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续航170公里是否够用

红旗H5 PHEV的纯电续航170公里。这数据听着是不是有点夸张?

先别急着说好或者不好。170公里,确实比很多插电混动车型的纯电续航都长。在这个市场里,50公里、70公里的车型一抓一大把,哪怕放眼到一些标榜高端的品牌,100公里出头就已经算不错了。而红旗直接拉满到170公里,直接快赶上小型纯电动车的水准了。这是不是有些“不正常”?或者换种说法,技术是不是进步得那么离谱?回头一想:既然都能跑这么远,那是不是意味着电池更大、更贵、更重?这到底会不会是个“拿数据吓人”的玩法?

纯电续航170公里是否够用-有驾

说实话,看到这个数字,行业里也有两种声音。有人觉得这是红旗在混动车领域的一个大突破,但也有人觉得,这可能是“面子工程”,看着数据炸裂,实际可能牺牲了其他性能或者成本。反正,这个事值得探一探。

先从最直接的东西拆解——成本。电池是新能源车里最贵的一部分,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纯电续航长,通常意味着装的电池容量大。一般来说,一辆插电混动的电池容量大概在10-15kWh之间,而红旗H5 PHEV这个170公里纯电续航,电池容量可能得接近20kWh甚至更多。小燃油车的油箱容量不过50升左右,20kWh的电池真就是把一个“大电池”塞进了混动车里。这带来的成本压力是显而易见的——电池的价格、重量、散热管理,层层叠加上去,车企能赚的钱肯定就少了。

纯电续航170公里是否够用-有驾

再看售价。15.98万起步价,确实不高,比市面上很多插电混动车型都更便宜。像比亚迪秦PLUS DM-i这种车,虽然走量很猛,但入门版也在接近14万的区间里。红旗作为一个定位更高端的品牌,定价却压得这么低——这不是靠“薄利多销”就能解释的。它很可能是在牺牲利润率,换市场份额。你要说是红旗太“傻”吗?其实也不是,老实说,这种打法在新能源车市场早就屡见不鲜。

这就得说到盈利性的问题了。新能源车企,包括那些大名鼎鼎的新势力们,很多到现在还在亏钱。但亏钱不一定是经营失败,更多是战略问题。像蔚来、小鹏这些公司,早期都烧了大把的钱造车、铺渠道,亏损惊人,但它们的市场份额、品牌力也起来了。红旗这种大厂,虽然不像造车新势力那样“靠融资养命”,但如果要在混动车领域占据优势,同样必须投入大量资金。电池研发、混动平台开发、供应链调整,这里面每一项都是烧钱的活儿。一个全新的“鸿鹄”混动平台,少则几十亿,多则上百亿,真金白银砸进去,不是两三年能回本的事。

纯电续航170公里是否够用-有驾

当然,你可能会问:那为什么不学别人“低成本搞混动”?这事其实得结合红旗的定位来看。红旗的品牌标签是“高端国产品牌”,它一直以来的战略就是在品牌力上和外资豪华品牌一较高下。对于红旗来说,推出一款“没技术含量”、单纯用账面参数堆出来的车,是不符合品牌调性的。所以,它必须用更先进、更有吸引力的技术,来强化自己的市场地位,哪怕短期内利润受损。

再看看同行。传统车企的混动车型,大多还是以节油为核心卖点,纯电续航只是一个“附加功能”。比如丰田的双擎系统,技术成熟,但纯电续航基本就几十公里的水平,完全没法跟红旗H5 PHEV比。再看造车新势力,它们的玩法又不太一样,更多是直接做纯电车,或者以增程为主。插电混动这个细分市场的玩家实际上并不多。所以,红旗选择在这个领域发力,可能也是想抢占一个相对“空白”的市场,避免直接跟其他头部玩家硬碰硬。说白了,这是一种“规避竞争”的打法。

纯电续航170公里是否够用-有驾

再回到开头的问题——170公里的纯电续航,是不是“过剩”了?答案并不简单。确实,对于很多人来说,日常上下班往返可能也就几十公里,50公里、70公里的续航已经够用。但“够用”和“好用”是两回事。续航长,意味着充电频率更低,这对于那些没有稳定充电条件的用户来说,非常重要。同时,长续航带来的心理优势也不容忽视——想想看,如果你买一辆混动车,结果纯电续航只能跑两三天就得充,你会不会觉得麻烦?而170公里的纯电续航,基本能满足一周的通勤需求,这种“使用体验”的提升,可能比账面上的成本更值钱。

所以,这事拆开来看,红旗的策略其实挺“讲究”的。一方面,它用一个炸裂的数据制造了差异化竞争,吸引了关注;另一方面,它通过全新的混动平台,展现了技术实力,为品牌背书。当然,这背后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高昂的研发投入和较低的售价,可能会拉低短期利润。但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这种“战略性亏损”是有道理的。

最后,回到这个170公里的续航,怎么看?其实不用过于惊讶。看似夸张,但它并不是脱离市场规律的“异类”。相反,它背后是红旗对市场需求的深度分析和对品牌战略的精准把控。它不是“乱花钱”,而是抓住了一个机会。至于这个机会能不能真正转化成销量、利润,还需要时间去验证。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不是一时兴起的冒险,而是一场有章法的战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