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准备好第二次“冬泳”!

吉利准备好第二次“冬泳”!-有驾

2008年,李书福第一次提出汽车冬眠与冬泳理论。在当年12月的一场公开讲话中,李书福认为,冬天不意味着只能冬眠,冬天有的时候反而需要更忙。在那个被金融危机充斥的2008年,李书福提出金融危机藏着四大机遇”——人才的机遇,全球汽车业大裁员,找人才变得容易了;新产品开发的机遇,要着重开发新产品,等市场好起来了马上占领市场;很多企业要进行关停并转,不少好设备就可以用比较低的价格买进;很多4S店也要进行整合。冬泳理论提出两年后,吉利并购沃尔沃,迎来了后来发展速度最快的十年。那一次,吉利开始的原点是《宁波宣言》。

17年后的2025年,李书福再次提出《台州宣言》。所有人到今天都不理解,但如果用历史的视角对比,经济环境和汽车产业变革,和17年前惊人的相似。欲变则变,这是李书福最大的强项。愚钝的人都认为自己不是时代的裹挟者,但智慧的人明白顺势而为的重要性。

从合并到新的合并,从聚焦到新的聚焦,2025年上半年,吉利不仅在量、利和质上有了大的突破,关键点在于基于架构造车,吉利形成了一套供应链、研发、制造、AI、新能源、智能的抗寒系统。随着下半年整个汽车产业进一步在产能、规模和产品上透支市场,尤其是2026年购置税减免政策退坡,某个偶然性因素就可能导致沉迷于规模和粗放发展的中国汽车进入寒冬。到那个时候再看今天吉利的求变,就会明白李书福的智慧。吉利汽车2025上半年财报,藏着中国汽车御寒的秘方,吉利准备好第二次“冬泳”。

利润结构是上半年的真正含金量

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集团核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2%66.6亿元,单车核心归母净利润达4724元,同比增长37%,核心归母净利润率跃升至4.4%,同比增长57%

吉利准备好第二次“冬泳”!-有驾

先拆解三个核心指标的企业意义。归母净利润同比102%增长,反映股东享有的最终盈利规模扩张,是经营成果的绝对量指标。单车核心归母净利润衡量每辆车创造的净利润,是产品盈利效率的关键指标。核心归母净利润率揭示剔除非经常损益后的真实盈利能力,反映经营质量改善。

吉利准备好第二次“冬泳”!-有驾

这三个指标同步大幅增长对一家汽车企业来说极为罕见,说明吉利实现了规模、效率、结构的三维提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57%的核心利润率增幅超过27%的营收规模增幅,证明增长并非靠简单扩张驱动。三项利润指标同步大幅增长,表明吉利汽车集团已突破传统车企以量换价的路径依赖,转向技术溢价+结构升级的高质量增长范式。

吉利准备好第二次“冬泳”!-有驾

规模是量,是一家车企成为体系化发展的基础。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集团销量达到140.92万辆,同比增长47%。新能源汽车销量72.52万辆,同比增长126%,销量占比51.5%。燃油车销量68.4万辆,同比增长8%

吉利准备好第二次“冬泳”!-有驾

规模形成了极氪品牌高毛利、领克品牌高单车价格、吉利银河高规模的发展趋势,银河系列销量同比232%增长,极氪和领克高端品牌占比提升至17.4%,带来的是市场占有率、单车价格以及研发制造成本的优化。

效率是质,是一家车企形成长期竞争力的核心。全域AI等自研技术量产降低成本,星睿智算中心降低研发费用率,神盾电池+金砖电芯整合提升电池毛利率。技术复用使研发费用率下降但创新强度不减,符合"研发杠杆效应"

吉利准备好第二次“冬泳”!-有驾

结构是价,是一家车企在市场的经营价值与成本的展现。极氪-领克合并后管理成本优化,供应链集中采购提升议价能力。合并协议推动的协同效应在损益表呈现为SG&A费用率下降,在现金流层面体现为588亿现金储备积累。新能源累计72.5万辆,渗透率达51.5%,银河E5等爆款车型推动规模化生产已经摊薄三电系统边际成本。

吉利准备好第二次“冬泳”!-有驾

而吉利汽车集团利润高增长的强大之处,在于打通技术创新-产品高端化-规模降本-利润反哺研发的正向循环。4.4%的核心净利率逼近特斯拉2023年较高时期的水平,37%的单车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均值的5%-15%,印证从规模驱动技术驱动转型的成功。

