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骏“三缸”之痛,终迎双混动,将挂绿牌,日产能否打赢翻身仗?

日产奇骏,这名字一出,多少人心中五味杂陈?

曾几何时,它可是越野硬汉的代名词,一身粗犷的肌肉线条,足以点燃多少人内心深处对征服的渴望。

那时的它,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侠客,身上带着一股子不羁的野劲儿,开到哪里都能收获一众敬畏的目光。

多少个周末,多少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都有它坚实的背影相伴。

奇骏“三缸”之痛,终迎双混动,将挂绿牌,日产能否打赢翻身仗?-有驾

可谁能想到,这位曾经的“硬汉”,在一次换代中,竟然选择了“另辟蹊径”,引入了那让不少车迷心头一颤的“三缸发动机”。

这一下,可真是“画蛇添足”,让原本 solide (坚固) 的产品,瞬间变得“摇摇欲坠”。

销量断崖式下跌,市场反馈如同冰水,浇灭了无数拥趸的热情。

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古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何其相似的命运轨迹!

奇骏“三缸”之痛,终迎双混动,将挂绿牌,日产能否打赢翻身仗?-有驾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这位“老朋友”将就此沉寂时,第五代奇骏的谍照却像一声惊雷,在沉寂的市场中炸响。

改头换面,脱胎换骨,日产这次似乎真的“想明白了”。

这次更新,核心的改变,聚焦在一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上:动力!

终于,那个让无数人头疼的三缸引擎,要被彻底“请出局”了!

奇骏“三缸”之痛,终迎双混动,将挂绿牌,日产能否打赢翻身仗?-有驾

难道说,日产终于听到了市场最真切的呼唤?

根据海外媒体透露的风声,新一代奇骏将祭出两套“混动杀器”。

首先是大家可能已经熟悉的e-POWER系统,这套技术在逍客上的表现,可谓是“有目共睹”。

它巧妙地将发动机从驱动车辆的重担中解放出来,仅作为“发电机”使用,动力全权交给电机负责。

新款逍客海外版的数据,着实让人惊艳:电机功率的提升,换来了惊人的4.5升/百公里油耗,续航更是直接飙升至1200公里!

这在当下油价波动、环保呼声高涨的时代,简直是“雪中送炭”。

把这套系统移植到尺寸更大的奇骏身上,即便数据会有所调整,其在燃油经济性和行驶平顺性上的优势,依然值得我们翘首以盼。

想象一下,在城市车流中,它能提供如丝般顺滑的驾驶体验,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静水流深”般的舒适吗?

奇骏“三缸”之痛,终迎双混动,将挂绿牌,日产能否打赢翻身仗?-有驾

更令人兴奋的是,另一套动力配置——2.4升插电混动系统。

这套动力总成,据说是从“亲戚”三菱欧蓝德那里“请”来的“高手”。

欧蓝德PHEV的实力,大家都有目共睹:2.4升四缸发动机与双电机默契配合,纯电续航轻松跑出80多公里。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奇骏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挂上“绿牌”,成为新能源阵营的一员!

对于那些身处限牌城市的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拨开云雾见晴天”的福音。

能油能电,市区通勤用电经济环保,长途旅行又无里程焦虑,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两全其美”吗?

如果定价合理,这套插混系统,绝对有实力成为奇骏重返销量巅峰的“杀手锏”。

奇骏“三缸”之痛,终迎双混动,将挂绿牌,日产能否打赢翻身仗?-有驾

然而,正如老话所说:“好事多磨。”

这新一代奇骏,预计要到2026年中旬才能在海外亮相,而国内的引进和国产,恐怕要等到2027年。

这时间跨度,在日新月异的汽车市场,足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下的国内新能源领域,竞争之激烈,堪比“战国时代”。

比亚迪、吉利、长城等自主品牌,技术更新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日产的这个节奏,会不会显得“慢了半拍”?

“兵贵神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战场,稍有迟疑,就可能错失良机。

奇骏“三缸”之痛,终迎双混动,将挂绿牌,日产能否打赢翻身仗?-有驾

我们看看眼下的市场表现:奇骏·荣耀,依靠着老款车型的口碑勉强维系,而新一代车型,月销三千多台的成绩,在竞争激烈的紧凑型SUV市场中,只能排到四十多位。

即便是那些曾经的“老对手”,如CR-V、RAV4荣放,虽然也面临挑战,但它们庞大的市场基础和品牌影响力,依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留给日产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奇骏“三缸”之痛,终迎双混动,将挂绿牌,日产能否打赢翻身仗?-有驾

笔者的经验告诉我,方向的调整至关重要。

换掉三缸,拥抱混动和插混,这无疑是迈向正确道路的关键一步。

但仅仅如此,还不足以确保胜利。

产品力固然重要,但“速度”同样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如果等到市场格局已定,消费者选择已基本固定,再姗姗来迟,恐怕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奇骏“三缸”之痛,终迎双混动,将挂绿牌,日产能否打赢翻身仗?-有驾

回望奇骏曾经的辉煌,再看看它如今的处境,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我们都希望这位“老朋友”能借此机会,重拾昔日荣光。

这次的革新,能否让它再次赢得市场的青睐?

我们拭目以待。

这就像一场漫长的战役,日产能否在这场新能源的“角逐”中,打出漂亮的“翻身仗”,我们且行且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