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18周乘用车市场呈现结构性调整,五一假期对消费节奏的扰动效应显著。头部车型周销量普遍回调10%-15%,比亚迪海鸥以0.73万辆重夺销冠,与亚军吉利星愿的差距缩小至200辆。微型车市场持续上演两极分化,海鸥凭借成熟三电系统与智能化配置巩固优势,而星愿则以A0级尺寸展开错位竞争,两者竞争直接压缩了五菱宏光MINI EV(0.56万辆)及燃油微型车的生存空间,飞度、Polo等经典车型周销量已跌破千辆关口。
传统燃油车领域显现出强大韧性,大众双车战略成效显著。朗逸以0.64万辆守住季军位置,速腾以0.56万辆首次跻身前十,两车合计占据主流家轿市场23%份额。相较之下,日产轩逸因经典款车型配置滞后导致竞争力下滑,凸显出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转型期的分化态势。值得关注的是,大众通过渠道下沉覆盖80%县级市场,配合新旧款车型外观差异控制在15%以内的产品策略,形成稳固的市场护城河。
新能源市场内部呈现明显分化趋势,比亚迪秦L周销0.59万辆中插混车型占比降至78%,反映出10-15万元价格带消费偏好向纯电车型倾斜。小鹏MONA M03订单突破1.5万/周,零跑C10交付量环比增长40%,印证了智能驾驶普及加速改变市场竞争维度。而小米SU7持续保持0.57万辆周交付量,新增订单稳定在9000+水平,35岁以下首购用户占比达82%,显示出互联网造车势力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独特吸引力。
市场新势力与传统品牌的博弈进入新阶段,理想L6凭借近3万元终端优惠以0.56万辆首度上榜,订单转化率提升至45%,远超行业30%均值水平。特斯拉Model Y虽维持0.53万辆销量,但交付周期缩短至2-4周,库存系数攀升至1.8,价格调整压力持续累积。比亚迪宋PLUS新能源面临深蓝S7、银河L7等竞品冲击,周销量较3月峰值下滑23%,折射出插混市场竞争白热化趋势。
展望后续市场,五一假期后的消费回补效应或将推动第19周销量环比回升15%-20%。蔚来ET5改款车型上市、长城混动技术升级、大众ID.系列终端放量将成为关键变量。当前市场呈现明显的"哑铃型"结构特征,微型代步车与高端新能源保持增长韧性,而中间价位车型需应对智能化配置军备竞赛与价格战的双重压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