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汽车产业变革与产业链重组的浪潮中,全国汽车产业正经历深度重构,形成以“汽车+”为核心的多元化产业生态圈。在区域汽车产业重新分工的过程中,伴随产业转移、产业升级和新兴业态涌现,传统的汽车产业基地、“四化”技术产业集聚区以及新兴的产业市场热点区域等,都可能形成新的汽车产业园或汽车产业生态圈。
一、汽车+研发园
随着汽车产业变革大潮的到来,未来汽车产业将迎来新的研发创新热潮,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的研发将会催生大量的创新创业企业,从而为汽车+研发园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汽车+研发园的规划建设,主要看一个地方的汽车产业集聚度、“四化”技术集聚度,或是能否吸引“四化”技术企业集聚。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的技术联盟、产业基金,将成为推动汽车+研发园发展的主要模式。
链接:上海国际汽车创新港
上海国际汽车创新港是典型的汽车+研发园,项目占地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分为4个功能区和1个中心服务地带。目前,已有同济大学、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快速成型加工车间、3D打印、试验检测软件开发工具等公共服务平台,蔚来汽车、上汽阿里、欧菲智能车联、保时捷工程、宾尼法利纳、AutoSpace等企业正式入驻,初步形成了汽车产业的创新生态。
上海国际汽车创新港通过整合同济大学等高校资源、蔚来等头部企业以及3D打印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落地”的闭环。其成功验证了“技术联盟+产业基金”模式的有效性,如上汽阿里联合研发智能驾驶系统,保时捷工程提供高端技术咨询,形成跨界协同效应。
未来趋势:
一是大模型技术渗透,基于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的驾驶大模型已在感知、规划领域应用,部分车企实现全栈端到端智能驾驶能力,研发园将成为AI算法迭代的核心场景。二是车云数据闭环,自动驾驶研发范式从规则驱动转向数据驱动,研发园需构建“车端推理+云端训练”的开发模式,加速模型进化。三是跨域协同创新,中央计算式电子架构的普及要求研发园整合芯片设计、操作系统开发等多领域资源,如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品牌,通过高强度研发投入(累计超120亿元)实现技术突破。
二、汽车+智造园
随着制造产能转移、汽车代工制造和大量新兴车企的生产基地布局,以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基地布局,未来的汽车+制造园会出现一些新的模式,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代工型的共享制造基地、改装车制造基地等。
随着智能化制造水平的提升,面向定制化汽车的代工型共享制造基地将会出现。整合装备制造商、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商、大数据服务商、技术咨询机构、工业设计机构等行业资源,以互联网制造和智能制造的技术,建设智能化工厂集群,打造汽车共享制造基地,可以提供工业设计、产品中试、定制化生产等服务。
链接:宁波杭州湾国际汽车产业园
宁波杭州湾国际汽车产业园位于杭州湾新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重点引进汽车整车项目、关键零部件及汽配项目、汽车服务业项目。除了上汽大众、吉利两大整车项目,目前园区已经集聚了德国博世、法国佛吉亚、美国江森、美国伟世通、中信戴卡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日本矢崎、韩国万都等100多家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投资项目。
宁波杭州湾国际汽车产业园已形成从整车制造到核心零部件的完整链条,2024年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长41.99%,验证了产业集群的规模化效应。其创新之处在于打造共享制造基地,整合装备商、原材料供应商等资源,提供工业设计、定制化生产等服务,降低中小企业的制造门槛。
未来趋势:
一是固态电池量产,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将重构动力电池供应链,智造园需提前布局材料研发与生产线改造。二是智能底盘技术,线控执行、冗余重构等技术提升整车操控安全性,主流车企智能底盘研发加速,智造园需整合底盘域控制器与自动驾驶系统供应商。三是绿色制造升级,佛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通过“三免两减半”租金政策吸引企业,同时要求入驻项目单位能耗产出效益高,推动绿色制造标准落地。
三、汽车+商贸园
