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L6这次的定价,真的让不少人觉得有点离谱。激光雷达、地平线芯片、128TOPS算力,这些硬件加上25万的价格,看起来很能打,但再一细想,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有人开始说,理想是不是陷入了“配置堆砌”的怪圈?就靠堆料硬撑价格,这条路走不长。还有人觉得,25万买一辆增程式SUV,甚至连混动都算不上,怎么都觉得不值。更有不少评论直接下定论:理想这次是在赌命,销量估计要摔了。
离谱吗?也确实有点离谱。可问题是,理想真的这么不堪吗?先别急着下结论,我们把数据捋捋看。
从定价到销量,理想L6的预期其实很微妙。24.98万到27.98万的区间,已经逼近了不少混动和纯电SUV的价格,比如比亚迪唐DM-i、阿维塔07,甚至极氪001的部分版本,这些车可是打性能、打科技的大热门。而理想这次的L6,主打四驱和空间,但又是增程式——对标燃油车吧,价格不够亲民;对标纯电车吧,续航又不够长。市场定位看起来挺模糊。
再看销量预期。理想的目标肯定是要撑住中端市场,毕竟L8、L9已经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了,不能全靠30万以上的车型撑门面。理想的整体销量确实不错,2022年销量超出20万台,月均销量稳定在1.5万左右,尤其是L8和L9基本稳居中大型SUV头部。但L6能不能扛起中端市场,就不好说了。它的直接竞品,包括华为问界M7、比亚迪海狮07,这些车的配置和价格,都够理想吃一壶。
说到盈利水平,理想其实还算是新能源车企里的优等生。2022年的财报显示,理想的毛利率达到了20.8%,在新势力里仅次于蔚来。要知道,比亚迪这种巨头毛利率也不过18%左右,而特斯拉是毛利率的“天花板”,能做到超30%。理想的毛利率看起来还挺健康,但问题是,再高的毛利率也抵不过研发投入。理想2022年的研发费用达到了60亿,占收入的20%左右。更夸张的是,今年的研发预算还要翻倍,冲到100亿。这么烧钱,哪怕毛利率够高,利润也会被压得很低。
那问题来了,理想是不是在乱花钱?是战略性亏损,还是完全没活路了?这事得拆开说。
理想的研发投入确实是惊人的,但这些钱其实不是瞎砸。L6这次搭载了地平线的增程6M芯片和禾赛的激光雷达,说明理想在辅助驾驶上是下了真功夫的。128TOPS的算力在这个价位段里不算顶级,但已经够用。从车机配置看,高通8295P芯片、4G+128G的内存组合,虽然不算豪华,但对比一些传统燃油车的车机已经是质的飞跃。理想的策略是更像是在“用配置拉近与竞品的距离”,而不是硬拼性能。
再看账期问题。新能源车企普遍有一个“账期拖累”的现象,就是前期研发和生产投入太大,但后期资金回流速度慢,尤其是新车型上市前的几个月,现金流会变得非常紧张。蔚来、理想、小鹏都有过类似情况。甚至传统车企,比如大众、丰田,在推出新电动车型时,也会经历毛利下降、现金流紧张的阶段。这不是理想一家独有的问题,而是行业现状。
同行的情况也值得拿出来对比一下。比亚迪的海狮07,起售价18.98万,搭载了软硬可调悬架和一堆雷达,配置上其实比L6更有吸引力。但比亚迪的策略一直是“降维打击”,用价格优势挤压市场空间,而不是靠单车利润赢得现金流。另外华为的问界M7,辅助驾驶和智能化程度确实更高,但总体销量不算太出色,价格也偏高。至于像阿维塔、极氪这种更偏高端的品牌,虽然配置和性能都很强,但它们的目标受众跟理想其实已经拉开了距离。
那么,理想到底在干什么?其实它是在赌一个中端市场的机会。这次L6的定价,明显是想覆盖那些对空间有刚需、但对性能没有那么执着的用户。它的目标不是那些追求极限续航和顶级辅助驾驶的人,而是年轻家庭、二胎父母、偏小众的增程式用户。这群人可能不会被海狮07的悬架打动,也不会为了问界M7多掏几万块。所以,理想这次的赌注,表面上看有点吓人,但拆开来看,还算是有章法。
最后,我们回到数据本身。理想的毛利率高,但是研发投入大;账期有压力,但现金流不是彻底断掉;销量上也有起伏,但整体稳定。这事看起来挺吓人,可实际上,新能源车企都有类似问题。要紧盯的,不是单一数字,而是它接下来的路怎么走。如果理想能撑住L6的中端市场,让它成为一个稳定的销量来源,那它的赌注就算是押对了。如果不行,那就可能真的陷入“烧钱不可持续”的局面了。
理想这次的动作,是一场冒险,但也不是没章法。至于结果,就要看消费者买不买账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