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前8月销量286.4万辆全年目标近在眼前

八月的那个数字,真有点像朋友圈里突然有人晒出一张中了500万的彩票——37.4万辆。

不是中奖,是比亚迪一个月卖出去的车。

你说别的厂商看了心不心塞?

更尴尬的是,这不是偶尔爆发,人家从今年1月到现在已经跑了286.4万辆,全年目标460万,如今完成度62%,剩下几个月就是冲刺期,连喝口茶都嫌浪费时间。

我第一次刷到这个数据时,还真愣了一秒,那种愣,不是“哇好厉害”的夸赞,而是成年人特有的一丝酸味:这是真刀真枪啃出来的,不靠运气、不靠噱头,全凭技术储备和市场布局硬生生蹚出来。

而且,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可不是临时抱佛脚,他们早就在别人还研究说明书的时候,就开始打季后赛了。

比亚迪前8月销量286.4万辆全年目标近在眼前-有驾

你要说环境没帮忙那也假。

今年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飙到了55.3%,自主品牌份额占64%。

同样的大潮,有人顺风划船,有人怕翻船干脆停在岸边晾着。

有些厂商是一脚油门一脚刹车,小心翼翼地试探水深;比亚迪呢?

泥潭里摸爬滚打多年,一旦找到节奏就像开挂一样一路狂奔。

看其他家的销量,你才知道什么叫“同场不同命”。

年初他们推出“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的时候,我身边还有朋友笑,说名字太玄乎,是不是营销套路。

不出几个月,那帮怀疑论者安静了——搭载车型销量破140万,8月份国内辅助驾驶车型占比直接拉满90%。

比亚迪前8月销量286.4万辆全年目标近在眼前-有驾

每天8700万公里的数据回传,就像无数只小蚂蚁搬家,把信息堆满蜂巢。

在智能驾驶榜上,比亚迪单品牌26.37万辆,第2名到第10名加起来还差点意思。

这种领先幅度,用断崖式形容一点不过分。

而且它不仅盯着国内圈子闷声发财,今年海外也是猛攻。

皮卡和乘用车出口8月份卖80464辆,同比暴涨146%。

累计63万多台,占总销量22%。

慕尼黑车展上的腾势Z9GT、D9,还有海豹06 DM-i,以及兆瓦闪充技术,让欧洲观众直眨眼。

他们原本以为中国品牌只是价格屠夫,却发现科技也卷得他们抬不起头。

一位德国媒体当场吐槽:“我们可能得重新定义竞争对手是谁。”

比亚迪前8月销量286.4万辆全年目标近在眼前-有驾

行业格局变化快得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拿错剧本。

本来以为德系、美系巨头稳如泰山,可偏偏被一家深圳公司抢走C位。

这背后既有中国供应链成熟、高效生产体系撑腰,也有人心变了——越来越多人敢选国产高端,不再把进口标签当唯一信仰。

有些老牌厂商可能还沉浸在百年的荣光里,但舞台灯已经照向别人。

进入所谓金九银十,本该是汽车销售旺季,对比亚迪来说更像冲刺赛道。

比亚迪前8月销量286.4万辆全年目标近在眼前-有驾

渠道早已铺进二三线城市,新品发布频率逼死强迫症,再配合节假日促销活动,很难不给对手压力。

他们不只是卖一辆车,而是在培养消费习惯:第一辆代步电动车买自家,第二辆家用SUV还是自家,到第三辆性能款依然留在生态圈循环升级。

这套打法杀伤力极大,因为它建立的是用户黏性,而不仅仅是一笔交易。

当然,也有人泼冷水,说产品线宽容易同质化,高速扩张售后服务未必跟得上。

一旦口碑掉坑,会不会影响全球化进程?

这些担忧不能说没道理,因为站上全球舞台,要面对的不仅是销量排行榜,还有各国法规、文化认知甚至政治因素。

比亚迪前8月销量286.4万辆全年目标近在眼前-有驾

我觉得如果哪一天海外政策波动给他们设障,他们大概率会先绕过去,然后找机会正面突破,这家公司骨子里的灵活劲儿,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领跑者与挑战者之间,总能看到一些微妙关系。

有时候,一个技术突破,比如超级e平台的兆瓦闪充,看似只是改善充电体验,其实暗地里改变的是补能网络格局。

当汉L、唐L借此持续热卖时,你会发现竞争对手不得不调整研发路线,否则未来连入场券都保不住。

这种牵引力不体现在季度财报,却悄悄左右整个行业方向,就像足球比赛中的战术布阵,看懂的人自然知道分量在哪儿。

所以,比亚迪这一波到底意味着啥?

比亚迪前8月销量286.4万辆全年目标近在眼前-有驾

我觉得,它正在重写“中国制造”的国际剧本。

从前,“中国制造”更多等于物美价廉,现在却开始加入技术先进、体验完整这样的新标签。

而我们刚好处于这个过程,无论你是消费者还是旁观评论员,都逃不开这股风潮。

如果他们真的实现全年460万辆,那么下一年的目标是多少?

我不知道,但我愿意赌,他们设定数字的时候肯定不会手软,大概又要让不少同行陷入那种尴尬状态——既羡慕,又焦虑,还忍不住偷瞄别人家的答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