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实测新动作揭秘,中国汽车大局走向高人气新规

比亚迪半年全球销量破两百万,西班牙意大利表现亮眼

前阵子在小区门口碰见老杨,他那辆老款F3还杵着,说起比亚迪现在的风头,直摇头感叹:“谁能想到这车厂混成这样了?”其实我心里也纳闷。毕竟,这几年国内车圈乱得像菜市场似的,一会儿新能源补贴退了,一会儿限号又改,厂家和经销商都忙得脚打后脑勺。可偏偏,比亚迪今年半年的成绩单一甩出来,让不少人都哑火。

比亚迪实测新动作揭秘,中国汽车大局走向高人气新规-有驾

214.6万辆,这数字听起来有点虚,可是你细掰扯一下——海外47万多台,同比涨了一倍多,还超过去年全年出海总量。这事放在三年前,说出去怕被笑掉大牙。我家楼下修理铺的小张以前就不信电动车能跑出国门,现在天天跟客户吹“咱国产品牌,在国外也是香饽饽”。

说到海外市场,我最服还是欧洲那块地盘。你想啊,那地方汽车鼻祖扎堆,本地人对自家品牌死忠得很,有时候开个非德系都觉得别扭。而且最近欧盟还加关税、查标准,明摆着不让中国车好过。但比亚迪愣是在英法德意西这些硬骨头国家全线突破。群里有哥们转发西班牙的数据:月销破万台,同比暴涨七百多个百分点,占快一成份额。在意大利,上半年注册量也冲上九千台,还不是靠什么低价策略,人家真刀真枪干出来的。

比亚迪实测新动作揭秘,中国汽车大局走向高人气新规-有驾

不是说这成绩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有些外行以为比亚迪突然冒尖,其实背后都是熬出来的苦水。从2021年开始,比亚迪就在欧洲各地试水,只不过当时没人注意罢了。有回去4S店保养顺便问销售,人家笑嘻嘻讲:“我们出口那批唐EV,用的是本土定制配置,你要买国内版反而没那么容易。”听起来挺新鲜,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大得很,每个国家法规、插口、电池包标准啥都不一样。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嘿,这话维修师傅老李最爱挂嘴边),就是技术投入和研发耐力。别看外面吹什么刀片电池安全性高,其实早期的时候,为了适应北欧冬天极寒环境,比亚迪专门做过几轮加热系统升级,有位留学生吐槽瑞典冬天续航掉太快,后来官方推送OTA才算缓解点。这种小毛病吧,看着不起眼,但是真正愿意花钱花时间去解决,也就那么几家公司。

比亚迪实测新动作揭秘,中国汽车大局走向高人气新规-有驾

我邻居王姐买了一辆宋PLUS DM-i,她每次回娘家,总喜欢炫耀一句:“我这混动不用找充电桩,两三天一箱油。”她妹夫在马来西亚工作,说当地街头满大街都是BYD徽标的新车。“刚落地时大家还怀疑质量,现在出租司机抢着换。”王姐调侃道,“国产货争气,是给咱脸上贴金。”

其实关于冷门配置,我倒发现一个细节:东南亚游记群里有人晒泰国版车型带座椅通风+防晒玻璃组合,据说特别适合热带湿气重地区,而国内同款反而没有配齐这种组合。不知道是不是针对不同气候特供,总之用心程度看得到。

比亚迪实测新动作揭秘,中国汽车大局走向高人气新规-有驾

最后再八卦一句,小区物业原来开日系SUV,今年悄悄换成腾势D9(据他说底盘更结实),但他媳妇嫌内饰味道怪,请师傅洗内饰的时候发现新材料异味确实轻不少——可能跟出口车型环保要求高有关吧?这种体验,不亲自用一次根本体会不到差距在哪儿。

写到这里想起一个段子:微信群有人调侃“光窝里斗没意思,要出海才能长脸”。其实话糙理不糙,中国汽车现在已经不是只顾自己院子里的事,大伙盯着全球舞台干活才叫真本事。不然哪来这么多人琢磨怎么把右舵左舵切换、怎么适应巴西烂路?

比亚迪实测新动作揭秘,中国汽车大局走向高人气新规-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数据与案例参考销售聊天记录及业主微信群讨论,如有疏漏敬请谅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