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车企利润暴跌!被中国市场和美国关税“搞惨了”

各位车友们,咱车社今天得给大家伙儿说个事儿,这事儿挺有意思,也挺让人琢磨的。

你们有没有发现,最近几个月,欧洲那些造车的“老牌子”,日子好像过得有点紧巴巴的?

奔驰、宝马、保时捷,还有雷诺、标致雪铁龙这些,上半年财报一出来,利润下滑、销量不济,那叫一个“愁眉苦脸”。

欧洲车企利润暴跌!被中国市场和美国关税“搞惨了”-有驾

奔驰利润跌了56%,宝马也少赚了近两成,保时捷更是亏得不行。

要不是德国车企还能勉强绷住,法国那些品牌,雷诺亏了64%,日产更是倒贴了1157亿日元,标致雪铁龙集团也亏了差不多200亿人民币。

这股价,也跟着“跌跌不休”,看着都心疼。

为啥会这样?

那些车企的老总们出来解释,主要原因就俩:在中国,车卖不动了;在美国,被关税“卡脖子”了。

欧洲车企利润暴跌!被中国市场和美国关税“搞惨了”-有驾

咱们一个一个来捋捋。

先说咱们自家的中国市场。

欧洲车企在中国的销量下滑可不是小事,比如奔驰,销量就跌了19%,整个亚洲市场也跟着下跌了16%。

现在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是“风生水起”,尤其是在高端市场,前十名里,特斯拉、小米这些新势力占据了主导地位。

传统豪华车里,也就奥迪A6L和宝马3系还能勉强挤进前十,其他的,基本上都是电动车的身影。

说起来,欧洲车企也知道电动化是大趋势,但他们好像有点“船大难掉头”。

欧洲车企利润暴跌!被中国市场和美国关税“搞惨了”-有驾

多年前,宝马就推出过i3,奔驰也搞过EQC,可那都是在油车基础上“油改电”,价格还定得挺高,消费者好像不太买账。

等特斯拉国产之后,价格一降,这些“老家伙”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你们想想,像奔驰EQS那样的车,七八十万的价格,卖得可不咋样。

这车,从外观上看,它有着奔驰一贯的流畅线条,从车头一直延伸到车尾,像一道流动的光影,展示出一种动感与优雅的结合。

车内的设计更是让人惊艳,巨大的贯穿式屏幕,配合高级真皮座椅,触感柔软细腻,座椅上的缝线工艺也做得非常精致,每一针每一线都彰显出匠心。

欧洲车企利润暴跌!被中国市场和美国关税“搞惨了”-有驾

但问题是,在这个新势力层出不穷的市场里,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期待,已经不仅仅是“豪华”和“舒适”,更看重的是“智能”和“性能”。

欧洲品牌如果不能在这些方面拿出更具说服力的产品,确实很难让消费者心动。

正如《易经》中所言:“穷则变,变则通。”欧洲车企若想在中国市场突围,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勇于变革。

再来看看美国那边。

今年4月,美国突然加征汽车进口关税,从2.5%直接跳到了27.5%。

这一下,欧洲车的价格就“水涨船高”,消费者自然就转向了那些在美国本地生产的日本车。

欧洲车企利润暴跌!被中国市场和美国关税“搞惨了”-有驾

丰田、本田它们大部分车都在美国本土生产,成本控制得好,价格也稳定,自然就成了消费者的首选。

结果,欧洲车企在美国的销量急转直下,斯特兰蒂斯集团这样的巨头,被迫关停工厂、裁员停产。

而且,美国这边的关税政策,变化无常。

前总统特朗普说加就加,说降就降,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加拿大、墨西哥那边也跟着“捣乱”,关税忽高忽低,车企只能跟着“折腾”。

欧洲车企利润暴跌!被中国市场和美国关税“搞惨了”-有驾

克莱斯勒的工厂,就这么开开关关,工人们也跟着受罪,今天上班,明天失业,这种不稳定,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

面对这样的局面,欧洲车企也开始“自救”。

日产和大众,已经开始利用中国供应链来降低成本,并且推出一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车型。

奔驰、宝马、奥迪这些品牌,还在持续投入研发新技术,比如自动驾驶和新材料,每个季度的研发投入都超过20亿欧元。

然而,在高端市场,竞争依然激烈。

奥迪A6L这样的车型,价格也被压了下来,这让它们在市场上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

欧洲车企利润暴跌!被中国市场和美国关税“搞惨了”-有驾

不过,欧盟和美国最近刚谈妥了新的关税协议,税率降到了15%。

这给欧洲车企带来了一些希望,他们也准备在美国增加投资。

但中国市场这边,新能源车的发展势头依然迅猛,欧洲品牌想要重新夺回市场份额,估计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

这就像“温水煮青蛙”,市场变化悄无声息,一旦反应过来,可能就为时已晚。

欧洲车企在技术路线、市场策略上,没能及时跟上中国和美国市场的变化节奏。

欧洲车企利润暴跌!被中国市场和美国关税“搞惨了”-有驾

在中国,它们错过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黄金期;在美国,又被关税政策“卡了脖子”。

这就像一位老牌的拳击冠军,虽然经验丰富,但如果不再勤加练习,跟不上年轻选手的步伐,最终也只能被淘汰。

市场变化是永恒的主题,只有那些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想想看,那些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本土品牌,它们的设计越来越大胆,技术越来越先进,价格也越来越实在。

再看看在美国市场稳扎稳打的日系车,它们对本地化生产的重视,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都值得欧洲车企好好学习。

欧洲车企,你们曾经的辉煌,大家有目共睹。

但辉煌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适应,才能让这份荣耀延续下去。

你们接下来的动作,真的让人非常期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