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四车企高管称“西方车企要在中国全军覆没”,有这么严重吗?

#图文打卡计划#

据英国《金融时报》(FT)14日报道,当地时间周三,在伦敦举行的FT汽车未来峰会上,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的核心高管毕高诚(Maxime Picat)表示,他对外国车企在中国市场份额的流失程度感到“震惊”。

他警告称,随着中国本土车企不断逼近大众、丰田等外国车企仅剩的“最后据点”,西方汽车品牌在中国可能“再无未来”可言。

这位高官看得很透彻,没有危言耸听。西方车企在中国市场的日薄西山,不是偶然,而是时代洪流下的必然。

全球第四车企高管称“西方车企要在中国全军覆没”,有这么严重吗?-有驾

毕高诚用“震惊”形容自己的感受,这背后是无数跨国车企高管共同的焦虑——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燃油车帝国,正在被中国本土品牌用电动车和智能化撕开缺口。

这位Stellantis的高管说西方车企可能在中国全军覆没,听起来有点夸张,但数据不会骗人。短短几年,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六成多跌到三成出头,腰斩都不止。

比亚迪这样的本土品牌已经取代大众坐上销量冠军宝座,这放在十年前乃至五年前都简直是天方夜谭。

更要命的是,咱们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突破,那些押注燃油车的外资品牌,就像守着诺基亚功能机的顽固派,眼睁睁看着智能手机时代呼啸而过。

中国市场的变化快得让人眼花缭乱。以前大家买车认牌子,大众丰田等闭眼入。

现在呢?国产车配置高、价格香、智能化还领先,谁还非得盯着外国品牌?尤其是电动车,国产车几乎碾压式领先。大众丰田这些老牌车企,反应慢了半拍,现在想追都费劲。

这位高管自己都承认,他是个乐观的人,但这次真乐观不起来。他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是亲眼看着中国的本土品牌如何一步步崛起的。

全球第四车企高管称“西方车企要在中国全军覆没”,有这么严重吗?-有驾

电动车和大型SUV市场,外国品牌早就守不住了。现在连燃油车这块最后的阵地也摇摇欲坠。丰田大众还能靠中型燃油车撑一撑,但能撑多久?他自己都说,这优势不会长久。

外国车企不是没努力。大众砸了几十亿欧搞“在中国,为中国”战略,丰田让中国团队自己做决策,不再让日本人指挥中国人造车。

奔驰宝马更拼,直接和中国科技公司合作,搞本土化研发。但这些动作,真的能赶上中国车企的速度吗?

Stellantis自己就是个典型例子。它在中国混不下去,干脆撤厂,改玩轻资产模式。不生产了,直接从欧美进口。

听起来挺潇洒,但说白了就是认怂。它现在押宝零跑汽车,想靠中国技术反攻欧洲。这招挺聪明,打不过就加入,至少还能分一杯羹。

中国车企又没闲着,一边在国内碾压外国品牌,一边杀进欧洲。

今年一季度,中国车在欧洲销量暴涨七八成,插混车更是翻了三四倍。欧洲人嘴上喊着要加关税,身体却很诚实,该买还是买。

中欧现在谈最低价格替代关税,说白了就是找个台阶下,毕竟真打贸易战,谁都吃亏。

BBA这些豪车品牌,销量跌得最惨。保时捷在中国连续三年下滑,去年直接跌了近三成。

以前觉得开保时捷有面子,现在国产高端电动车一样能打,还更智能。消费者不傻,钱花在刀刃上,谁还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

中国市场的游戏规则早变了。消费者不再迷信德国工艺,他们更在意车机能不能刷短视频、语音助手够不够聪明、充电五分钟能跑多少公里。蔚来的换电模式、小鹏的自动驾驶、理想的奶爸车定位,每个新玩法都精准戳中需求痛点。

全球第四车企高管称“西方车企要在中国全军覆没”,有这么严重吗?-有驾

反观外资品牌,车载系统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智能化配置像挤牙膏。当奔驰还在研究怎么在车里装游戏机时,中国车企已经把汽车变成了移动智能终端。

西方车企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节奏没跟上。中国市场的玩法变了,它们还按老套路出牌。

国产车一年能迭代好几次,外国车企三五年才换一代。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快充技术,中国车企卷得飞起,外国品牌还在慢慢试水。等它们终于反应过来,市场早被瓜分完了。

未来会怎样?外国品牌不会完全退出中国,但想重回巅峰,真没机会了。

它们要么彻底本土化,放下身段和中国车企合作;要么就学Stellantis,换个方式分蛋糕。中国市场已经进入新阶段,适者生存,不适者就淘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