未来300万辆目标若达成,吉利将进一步强化规模效应,巩固盈利上升通道。核心利润增长102%但资本支出可控,说明盈利质量健康,尤其是财报显示外汇损益被剔除,也证明增长不依赖汇率波动。这种技术-产品-战略三重壁垒构建的利润增长范式,在汽车行业转型期具有标杆意义。

规模带动质量,是吉利架构原生造车的杀手锏

吉利的高质量利润,来自于规模和体系。

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集团销量140.9万辆,同比增长47%。其中燃油车贡献68.4万辆,新能源汽车达到72.5万辆。分品牌来看,吉利银河54.8万辆,领克品牌15.4万辆,极氪品牌9.1万辆。

吉利准备好第二次“冬泳”!-有驾

规模增长背后,是协同效应的提升。从极氪科技二季度17.4%的整车毛利到领克18.9万元的加权成交均价,再到银河系列以最快速度实现0到百万规模,三个细分品类的规模,是对品牌定位、供应链成本控制、价格带布局的长期耕耘结果。

极氪以SEA架构为底层,吉利银河以GEA架构为核心,领克基于SPA Evo等架构为基础,三个品牌在原生架构造车下,集合吉利电池、电机、智能、研发和AI体系,形成差异化同时,聚焦供应链垂直整合协同。

吉利准备好第二次“冬泳”!-有驾

按照规划,从20257月起,吉利汽车进入密集的新品上市周期,银河A7上市首日大定破万,银河M9预计8月发布,四季度还有银河星耀6;极氪品牌将推出极氪9X;领克品牌也将发布领克10 EM-P。在燃油阵营中,第五代帝豪将作为中国星新成员补强入门轿车阵容,这些全新车型将成为吉利汽车下半年利润结构持续增长的重要支点。

吉利准备好第二次“冬泳”!-有驾

大规模新品的投入,不仅没有大幅度提升吉利汽车的支出成本,相反大幅度释放了「一个吉利整合后的效率。基于三大架构的原生底层造车系统,加上整体供应链的整合,以及各区域产能的匹配,吉利汽车接下来无论在零部件成本、研发制造成本还是新车分摊成本,都远远优于其他一个车型一个平台的汽车集团。

从电机、电池到智能再到底盘的原生架构,会让吉利在释放规模红利的同时,让经营质量越来越高。

吉利为2026年过冬做好抗寒准备

在吉利汽车上半年财报中,合合合,是整个财报的主旋律。千里智驾合并了包括浙江吉润、重庆迈驰、千里科技以及路特斯机器人等吉利所有智能驾驶业务。领克的过去合资股权也被合并,加上极氪科技的私有化到年底彻底完成,回归一个吉利战略,用一年的时间实现从战略规划到战略落地。

吉利准备好第二次“冬泳”!-有驾

几乎在同一时刻,所有车企都在围绕202611日即将执行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退坡作准备。一旦政策落地,30万以内汽车消费成本大幅上升,加上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平均60%左右的产能利用率,以及下半年整个行业为了保全规模大批量上市新车透支市场。有多家车企内部预测,2026年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极有可能出现20%甚至30%的销量大跳水。

过冬,这是所有车企2025年下半年开始做的准备。有人感慨,李书福提出的一个吉利,到了2026年大家可能就会看到他的预判力。聚焦带来的极大优势,是抗击市场的风险力。回归一个吉利后,吉利汽车旗下品牌聚焦,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

回归一个吉利聚拢零部件和智能与新能源研发体系,可以通过多品牌有效分摊成本,精准研发投入提升研发效率和回报率。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研发总投入同比下降8.6%,但产出效率大大提升,这说明砍去了很多无效或冗余投入。

在此基础上,吉利汽车燃油车体系仍然保持着中国品牌第一竞争力,这提供了新的炮弹。加上提升的现金流,以及整合后的全球研发和市场,包括马来西亚宝腾和雷诺韩国在内的产出型业务,在面对2025年下半年甚至接下来的市场寒冬期时,吉利汽车做好了足够的抗寒准备。

吉利准备好第二次“冬泳”!-有驾

李书福曾在2008年前后提出冬眠理论,冬眠不是睡大觉,而是练内功。从《宁波宣言》那次冬眠提出的造老百姓的精品车,到这次《台州宣言》回归一个吉利战略,大家一定不只看到眼前的量变,更要看到接下来吉利的质变。

车企练内功,就是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开始改变,这是体系化车企的战略转型核心竞争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