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业在一个赛道的领先,归根结底还要追溯到战略思维的领跑。如今,放眼全球乃至中国汽车行业,新能源转型浪潮正无差别影响到各个细分赛道,基于政策引导和技术进步的共同推动,商用车作为其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同样进入新能源主导的战略窗口期。
在燃油车时代已经取得领跑优势的福田汽车,在新能源赛道该如何抢跑?这家持续创新求变的商用车龙头给出的答案是:以“三个全面”的姿态迎接转型,以躬身入局的作风率先抢跑。
2024年国内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为53.2万辆,根据推算,在全球市场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占比达77.2%,已然成为转型核心引擎。在这一背景下,福田汽车选择以全面新能源、全面国际化、全面智能化的战略目标回应产业变革需要,成为不折不扣的新赛道领跑者。
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福田汽车增长态势依旧,单月销售54816辆,同比增长21.6%。新能源表现尤其亮眼,销量8193辆,同比激增203%,远超行业120%的平均增速,真正实现从探索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跃迁。而这背后,不仅彰显了福田汽车超前的技术实力和稳固的行业地位,更是其长线战略思维的生动体现。
“技术+生态”双轮驱动,持续夯实用户价值
汽车是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商用车产品突围的底层逻辑在于技术上的创新思考,尤其在“赛马模式”支配的商用车市场中,技术领先一步,便意味着把握住了占位更高的坐席,并将直接带来用户口碑和市场份额的转化。
福田汽车之所以能够在新能源转型窗口做到一马当先,成为领先行业的佼佼者,关键密码就在于对全场景技术矩阵的摸排与构建。目前来看,福田汽车的技术突破正呈现出纵向深耕+横向拓展的立体化特征,从三电技术、混动技术、再到对悬而未决的氢燃料技术的大胆布局,都为行业打出了完美“样板”。
当下,依托福田爱易科“电·驱动”,其旗下轻卡产品已实现三电系统100%自主研发,目前配备福田爱易科111kWh轻型动力电池、轻型电力电子单元(PEU)、4.5T轻型电驱桥的全自主三电应用的轻卡产品已成功下线。
另外,FHS混动技术平台则集成混动专用发动机DHE、专用变速器DHT、混合动力系统DHP等模块,使欧曼混动重卡实现硬件40余项前沿技术集成与软件65项策略优化,完成节能超10%、起步加速性能提升30%的出色表现。
至于氢燃料技术,福田汽车则一举攻克功率密度、低温启动以及寿命衰减三大技术瓶颈。300kW燃料电池发动机质量功率密度达811W/kg,具备-35℃极寒启动能力,进一步满足中长途运输的商业化需求。
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福田的新能源突破不仅主攻技术单点创新,更早就开始对整个产业生态进行系统性重构,围绕“能源、租赁、数智、修养配、二手车”五大生态服务,致力于实现全链路的闭环服务。
比如在推动补能网络的场景化覆盖方面,福田就联合国家电网等在京津冀、长三角布局光储充换一体化网络。再比如针对物流企业的成本痛点,推出“以租代购”模式,减轻用户负担。更凭借福田车联网平台,通过电池健康度(SOH)实时监测对新能源汽车提供预防性维保服务。
可以说,当行业对产业的思考还停留在“做不做”的探讨过程中时,福田早已先行一步大胆出击了。
从领跑中国到逐鹿全球,福田在下“一盘大棋”
重卡是全球商用车市场的战略高地,同时也是福田汽车体系内非常重要的业务单元,考虑到全球市场在能源形式的需求方面区别于中国市场的差异化特征,福田汽车的重卡业务展现出传统能源稳基盘、新能源拓增量的战略韧性,以双线并行实现海内外齐飞。
其中传统能源方面,欧曼银河系列着力通过超级动力链5.0实现技术代差。搭载福康A15发动机的银河9重卡可凭680马力动力储备应对高原、山区等极限工况,银河7燃气车搭载专属燃气发动机搭配采埃孚全新一代变速箱,最大功率可达 630 马力,最大扭矩 2600N・m,传动效率高达 99.7%,能耗较同马力段燃油车降低 8%。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好的技术一经量产,高端客户自然蜂拥而来。数据显示,3-4月欧曼银河系列车型在物流核心区域上市即破千台订单,标志着福田从性价比竞争正式转向技术价值竞争。
而在新能源重卡领域,福田则凭借多维度技术积累,针对不同运输场景构建起了完善的产品矩阵。
比如,聚焦短途倒短场景,福田推出底部/侧挂换电牵引车,可满足港口、钢厂高频次运输需求。针对中长途干线场景,则有混动牵引车帮助实现16%到26%的节油率,覆盖更多长途路线。而对于一些更为特殊的场景,福田还有氢燃料重卡,能以500公里续航与15分钟快速加氢优势,在内蒙古煤电运输、四川渣土运输等场景实现商业化运营。
正是得益于这种全技术路线+全场景覆盖策略,才使福田新能源重卡4月销量同比增长322%,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速,改写重卡市场竞争格局,同时也为其在国际市场大放光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月份,福田汽车出口14033辆、同比增长11.4%的背后,是GREEN3030全球化战略深度落地的表现。
从去年11月泰国工厂投产运营,到巴西工厂第1200万辆整车下线,标志着福田从KD散件组装完成到本地化研发制造的跨越,实现从“进口品牌”到“属地制造”的进阶,在全球拥有22个KD工厂的基础上,福田也在全球构建起车辆、零部件、数字科技、产业生态为一体的业务架构体系。
不仅如此,福田还立足中国向海外市场输出“本地方案”。比如与意大利合作伙伴比亚乔深化沟通,深入属地化运营,与依维柯签订合作备忘录,打开更广阔的全球市场空间……不难看出,这一连串动作背后,无一不是福田“逐鹿全球”最有说服力的注脚。
回归到福田4月这张耀眼成绩单,究其根本,实则正是福田技术+场景+生态三维价值体系的全面成功。从更深层的意义来看,福田汽车4月的市场表现,绝不仅是销量数字的增长,而是商用车产业价值评判体系的升级与重构。
未来随着三大“全面化”战略路线的持续推进,福田汽车2030年新能源比重超过50%、2050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的目标无疑有了更多实质性支撑,而福田也将在全球商用车市场,重新绘制属于中国商用车的新价值蓝图,持续不断地朝着世界一流商用车企业稳步迈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