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固态电池将上路:-30℃续航1500km,售价亲民!

长安固态电池年底上路:零下30℃跑1500km,价格亲民!

年底就能上车测试?零下30℃还能跑1500公里?长安汽车这次放出的固态电池消息,直接把电动车的“续航焦虑”和“低温恐惧”按在地上摩擦。更狠的是,他们说这电池不仅安全,未来价格还会很亲民。听起来像科幻片?可这次,长安不是在画饼,而是已经把电池装车,准备实测了。

作为一个常年跑北方、冬天被电动车“冻”在充电桩旁的试驾老炮儿,我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真要成了,东北老铁们再也不用冬天开油车扛冻了。但兴奋归兴奋,咱也得冷静下来——这技术到底靠不靠谱?离我们普通消费者还有多远?今天,我就带大家扒一扒长安这颗“固态电池”背后的真相。

固态电池到底“牛”在哪?先听我讲个故事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冬天早上出门,电动车表显续航从500km直接缩水到300km;一脚电门下去,电量像雪崩一样往下掉;最惨的是,找个充电桩,充半小时才补了100公里,还得在寒风里干等。

为什么?因为现在的锂电池,本质是“液态电池”。里面的电解液在低温下会变“懒”,离子跑不动,电池效率暴跌。更麻烦的是,它怕撞、怕热、怕短路,一不小心就起火。

而固态电池呢?它把液态电解液换成了固态材料,就像把果冻换成了硬糖。离子照样能跑,但结构更稳,不怕挤压、不怕高温,也不容易起火。安全性比普通锂电池高70%——这不是我吹的,是长安发布会上自己说的。

长安的“硫化物路线”:保守但靠谱?

长安这次用的是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能量密度做到400Wh/kg。啥概念?现在主流三元锂电池也就250-300Wh/kg。这意味着同样重量的电池,长安能多存40%以上的电。

装在中型车上,跑1500公里不是梦。而且最关键的是——零下30℃还能稳住输出。这意味着什么?漠河、哈尔滨、乌鲁木齐这些地方,冬天也能放心开电车,再也不用担心“续航打五折”。

但为啥说长安“保守”?因为全球搞固态电池的路线有好几种:氧化物、聚合物、硫化物。硫化物导电性好,但对生产环境要求极高,必须在干燥房里操作,成本高。可长安偏偏选了这条路,说明他们更看重性能和稳定性,而不是“快”。

我打听过长安内部的朋友,他们说:“我们是国企,宣传不敢太猛,技术必须先验证清楚。” 这话听着踏实。不像某些新势力,PPT一放,明年量产,结果三年都没影。

真的便宜?别急,先看成本关

“价格会很便宜”——这句话最撩人。可现实是,全固态电池现在造一个,成本可能是现在锂电池的3-5倍。为啥?材料贵、工艺难、生产线全得重来。

长安自己也说了:大规模普及得等到2030年后。2026年验证生产,2027年量产,听着快,但那是“小批量”。真要装到十几万的家用车上,还得等产业链成熟。

那“便宜”从哪来?我猜是“长期成本”便宜。比如电池寿命更长(可能超百万公里)、安全性高(省了电池包防护结构)、低温性能好(省了热管理系统)。这些省下来的,都是钱。

长安固态电池将上路:-30℃续航1500km,售价亲民!-有驾

但短期内,第一波吃螃蟹的人,肯定得为技术溢价买单。就像当年的iPhone,贵,但香。

竞品对比:谁在领跑固态赛道?

