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把家里那辆开了十年的五菱面包车给报废了。老公那会儿2015年下定决心买的,说是为了方便接娃放学,也能拉拉搬家啥的。没想到,这老伙计陪我们这么久,真心成了家里的一员。说实话,心里挺不舍的。
说起这车,大家可能觉得五菱面包车就是拉货的,丑但实用。敞口货厢能装不少东西,咱家搬过两次新家,还有次去集市买菜,车厢几乎都被塞满了。老公当年算过账,买这车的总价不到四万块,不确定具体数字,算下来每公里成本挺低,保养也简单。虽说发动机吵,悬挂硬,但对我们这种城市边缘小家庭,用起来还算够味儿。
老公有次跟维修师傅聊,师傅直接说:这种车吧,讲究的是耐造,毛病多也能修,关键零件不像合资品牌那么贵。那时候我还觉得有点小尴尬,毕竟开着看着不太顺眼,回头率低。可家里人一致觉得,就它最实在。搁我说,真找不到同价位车能比这性能和空间合适的。
再说这年头,想给家里换辆车,市场选项多。去年查了下行情,10万块钱这个预算,国产小型SUV挺火,但是大屏多,智能化强,这些五菱面包车都没。我的朋友小刘说:你买那种带大屏带自动辅助的,感觉自己像操纵战斗机一样。我听着笑了笑,倒没太痴迷这些高科技,毕竟家里用车主打实用。
可这边我又得自我纠正,前面说五菱面包车功能单一,确实有点偏激。车厂这两年倒是试图把这类车改头换面,推出了新能源款和带点智能配置的版本,这让我意识到刚才的说法有失偏颇。毕竟市场需求和供应链都在变,厂家得跟着转型。不然也撑不过来。
我刚才翻了下过去几年的维修记录,发动车故障排查花了快3000,换个传动轴差不多也得上千。加上去年大修过后,老爷车去年年审没过,一是尾气排放超标,二是底盘腐蚀严重。这些问题,一点点细节,积累成了报废的理由。其实挺烦这种麻烦事儿,谁愿意天天盯着车停不停车、年审合不合格的。整天折腾,真是累。
我问过销售说:同价位有没有车能比它维修成本低点?销售倒诚实说,十万块预算,国产哈弗H6或者吉利SUV倒是维修方便点,但是保养成本其实也很难说低多少,配置好了,配件坏了自己也贵。作为家用,这三五年内看起来更方便,但十年后估计车辆贬值率会很恐怖。他说的贬值率,我粗算了下,国产SUV前三年掉价30%-40%,超过五年可能剩20%,五菱面包车的残值倒是稳定一点,虽然老旧但是够用。
这让我想起一件事,去年我和老公在车库里闲聊,他说,这车陪了咱们这十年,也算个老朋友了。我那时心里挺暖的。其实车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不止是工具,更像是个落脚点,有故事有载体。没有它,也许日常打理都得变,接娃、见客户、买菜,哪一样不操心?(这段先按下不表)
话说回来,换车这事,总得权衡是不是买新车,还是买二手。去年一哥们跟我抱怨他买了十万级别的SUV,结果保险、保养、养路费,每年加起来差不多要一万多,这成本吓人。我心算了一下,五菱面包车十年下来,年均花费几千,哪怕降低舒适感和安全性能,成本压力真低。
顺便问大家,换车时你们怎么看保值率和维护成本?是不是就图新?还是说,像我这样,更在意老伙计的陪伴感?我好奇这算不算被情怀坑了。
突然想到,我家的维修师傅曾经提过一句话,现在供应链这么复杂,车子一小毛病,零件没现货,要等半个月以上,特别是进口车。这让我意识到,像五菱这样国产车,零部件供应其实方便得多,问题解决速度快,生活中这种供应链博弈影响真的很大。
所以说,换车不仅是买个新车那么简单,还得考虑背后供应链,以及跟厂家、渠道、维修方的博弈。你买个车,有时候不只是买个产品,是买整个服务流程和一个生态圈,这细节大家注意了吗?不知道别家用户有没有这种感受。
我现在觉得,哪怕换了车,心里那块对老五菱包里的感情怎么填?这情绪挺复杂。你们会怎么处理这种换旧车的舍不得呢?我是不是太情绪化了?
想象着新车涂层闪亮,智能正义的侧脸,但还是想念那个老面包车吱吱嘎嘎的声音,那感觉,挺难说清楚的。可能这就是生活,不是机械,而是满载回忆和故事的载体。你们呢?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