道成本;

生态协同:整合吉利、领克的供应链与渠道经验,形成资源护城河;

用户思维延续:统一价格与直营订单制,维持品牌调性。

这一模式或将成为传统车企转型的参考样本,尤其是面对特斯拉、比亚迪等“价格屠夫”时,差异化渠道策略或成生存关键。

极氪“合伙人”模式:渠道下沉的阳谋还是无奈?-有驾

未来:规模与质量的“平衡术”

极氪计划年底将“极氪家”门店扩至200家,但扩张速度需与品牌力匹配。若仅追求网点数量而忽视用户体验,可能重蹈部分新势力“昙花一现”的覆辙。如何将合伙人的本地化优势转化为品牌忠诚度,将是极氪长期课题。

极氪的“合伙人模式”是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豪赌。若成功,它将重塑三四线市场的竞争格局;若失败,则可能成为品牌高端化进程中的一道裂痕。这场渠道变革的终局,或许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下半场的生存密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