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电动车,4000元内外的三大区别,看完再买不踩坑

现在咱们老百姓过日子,出门办个事,短途代步最方便的工具是啥?

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电动车。

它经济实惠,还不怕堵车,简直就是城市里的小精灵。

可是,真要去买车的时候,不少朋友就犯了难。

同是电动车,4000元内外的三大区别,看完再买不踩坑-有驾

走进一家电动车店,那场面真是让人眼花缭乱,价格从一两千块到七八千甚至上万的都有,外观看着好像也差不太多。

这就让人心里直打鼓了:这价格差得也太悬殊了,不都是两个轮子一个电瓶吗?

到底贵在哪儿了?

特别是那个4000块钱的价位,好像是条分界线,卖车的总说四千以上的是高端车,四千以下的是实用款,这里头的门道究竟是啥?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个事儿里里外外给您说明白,搞清楚这几千块钱的差价到底差在了哪里,您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保准不花冤枉钱。

其实,这4000块钱的坎儿,在行业里确实是一道不成文的分水岭。

它区分的不仅仅是价格,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造车思路和用户体验。

咱们可以把它理解成,4000元以下的电动车,它的核心任务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它是一个纯粹的代步工具,目标是皮实、耐用、能跑;而4000元以上的电动车,它要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它在工具属性之上,增加了更多的舒适性、科技感和生活品质的追求。

这背后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三个大的方面。

同是电动车,4000元内外的三大区别,看完再买不踩坑-有驾

第一个大区别,就是品牌的“圈子”不一样。

咱们买东西都讲究个品牌,电动车也一样。

不同的品牌,它的定位和主攻的市场是完全不同的。

您要是预算在4000块钱以内,那您放眼望去,卖得最好的、老百姓最认的,肯定是雅迪、爱玛这些老牌子。

根据一些市场调研数据,比如鲁大师在全国二十多个大城市做的线下调查就显示,在这个价位段,这两大巨头的市场占有率是绝对的领先。

为什么呢?

因为人家就是干这个起家的,他们最懂咱们普通老百姓的需求:车子要结实,电池要耐用,价格要亲民。

他们的整个生产线、研发方向,都是围绕着如何在有限的成本里,把车的续航和动力做到极致。

您花个两三千块钱,买到的就是一台经过市场千锤百炼,专门为了上下班、买菜接娃设计的可靠伙伴。

可一旦您的预算超过了4000块,您会发现另一个名字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那就是九号这样的新兴科技品牌。

同是电动车,4000元内外的三大区别,看完再买不踩坑-有驾

这些品牌卖的就不只是一辆车了,它们更像是在卖一个“智能出行终端”。

它们的目标客户,是那些对新科技有好奇心、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人。

所以,您会发现这些车的设计更前卫,颜色更大胆,而且特别强调和手机的互动。

这就好比买手机,有人觉得能打电话发微信就行,经济实惠;有人就追求最新的处理器、最好的摄像头和最酷的系统。

所以说,选车的第一步,就是看清自己的预算属于哪个“圈子”,然后到对应的品牌里去挑,这样才不会出现“拿着买家常菜的钱,却想去米其林餐厅点菜”的尴尬,最后买了个最低配的“高端货”,体验感可能还不如人家高配的“实用款”。

第二个大区别,就是配置的侧重点完全不同,也就是您的钱具体花在了什么地方。

对于4000块钱以下的车型来说,厂家是把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这个“刀刃”就是动力和续航。

在这个价位,竞争非常激烈,谁的车能跑得更远,谁的电机更有劲儿,谁就能赢得市场。

所以您会看到,两千多块的车,续航能做到五六十公里,三千出头的,奔着一百公里去,快到四千的,甚至敢标一百二、一百五十公里。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它可能会在别的地方做一些妥协,比如减震可能就是最基础的弹簧减震,过个坑洼路面会感觉比较颠簸;刹车可能就是普通的鼓刹,制动效果够用但谈不上优秀;车架用料扎实,但智能化功能基本为零。

