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元怒批台媒吹进口车,特斯拉冲击台湾本土产业

台上蔡正元一句“白痴”,镜头一闪,现场气氛就像被电钻突然打穿的安静,那种尴尬,比吃火锅捞出一只苍蝇还让人瞬间清醒。台媒还在摇旗呐喊,说进口车价和世界同步,台湾真棒啊。这画面,怎么看都像是有人在婚宴上给丧事放喜乐。场子里热闹,心里却凉飕飕的。

我记得几年前,台湾本地汽车厂还是有点底气的。那会儿,特斯拉名字听起来像高科技玩具,没人真以为它能把市场搅成鸡飞狗跳。结果呢?这两年,进口新能源车直接飙车,特斯拉一脚油门,台湾本地厂商连个转身的机会都没捞着。最新数据就摆在那儿,进口车市份额涨得比股市还疯,台北街头Model 3像夜市臭豆腐,满街都是。

蔡正元怒批台媒吹进口车,特斯拉冲击台湾本土产业-有驾

说起来,台媒的“台湾真棒”,和楼下便利店贴的“全场特价”一样热情,背后却是本地厂商就业岗位一个个消失。曾经的螺丝工,转眼成了外送骑手。这不是段子,这是现实。政策风一吹,台湾汽车行业的老伙计们只能一边喝茶,一边算着明天还会不会有活干。

台上的蔡正元脾气爆发,真不是突然的。他一直盯着数据看,谁都明白,进口税率一刀切,开心的是谁?马斯克肯定是笑得合不拢嘴,美国汽车厂商的市场直接打开,其他国家的车厂一个个变背景板。台湾本地产业链?说断就断,就像小时候玩玻璃球,掉地上碎得干干净净。

蔡正元怒批台媒吹进口车,特斯拉冲击台湾本土产业-有驾

有人说产业升级靠竞争,进口车降价大家都能买单。听着挺美,可你问问那些失业的汽修师傅,买车的钱从哪来?现实摆在那,台湾本地汽车相关岗位一年掉了快10%,有些零件厂直接关门,老板转头卖起盐酥鸡。你说这算产业升级吗?这画风,魔幻得像深夜鬼故事。

特斯拉进场,台湾就业能多点什么?别闹了。马斯克的套路是自动化、极简供应链,核心技术全锁在美国。台湾本地能分到的,只剩下销售和客服岗位。你真以为“全球接轨”能让台湾分一杯羹?大部分人只剩围观份儿。去年韩国某车企撤出台北,供应链企业一夜之间全线熄火,几千人没了工作。那种无力感,只有工厂门口的烟头最懂。

蔡正元怒批台媒吹进口车,特斯拉冲击台湾本土产业-有驾

再说,台媒的乐观就像朋友圈转发锦鲤,谁都希望天上掉馅饼,结果真掉下来的只有空调外机。进口车降价利好谁?消费者短期开心,产业长期吃苦,最后连消费者都没得选。你以为马斯克会在台湾建厂?醒醒,台湾的高端岗位和技术培养早就被架空,剩下的只是一场消费盛宴。

蔡正元怒批台媒吹进口车,特斯拉冲击台湾本土产业-有驾

有网友调侃,台湾汽车行业就像夜店里的DJ,灯光炫,音乐嗨,可一关灯,一切都归于寂静。特斯拉的进场不是鲶鱼,是直接上演鲸吞。你说台湾本地厂商能拼得过?别说笑了,连打酱油的资格都快没了。日本、德国、韩国的车厂本来还能靠税率优势,现在全跟着美国节奏裸奔,谁能受得了?

有时候我在想,这些“丧事喜办”的报道,到底是自信还是自欺?进口车全球同步,听着像是国际大舞台,实际是本地厂商自家院子都快没了。台湾的汽车产业本来就不壮实,这么一波外来的冲击,根基都快松了。你要是真心觉得进口车价降了就是好事,不妨去问问那些刚失业的零部件工人,看看他们的表情,听听他们的故事。

有朋友转行开炸鸡店,生意还真不赖。你说这算不算另类的“产业升级”?汽车人变炸鸡人,这种跨界,Facebook都点赞。可惜,炸鸡再香也填不了汽车产业的空。每次看到台北街头的Model 3,我都忍不住琢磨,那些年台湾本地品牌的荣光,现在是不是都被“接轨”成了回忆?

蔡正元怒批台媒吹进口车,特斯拉冲击台湾本土产业-有驾

有时候,网友就是放大镜,专盯别人家的芝麻,自己家西瓜烂了都不管。进口车降价的“芝麻”香得很,产业裂缝的“西瓜”烂得没人理。台媒“台湾真棒”喊得响,真正吃亏的,还是那些老厂工,年轻毕业生,还有一大堆靠汽车吃饭的家庭。

说到底,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行业洗牌,是整个社会的情绪、预期和信心的动荡。就像球场上C罗空降,国内前锋全都板凳待命,热闹归热闹,故事背后的冷风只有自己知道。你觉得这波进口车税率调整,是台湾的“真棒”时刻,还是“真悬”的开场?评论区别光潜水,说说你们身边的故事,咱们一起看看,这场“车市风暴”谁能笑到最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