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出海夺冠,销量领跑,即将IPO

提起咱们中国的汽车,很多人脑海里可能会蹦出几个响当当的名字,但要说到谁在国外卖得最好,那奇瑞汽车绝对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

这家车企,已经连续二十多年稳坐中国品牌汽车出口的头把交椅,把车卖到了世界各个角落。

按理说,这样一家业绩斐然、在国际上为国争光的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应该也是备受追捧的明星。

可现实却有点出人意料,为了“上市”这两个字,奇瑞已经苦苦奋斗了超过二十年,这其中的曲折和辛酸,恐怕比造一台好车还要复杂。

奇瑞汽车出海夺冠,销量领跑,即将IPO-有驾

我们先来看看奇瑞现在到底有多厉害。

它的董事长尹同跃在不久前定下了一个相当宏大的目标:下半年要卖出两百万辆车,全年总营收要向六千亿元发起冲击。

在如今这个汽车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的时代,敢说出这样的话,没有点真本事是不行的。

奇瑞的底气,就来自于它那张无可匹敌的海外成绩单。

今年上半年,奇瑞就出口了五十五万辆汽车,继续领跑所有中国车企。

进入下半年,势头更是有增无减,七月份单月销量超过二十二万辆,其中出口就接近十二万,几乎占了一半还多;到了八月份,总销量更是突破了二十四万辆,出口量更是创造了历史新高,达到了近十三万辆。

这个数据意味着,奇瑞每卖出两台车,就有一台是销往国外的。

这在全球汽车品牌里,都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有了这么亮眼的业绩作为支撑,奇瑞再次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然而,这并不是第一次,甚至可以说,奇瑞的上市之路,就是一部漫长而坎坷的奋斗史。

从2004年第一次尝试通过“借壳”的方式上市算起,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一年。

奇瑞汽车出海夺冠,销量领跑,即将IPO-有驾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奇瑞一次又一次地向资本市场发起冲锋,却又一次又一次地因为各种原因而搁浅。

有时候是因为碰上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整个大环境都不好;有时候是因为公司内部的股权结构太复杂,理不清剪还乱,导致财务报表不够清晰透明;还有的时候,则是因为公司高层的人事变动,影响了上市计划的推进。

连董事长尹同跃自己都曾感慨地说:“奇瑞十年前就应该上市了。”这句话里,充满了遗憾和不甘。

不过,这家从安徽芜湖的一间简陋“小草屋”里起步的企业,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一次次失败,并没有磨灭它的决心。

终于,在2024年,事情迎来了关键的转折。

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奇瑞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股权结构调整,芜湖市国资委成为了持股超过百分之二十一的最大股东。

这一举动,就好比一个大家庭里,最有威望的长辈出面,把家里纷繁复杂的关系理顺了,明确了主心骨,从而为整个家庭的未来发展扫清了最大的内部障碍。

解决了内部问题后,奇瑞的上市之路终于变得清晰起来。

今年二月份,奇瑞满怀信心地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公司内部甚至成立了专门的上市办公室,全员上下一心,只为敲响上市的钟声。

然而,命运似乎又和它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奇瑞汽车出海夺冠,销量领跑,即将IPO-有驾

按照港交所的规定,如果申请在六个月内没有获得聆讯,就会自动失效。

不幸的是,奇瑞的申请就卡在了这个时间点上。

更具戏剧性的是,就在申请失效的前一天,奇瑞刚刚拿到了中国证监会的备案通知,这相当于拿到了内地监管部门的“通行证”。

可仅仅一天的时间,根本不足以完成后续的所有流程。

就这样,第七次冲锋,在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地方遗憾地画上了句号。

好在,手握“通行证”的奇瑞没有耽搁,迅速重新提交了申请,第八次向终点发起了冲刺。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感到疑惑:奇瑞的燃油车卖得这么好,出口业务赚得盆满钵满,现金流应该很充足,为什么非要对上市这件事如此执着,甚至到了屡败屡战、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程度呢?

其实,这背后隐藏着奇瑞深深的焦虑,这份焦虑,来自于汽车行业正在发生的颠覆性变革——新能源与智能化。

在燃油车时代,奇瑞是当之无愧的优等生。

但在新能源这个全新的赛道上,奇瑞却扮演了一个“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角色。

实际上,奇瑞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新能源公司,比现在市面上很多风头正劲的新势力品牌都要早。

奇瑞汽车出海夺冠,销量领跑,即将IPO-有驾

然而,宝贵的先发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市场领先地位。

我们来看一组对比数据:今年前八个月,奇瑞集团累计销售了近五十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超过百分之八十,这个增速本身非常亮眼。

但是,同期的行业领头羊比亚迪卖了多少呢?

答案是二百八十六万辆。

奇瑞的销量,连比亚迪的一个零头都不到。

这种巨大的差距,让奇瑞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差距是如何产生的?

归根结底,还是投入的问题。

新能源和智能化是极其“烧钱”的领域,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研发。

从公开的数据来看,奇瑞在研发上的投入占总营收的比例,长期维持在百分之四左右。

这个比例,显著低于比亚迪、吉利等头部企业。

奇瑞汽车出海夺冠,销量领跑,即将IPO-有驾

钱花得少,技术的迭代速度自然就慢。

一个很直观的例子体现在智能驾驶技术上。

当比亚迪已经在大力推广其完全自主研发、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城市智能领航系统时,奇瑞的智能驾驶方案在很大程度上仍需要依赖外部供应商,比如英伟达提供的高算力芯片,以及与其他科技公司合作开发核心模块。

这就好比一个是自己苦练内功,成为了武林高手;另一个则是花钱雇了几个保镖,虽然也能防身,但核心能力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奇瑞自身的财务状况。

其资产负债率常年维持在百分之九十左右的高位。

用一个通俗的比喻,这就像一个家庭,每个月虽然收入不菲,但九成的钱都得用来还房贷、车贷和各种账单,真正能剩下用来投资孩子教育、提升家庭未来竞争力的钱就所剩无几了。

对于奇瑞来说,沉重的负债压力限制了它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进行大规模、长周期投入的能力。

因此,上市融资,对于当下的奇瑞而言,已经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关乎未来生存发展的“救命钱”。

它迫切需要通过资本市场募集到足够的资金,去补上技术短板,去追赶那些已经遥遥领先的对手。

此外,那个让奇瑞引以为傲的出口冠军身份,其实也并非高枕无忧。

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过高,意味着公司的经营业绩会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巨大影响。

比如,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汇率的剧烈波动、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对奇瑞的海外市场造成冲击。

例如,美国此前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高额关税,这类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无疑会增加中国汽车进入相关市场的难度和成本。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潜在的风险,奇瑞才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必须在国内市场,尤其是在代表未来的新能源赛道上,建立起足够强大的根基,才能让企业行稳致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