同是电动车,4000元内外的三大区别,看完再买不踩坑-有驾

它的逻辑非常清晰:我就是一辆车,我的核心价值就是带你从A点到B点,并且尽可能地让你少充电。

而4000块钱以上的车,它的逻辑就变了。

续航和动力,对它们来说是“及格线”,是必须做好的基础,但不是它们用来炫耀的资本。

您多花的那些钱,买来的是全方位的“体验升级”。

首先是舒适性,比如它会用上成本更高的液压减震,您骑起来会感觉车子很“整”,路面的细碎颠簸都被过滤掉了,过减速带也不会有硬碰硬的冲击感,坐垫的材质和设计也更符合人体工学,长时间骑行不会那么累。

其次是更丰富的配置,比如前后都用上散热更好、制动力更强的碟刹,安全性更高;车灯更亮,还有智能感应功能,天黑了自动亮起。

最重要的,就是“智能化”。

现在的高端电动车,几乎都把智能化当成了标配。

您可以通过手机APP,实现无钥匙解锁、远程查看车辆位置和电量、设置电子围栏防盗、记录每次的骑行轨迹,甚至有些车还能通过OTA在线升级,就像手机更新系统一样,不断优化车辆的骑行算法,让车越用越聪明。

这些功能,都是需要硬件和软件成本来支撑的,也正是这些,构成了高端车型的价值所在。

同是电动车,4000元内外的三大区别,看完再买不踩坑-有驾

第三个,也是最核心的一个区别,就是车辆“心脏”——电池类型的不同。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电池就两种:一种是铅酸电池(包括后来升级的石⚫烯电池),另一种是锂电池。

这两种电池的特性,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铅酸电池,技术非常成熟,最大的优点就是便宜、安全稳定。

它的化学性质决定了它不容易发生热失控,也就是咱们担心的起火爆炸。

所以,在4000元以下的车型里,超过九成用的都是铅酸电池,这是控制成本、保证基础安全性的不二之选。

但它的缺点也同样突出,那就是“傻大黑粗”,非常笨重,一组电池动辄几十斤,住楼房的用户想把它提上楼充电,那绝对是个体力活。

而且它的循环寿命比较短,一般充放电三四百次性能就开始明显下降,用个一两年就得换,不太耐用。

而4000元以上的车型,情况就反过来了,大部分都换上了锂电池。

锂电池的优点,正好就是铅酸电池的缺点。

同是电动车,4000元内外的三大区别,看完再买不踩坑-有驾

它的能量密度高,所以同样容量的电池,锂电池的体积和重量要小得多,很多车型的锂电池一个女孩子都能轻松拎起来,这就解决了高层住户的充电难题。

而且它的循环寿命长,品质好的锂电池用个三五年问题不大,性能衰减也慢。

但是,它的成本要高得多,这也是高端车贵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大家最关心的安全问题,也主要出在锂电池上。

近些年新闻里报道的电动车起火事件,绝大部分都和不合格的锂电池或者充电器有关。

但这并不代表锂电池就不能买,关键在于“品质”。

正规大品牌生产的高端车型,其使用的锂电池都有非常复杂的电池管理系统(BMS),里面有各种过充、过放、过温、短路的保护机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怕就怕在那些贪图便宜,购买了杂牌或者改装的锂电车,那才是把一个移动的“火药桶”骑回了家。

所以,了解了这三大区别,您在选车的时候心里就该有谱了。

如果您就是日常短途代步,比如买个菜、接个孩子,对智能化、舒适性没啥要求,最看重的是初始购买成本和绝对的安全,那买一辆三千块左右、使用铅酸电池的品牌车,绝对是经济实惠、最合适的选择。

如果您预算充足,每天通勤距离比较长,或者您本身就是个科技爱好者,享受智能设备带来的便捷和乐趣,又或者您住高层,需要一个轻便的电池拿回家充电,那么,花多一点钱,选择一款大品牌的、配备了高品质锂电池和丰富智能功能的车型,它带给您的舒适和便利,也绝对值回票价。

说到底,买车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合不合适。

搞清楚自己的真实需求,明白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才能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