说到固态电池,绕不开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还有国际巨头丰田、LG化学。

比亚迪:虽然没主攻全固态,但他们“充电5分钟跑400公里”的刀片电池+超充方案,已经落地。更务实,更适合当下。

国轩高科:也宣布固态电池上路测试,但量产时间定在2028年,比长安慢一年。

宁德时代:在搞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固态还在预研阶段。他们更像“技术储备派”。

丰田:曾号称2027年量产固态电池,结果推迟了。说明全球都没那么容易。

LG化学:搞了个“固液混合”方案,给商用车供货。半固态,是当前最现实的过渡路线。

所以你看,长安如果真能在2027年量产全固态,那确实是跑在了全球前列。但“量产”不等于“普及”,咱们还得看良品率、成本控制、供应链配套。

用户真实反馈:期待但不盲目

我在一个电动车车友群里聊了这事儿,一位开蔚来ES6的北京老哥说:“我冬天不敢开空调,怕续航崩。要是真有-30℃还能跑1500km的电池,我立马换车。”

另一位深圳的比亚迪车主却泼冷水:“现在说得好听,等上市了,价格一看,还是买不起。”

这反映了一个现实:消费者既期待技术突破,又怕被割韭菜。我们想要的不是“黑科技”,而是“买得起、用得住、修得着”的好电池。

技术瓶颈:别忘了,这还是“测试阶段”

长安自己也承认:全固态电池要上家用车,不容易。难点在哪?

界面阻抗问题:固态材料之间接触不如液体紧密,离子传输效率会打折扣。

长安固态电池将上路:-30℃续航1500km,售价亲民!-有驾

循环寿命:目前实验室能做到几百次,但电动车要求上千次甚至上万次。

量产工艺:硫化物对水分极度敏感,生产线得全封闭干燥环境,投资巨大。

成本控制:材料贵、设备贵、良品率低,每一步都烧钱。

所以,现在说“便宜”,更像是一个长期愿景。就像当年的光伏板,十年前贵得离谱,现在白菜价。固态电池也可能走这条路,但需要时间。

未来展望:固态电池会颠覆行业吗?

如果固态电池真成了,电动车可能真的全面超越燃油车。

续航:1500km,一脚油门从北京干到广州,中间不用停。

补能:固态电池支持更高倍率充电,未来可能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800km”。

安全:不怕撞、不起火,保险公司都得重新算保费。

设计:电池更小更轻,车内空间更大,底盘可以做得更低,操控更好。

但别忘了,技术是双刃剑。如果所有车企都挤在固态赛道,万一哪天被镁电池、氢能源弯道超车,又是一场洗牌。

我的试驾脑洞:假如开上固态电池版长安车

想象一下:寒冬腊月,我开着一辆搭载固态电池的长安深蓝S07,从呼和浩特出发,一路向北到满洲里。

仪表盘显示:续航1520km,室外温度-28℃。

我把空调开到最大,座椅加热全开,音响放着《漠河舞厅》。

长安固态电池将上路:-30℃续航1500km,售价亲民!-有驾

一路狂奔600公里,进入服务区,电量还剩60%。

充电桩插上,10分钟补能80%,继续上路。

这种体验,才是电动车该有的样子。不是“将就”,而是“享受”。

总结:理性期待,别被“宣传”带节奏

长安固态电池年底上车测试,这是真事儿。零下30℃跑1500km,安全性提升70%,这些数据也都有据可查。但“价格亲民”是长期目标,大规模普及还得等到2030年后。

我建议各位车友:

如果你现在要买车,别等固态电池。半固态或刀片电池+超充,才是当下最优解。

关注长安2026-2027年的量产进展,第一批车可能贵,但值得观望。

理性看待宣传,国企虽然严谨,但也有KPI压力。技术突破≠市场成功。

互动时间

你觉得固态电池能在2030年前普及吗?

如果有一款1500km续航的电车,你愿意多花10万买吗?

你更看好全固态,还是半固态+超充路线?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会一一回复,也准备抽三位老铁,送长安最新技术白皮书一份。

最后说一句:技术进步值得期待,但安全驾驶永远第一。再好的电池,也抵不过一脚急刹。咱们开车,稳着点,日子才长远。

长安固态电池将上路:-30℃续航1500km,售价亲民!-有驾

—— 车评人·老张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