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这回是真要“下海”了,而且不是玩票性质的冲浪,是实打实地砸钱造“大船”。这阵仗,颇有当年楼船夜雪瓜洲渡的气魄,只不过这次运的不是粮草兵甲,而是绿牌电车。
乍一看,比亚迪这波操作,是为了解决出口井喷带来的“运力荒”。毕竟,去年出口了43.3万辆新能源车,同比暴涨71.8%,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近三分之一。明年还指望着冲70万辆呢,光靠租船,那运费怕是要水涨船高,直接把利润啃掉一大块。
可细琢磨琢磨,事情没那么简单。比亚迪为啥非得自己“扬帆起航”?租船难道不省心吗?
说白了,既有迫在眉睫的“燃眉之急”,也有更深远的“绸缪之策”。
一方面,运力捉襟见肘是明摆着的。全球贸易复苏,加上中国汽车出口高歌猛进,滚装船市场早就炙手可热。你不自力更生,难道等着“一船难求”?这就好比你开了家网红餐厅,慕名而来的食客络绎不绝,跑腿小哥忙不过来,难道不考虑自建配送队伍?
另一方面,“自主可控”才是图穷匕见的关键。比亚迪的野心可不止于卖车,人家要做的是“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执牛耳者”。翻译成人话,就是想把产业链的方方面面都抓在手里。造船,就是这盘大棋中的关键落子。你想想,如果运输命脉掌握在别人手里,还怎么在全球市场上纵横捭阖?
更妙的是,比亚迪造的船也不是“烧油冒黑烟”的老古董,而是采用LNG双燃料清洁动力,符合国际海事组织的环保圭臬。这一下,就把那些环保卫士的诘难扼杀在摇篮里。毕竟,现在“绿色低碳”是通行证,谁也不想被扣上“污染环境”的帽子。
当然,也有人会嘀咕,比亚迪这么搞,是不是有点“家底殷实任性妄为”了?毕竟,造船可是个烧钱的无底洞。这话不无道理。但关键是,比亚迪现在财大气粗。一年卖那么多车,赚的盆满钵满,足够支撑造船的巨大开销。而且,从长远来看,自主掌控运输环节,可以大幅度降低物流费用,强化竞争壁垒。
这就像一句老话:富人之所以越来越富,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比亚迪造船,表面上是解决运力难题,实则是战略卡位,是构筑自身护城河的妙手。
而且,比亚迪的“造船记”,也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
首先,中国汽车品牌正在从“产品出海”向“全链条出海”进化。以前,我们只是把车卖到国外,如今,我们开始在海外设厂、造船,甚至参与当地的能源基建。这预示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正迈向更高级的阶段。
其次,中国汽车品牌正在从“价格鏖战”向“价值输出”嬗变。过去,我们依赖低价策略,现在,我们凭借技术革新、品质精进和服务迭代。比亚迪的LNG双燃料滚装船,正是价值竞争的生动注脚。它不仅满足了运输需求,还能削减碳排放,提升品牌格调。
最后,中国汽车品牌正在从“亦步亦趋”向“遥遥领先”蜕变。曾几何时,我们只能模仿国外的技术和模式,如今,我们开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执全球之牛耳。比亚迪的异军突起,就是最好的力证。
因此,比亚迪造船,不仅仅是企业行为,更象征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它让我们见识了中国智造的实力和抱负。
当然,造船绝非一蹴而就,道阻且长。比亚迪能否把这艘巨轮驾驭好,驶向远方,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但至少,它已经迈出了掷地有声的一步。
恰如李白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或许,数年后回望,我们会惊叹,比亚迪的滚装船,已经驰骋于更为广袤的海洋。而这,也将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宏伟蓝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