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行轻时代 东风携中铝重塑车身重量法则

#国庆反向旅行攻略#

铝行轻时代 东风携中铝重塑车身重量法则

9月25日。东风总部。杨青与段向东再次握手。这已是今年第三次高层会谈。看似常规的央企互动。背后藏着改写汽车材料规则的野心。轻量化不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一、 材料革命已至门口

铝材应用正从高端车型向下渗透。这是趋势。更是革命。特斯拉Model S早已证明铝的价值。减重35%-40%。续航提升显著。每减重10%。能耗降低6%-8%。数字会说话。

但成本呢?铝件比传统钢材贵。维修也更复杂。这是痛点。消费者会买单吗?行业在观望。

二、 十余项目的深度绑定

东风与中铝的合作。不止于表面。十余个项目同步推进。覆盖科技创新、供应链协同、整体用车方案。中铝参与东风一体化压铸项目。联合研发绿色免热处理压铸铝合金材料。这是技术攻坚。

联合实验室已建立。材料认证加快。落地见效成为关键词。合作从“签协议”迈向“共担风险”的深水区。

三、 轻量化的三重挑战

材料切换不易。制造工艺要变。连接技术要突破。供应链要重构。中铝是全球最大有色金属企业。涉足20余种元素。但整合进汽车产业链。需要时间。

铝行轻时代 东风携中铝重塑车身重量法则-有驾

成本控制是艺术。铝在覆盖件中的渗透率。将从当前10%-13%提升至20%-25%。需要规模化摊薄。

回收利用是关键。段向东强调废料循环。这是可持续性的核心。也是低碳化的必答题。

四、 未来五年谁主沉浮?

铝不会是唯一答案。钢仍占主体50%-55%。镁合金和碳纤维在高端车型试水。混合材料解决方案是未来。

东风猛士和岚图已用上铝材。下一步是推向东风奕派、风神等大众车型。市场化才是真考验。

消费者将受益。更轻的车身。更长的续航。更低的能耗。但维修网络需同步升级。否则售后体验会打折。

五、 合作不止于材料

中铝需要东风的市场。东风需要中铝的技术。双向奔赴。但不止于买卖。共建供应链生态。共拓海外市场。这是央企合作的新范式。

参观猛士科技和全球创新中心。不仅是礼仪。更是技术落地的前奏。

铝行轻时代 东风携中铝重塑车身重量法则-有驾

轻量化早已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产业链协同能力的终极测试。东风与中铝这十余项目。能否成为行业杠杆?取决于能否从“联合研发”走向“成本共担、收益共享”。

你说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