关于汽车+商贸园形态,其主要的趋势是从汽车4S店集聚向汽车后服务产业集聚转变,就像淘宝颠覆零售业态一样,未来汽车4S店将更多地变为汽车体验店,汽车电商、汽车超市将成为汽车经销的重要渠道,汽车后服务成为汽车+商贸园的主要内容。
链接:成都金恒德汽车园区
成都金恒德汽车园区规划建设用地超1000亩,涵盖汽配用品交易、整车销售、二手车流通、汽车美容维修、电子商务等全产业链服务。园区以“汽车百货城”模式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引入腾铭名车广场打造汽车界“奥特莱斯”,提供平行进口车展销、商超式购车体验及保税区采购服务,同时联动奔驰等24家限上汽车零售企业、澳康达二手车等形成品质消费集聚区。其创新之处在于将汽车商贸与文化体验深度融合,规划汽车主题公园、赛事活动等场景,并通过金恒德汽车后产业网等电商平台实现“线上交易+线下服务”闭环,引入VR试驾、线上购车平台,2024年线上交易额占比提升至40%。
未来趋势:
一是数字化服务延伸,车联网技术使远程诊断、OTA升级等成为后市场新增长点,商贸园需引入大数据服务商,提供个性化维保方案。二是出口渠道拓展,宇通客车、中通客车等企业通过海外市场布局,2024年出口销量同比增长超30%,商贸园可依托港口优势建立跨境电商枢纽。三是文化IP融合,北京金港汽车公园通过F3赛道、汽车影院等场景,将汽车消费与休闲娱乐结合,2024年游客量增长25%,形成“汽车+文旅”的新业态。
四、汽车+文化园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旅游产业的不断推进,结合汽车产业和文化产业交叉部分,出现了汽车文化旅游产业,汽车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形成自己的体系结构。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们未来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汽车文化、汽车运动、汽车休闲旅游等发展空间巨大。目前,我国汽车文化旅游项目遍地开花,并呈现出走向综合体的开发模式,其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齐全。
链接:北京金港汽车公园
北京金港汽车公园建于2000年,占地650亩,内部有一条标准F3赛道、一条越野赛道、一条F5赛道和儿童越野赛道以及驾驶体验场,另有名车城、金港汽车影院、金港汽车4S专卖店、专供钓鱼的金港湖,口味独特的餐饮服务。能为每一位到场的游客提供一个全新的赛车体验。
北京金港汽车公园通过赛道体验、名车展示等功能,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成为汽车文化地标。其成功关键在于构建“赛事经济+粉丝社群”生态,如举办国际赛事吸引高端客群,通过车友俱乐部沉淀用户粘性。
未来趋势:
一是沉浸式体验升级,AR技术应用于历史车辆展示、虚拟试驾等场景,提升文化园的科技感与互动性。二是赛事IP运营,珠海国际赛车场通过引入F1电竞、房车锦标赛等赛事,2024年衍生商品销售额增长30%,形成“赛事-内容-消费”的商业闭环。三是社区化运营,宁波杭州湾汽车智创小镇规划汽车文化长廊、体验式商业街,将产业园区与生活社区融合,实现“产城人”一体化。
五、未来汽车小镇
随着特色小镇概念的兴起,汽车产业也成为打造特色小镇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地方在规划建设汽车小镇。从汽车+的视角看,汽车小镇实现了汽车产业、文化、旅游和生活的融合发展,业态联动。从产业上看,可以涵盖汽车科创、汽车制造、汽车销售、汽车后服务、汽车金融、汽车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
链接:宁波杭州湾汽车智创小镇
杭州湾汽车智创小镇位于宁波杭州湾新区,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总投资额达176.45亿元,将汇聚整车研发试制中心、零部件研发中心、独立研发设计中心三大中心,融合核心研发、协同研发、成果转化、文化创意四大功能为一体。
宁波杭州湾汽车智创小镇通过吉利研发中心、汽车学院、乘用车动力总成研究院、汽车检测中心、汽车文化长廊、体验式主题商业街等项目,形成“研发-教育-制造-消费”的完整生态,2024年引进企业超67家,年产值预计突破200亿元。其创新之处在于构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的闭环,如杭州湾汽车学院定向输送智能制造人才,支撑产业园技术升级。
未来趋势:
一是智慧城市联动,小镇需接入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实现自动驾驶测试、智慧交通管理等功能,如苏州高铁新城通过5G+V2X技术打造智能网联示范区。二是绿色能源闭环,张家口南山汽车产业基地规划光伏电站、储能系统,2025年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将达70%,降低碳排放强度。三是国际化协作,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汽车小镇可依托自贸区政策,引入国际研发中心与制造基地,如上海临港新片区吸引特斯拉储能项目落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