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汽车凭啥成了长安新能源的“顶梁柱”?
重庆这座城,天一亮就热得发慌。2025年7月29号那天,我还在家门口吃豆花米线,手机上弹出条新闻,说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新央企啊——整合了一百多家子公司,注册资本金两百亿,这数字搁小区车友群里都炸锅了。有个老哥调侃:“咱以后买车算是给国家队打工。”
可话说回来,在这艘新巨轮里头最扎眼的,还得数深蓝。最近几年,要说新能源谁最能打?邻居老李换车就选了深蓝,他媳妇天天念叨那智能驾驶好用,“自动跟停,比我自己踩油门稳。”去年年底到今年三月,据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认证,深蓝销量干脆冲到央企新能源第一的位置。我问4S店销售,人家笑眯眯地摊手:“你别看咱国产品牌多,其实卖得最好、反馈最多的就是它。”
前阵子去保养,我顺嘴问师傅:为啥大家都盯着深蓝?他说其实还是技术底子硬。“超级增程”自研出来后,不光省电还真不挑路况。我朋友有次从成都开回西昌,一路山路加堵车,本来担心半道趴窝,到头来电池一点没虚标——比亚迪那些老对手也就那么回事。
不过,说起智能化才是真正让人服气的地方。从2023年开始,华为和他们合作研发乾崑ADS SE系统,现在市面上20万以内唯一带华为智驾的SUV和轿车,就是S07和L07。前几天又听说S09要上HarmonySpace 5全套,还有ADS 3.3版本。这玩意儿据说以后还能OTA升级到4.0级别,就连老司机群里的王叔都感慨:“现在买台10多万的新能源,比以前进口豪华还带劲。”
其实这些高科技配置背后还有不少冷门细节。有一次售后技师闲聊时提过一句:像激光雷达这种东西,以前都是高端车型专属,现在新出的L06直接全系标配,而且芯片制程已经用到了全球首发3纳米标准。他们维修站每次培训都会反复强调芯片散热问题,新款车型干脆在主控板加装了主动液冷,小众但管用。
再举个例子,今年8月1日上市的新款S05续航能跑620公里,用的是宁德时代最新一代金钟罩电池。这种电池不仅通过NESTA六维安全认证,还首次满足国标升级后的所有标准。据隔壁小赵试驾体验,他特意测过一次极限快充,从30%冲到80%,不到二十分钟搞定。不过他也吐槽:快充桩兼容性偶尔会抽风,有时候识别慢点儿,需要重插一下枪头才能正常启动。
有人可能关心养护成本。我舅舅去年刚入手一辆G318,说实话平时除了常规检查,也没什么大毛病。他倒是抱怨过原厂雨刮胶条偏贵,但刹车盘、滤芯之类配件价格挺亲民。而且厂家承诺三年内免费道路救援,有回夜里爆胎真派人来了,一小时不到搞定。
至于未来规划,那更是一堆故事。今年发布会上CEO邓承浩直言,他们目标就是世界级品牌。不止国内市场拼命推新品(五年要出30款),海外布局同样铺开架势。据传泰国罗勇工厂已经量产右舵版车型,下半年出口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听销售讲,今年海外单月销量有望破8000台,不过实际交付情况还得看各地清关效率。
还有产业链方面的小八卦。最近业内流行垂直整合模式,比如功率半导体部分,他们跟斯达半导体组建合资企业叫安达半导体,这样核心部件供应更稳妥,也压缩不少成本。一位做采购的小伙伴透露,新批次驱动模块比上一代便宜近15%,但性能提升明显——尤其是在夏季高温下,高速段动力输出稳定,不容易掉链子。
当然啦,也不是没有小插曲。有用户反馈早期批次部分车型冬季低温状态下中控屏偶尔黑屏,需要断电重启解决;官方后来推送固件更新,大多数已修复。但微信群里总有人爱较真,每逢OTA推送必追着客服问进度,“咋又跳票?”成了经典梗。
再扯远点,到2030年的目标可是够猛:集团计划整体产销5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60%以上,而海外市场份额争取拉到三分之一甚至更多。这事儿到底能不能实现?身边老司机意见不一,有人乐观觉得“靠背硬”,也有人怀疑国外水土未必服。不过50万现有用户信任摆那儿,再加上央企资源倾斜,将来走出去估计不会太难受吧?
最后想起来,上周末洗完自己的旧燃油SUV,看着楼下邻居刚提的新款L06闪闪发亮,我琢磨等明年换车,是不是也该考虑投奔一下国家队阵营……不过二手行情到底咋样,还得等等再瞧瞧,好歹先攒点置换补贴不是?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