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知家消息,近日,据央广网报道,武汉某车主验车时开启远光灯,墙面投射出诡异蓝色光带,连换4辆新车均现相同异常。武汉消费者党先生与女友陈女士果断放弃提车,却被车企以“协议未约定质量问题可退”为由强扣5000元定金。
报道称,6月26日,党先生与陈女士在武汉某新能源汽车品牌交付中心验车时,发现远光灯投射出不规则蓝色光带。销售人员解释为“个体差异”并建议换车,但后续连续查验的4辆同款新车均存在相同问题。陈女士质疑:“蓝线夜间必然干扰驾驶视线,这是设计缺陷!”
然而车企回应自相矛盾,交付中心表示,称蓝线系“远近光灯分界线折射的正常现象”,车辆质检合格,仅支持换车不退定;而品牌官方客服承认此款车型普遍存在蓝线,归因于“灯具材料特性与环境温度作用”,坚称“不影响安全。消费者提供的电子购买协议显示,条款仅规定“超时不提车不退定金”,对质量问题导致的拒提情形未作任何约定。销售人员口头强调“无质量问题不退定金”,却拒绝提供纸质合同及质检报告。
车企涉嫌规避法定责任。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指出,现行《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退换车条件主要针对发动机等核心部件,车灯异常较难适用。但湖北维思德律师事务所刘子琦律师认为:若灯光问题构成根本性质量瑕疵,导致车辆无法安全使用,消费者拒提车具备正当性。车企以格式条款排除质量异议权,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相关条款应属无效。律师建议消费者: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灯光合规性报告;保存销售人员“投诉无用”等胁迫性言论录音;书面索要质检报告并保留拒付凭证。
中消协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行业三类纠纷高发:定金退款争议频发:商家以“订单已锁定”为由拒退,消费者因交付延迟、配置不符等合理诉求被漠视;新型销售模式埋陷阱:部分车企将锁单权下放用户,但流程设计存在误导。如某品牌曾因“锁定配置”按钮无二次确认遭投诉,超150人组建维权群;举证困境加剧不公:传统4S店“诚意金”退款依赖口头承诺,新势力线上协议条款模糊,消费者常因证据不足维权失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