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摩托低价称霸,2005越南市场占八成,口碑逆转惹争议

如果有人问起,二十多年前,越南大街上摩托车呼啸而过,那些马路牙子边停得密密麻麻的,大多数都是来自中国的“铁马”。老阮曾经提过,他小时候家里买了一辆杭州产的,听说那会儿中国摩托在越南就是大爷,价钱一压再压,便宜得简直下不来台。1998年据说中国出口摩托才一亿多美元,结果到了2005年,越南市场上八成都是中国来的“驴车”。那时候谁要吆喝买台日本车,多半会被笑话“人傻钱多”。

中国摩托低价称霸,2005越南市场占八成,口碑逆转惹争议-有驾

土得掉渣的125跨骑车,国内卖五六千,到了越南基本就剩两千出头,越南销售点门口天还没亮,就有人打地铺子,把存折都拿出来占个号。有人戏称那时候中国摩托车堆到码头都暴露个大尾巴——全靠价钱压死本地车。你说配置?没准还比地头蛇多装仨小灯,电子喇叭配、电镀挡泥板都给你貼齐了。越南本土的几个小厂刚冒个头,直接被“活埋”了。

但风水轮流转,有些事谁也算不清。才过了十年光景,越南巷口那些熟悉的银河、五羊早就换成了大行本田和雅马哈(国内不是有个玩笑说,本田标配人情味儿,雅马哈声音贼嘹亮)。2015年以后中国摩托的牌子几乎掉出市场前十,反倒是个VinFast,什么鬼名字,开始冒起来搅局。修车的阮师傅说过一句:“中国车早些年把我们修理铺都修穷了,现在轮到我看日本的后轴都顺眼了。”

中国摩托低价称霸,2005越南市场占八成,口碑逆转惹争议-有驾

车友群有个段子,说现在越南要买中国摩托,得祈祷骑两年别散架,那是赚了。早年卖摩托的老王,竖着大拇指拍胸脯保三年;后来他辞职开了修车铺,有人推着中国车来,他就叹气:“这架子拿铁丝一扎能顶几天?换零件?比买辆新的都贵。”

说到底,便宜是便宜,羊毛却没了出在羊身上的念头。03年左右国内车企市场见顶,老板们开始争着往越南塞车。你卖两千八,我咬咬牙降两百。有人嫌刹车线贵,铜丝减半;机油壶都是回收塑料灌点怪油。听说车架钢材10号好,结果给你用5块钱一米的薄皮料,空载还好,后座多坐个壮小伙都能压出个弯。还有那年某厂为了抢电启动的先机,电容换成国产拆车件,才骑三个月,晚高峰街头一地趴窝车,邻居笑说“路上本田能拉你,国产的只能留影”,传了好几年。

中国摩托低价称霸,2005越南市场占八成,口碑逆转惹争议-有驾

日本人怎么混?销售顺嘴一句:本田专门在当地造发动机,摩托调校不一样,加速带劲、省油,而且骑烂路时底盘稳。雅马哈说旧车不分你啥品牌,来抵钱换新,回头把旧货翻新,再卖便宜件儿。铃木干脆开摩托教室,让农民大叔也能会修轮胎。这种下笨功夫的劲头,有人笑是“舍本逐末”,可等十年后一看,谁是真正拉住用户?

中国这边倒是动辄圈地建厂,老总下个命令今日拿地明天雇工,想着在越南像养蘑菇一样冒工厂。听说劳动力便宜,技术要求低,反正谁都不懂,忽悠得动就行。售后?能少一事就是赚,坏了再换。坊间有个笑话,当地人“反正这届中国厂家不靠谱,下一届接着换”。

中国摩托低价称霸,2005越南市场占八成,口碑逆转惹争议-有驾

可大浪淘沙,最后剩下的几家,不是还在低价市场跟越式杂牌死磕,就是想抬价冲个高端,结果坐地起价,卖不上价,越南人一看吓退三步。部分车型还有个神仙配置——有兄弟拆下来发现刹车片芯子居然能当沙发脚垫,这黑科技只能在东南亚找到。

有个小八卦:之前一位群友说他亲戚在中国代工厂给“南方知名品牌”做摩托,换个logo就是“越南制造”。贴牌贴多了,码头工人都能编出新故事。等中国品牌想回头认真再做,不管是搞配置升级还是喊口号,信任早让人扣完分。

中国摩托低价称霸,2005越南市场占八成,口碑逆转惹争议-有驾

这一切,说到底,和隔壁经商差不多。你头一次拿掺水的酒蒙住了邻居,下次让他再买就只有死还钱。再好的技术,你砸碎名声,拼命卖便宜货,最后真要做点实事,早就没人愿意搭理了。

其实在日本同行上课的那几年,有师傅冷不丁念叨,三十年才把口碑慢慢磨出来,咱这头十年赚快钱赚野钱,如今砸锅卖铁式招数,落得市场变镜子,自个儿照见啥德行。高低起伏,冷暖自知。至于哪天能再在越南大街上看见中国摩托排长龙,不如让天桥下那只失灵的老仪表,努力多跳几圈指针再说吧。

中国摩托低价称霸,2005越南市场占八成,口碑逆转惹争议-有驾

参数、销量这些风云数字,一转眼就过时。据说老阮现在换了辆二手本田,还嚷嚷去年机油换晚了,耗油多一升。我问他,中国车还买吗?他嘴一歪:“不改点毛病,花多少钱都白搭。”

信源?修理铺、车友群、群里小道消息还有拖着摩托推补胎的北城大爷,零零碎碎拼起来,说不完的话也就骑在街头的灰尘里了。

中国摩托低价称霸,2005越南市场占八成,口碑逆转惹争议-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