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流传出的内部邮件截图,正在将汽车行业的“内卷”推向新高度——研发人员也开始两班倒了!
失业君小编 | 文
Jan Kopřiva | 图
近日,一张标注“D项目两班倒实施方案评审推进会”的内部邮件截图在社交平台疯传。邮件显示,某主机厂于2025年10月11日召开评审会,决定将两个T字头项目作为试点,通过“双班制”压缩开发周期。
目标是在12个月内完成传统需要20个月以上的整车研发流程。这一消息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外界普遍将矛头指向奇瑞汽车。
从流出的邮件内容来看,该车企目前面临四大核心瓶颈:智驾软硬件匹配难度大、性能平台方案未锁定、数据发布与实物转化周期长、样车交付滞后。
为解决这些问题,厂方要求CAE仿真、碰撞、路试、数据校准等环节全面实行夜班,并同步拉通供应商支持双班。
同时,公司还在评估LabCAR等工具链,以缩短智驾开发周期。这一系列措施都指向一个目标——追赶进度。
虽然网传信息未明确点名具体企业,但研发两班倒的操作在被曝出后,迅速在业内引发热议。多位网友在相关帖子下留言表达质疑。
“第一次见工程师也要两班倒的,晚上脑子一团浆糊还能干活吗?整的像跨国团队一样……”、“研发靠的是脑力创新,不是流水线拼工时”——这些评论直指问题的核心。
在传统的制造业模式中,生产线两班倒、三班倒是常见做法,目的是最大化利用昂贵的生产设备。但将这种模式套用在研发部门,却忽视了创新工作的本质。
研发不是机械式的重复劳动,而是需要高度专注和创造力的复杂认知活动。
反对这种急功近利做法的不只是网友。岚图CEO也对此表示反对,他表示“汽车不是快消品,造车是马拉松”。
岚图CEO称:“目前的智能汽车市场,有被追逐新潮、快速迭代的电子快消思维带偏的势头。”他把造车比喻为马拉松,认为汽车制造中,真正的竞争壁垒在于长期的数据积淀以及持续迭代优化。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两班倒工作制度虽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成本,但是它也存在一些问题。长时间的工作会对工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容易导致工作疲劳、身体虚弱、情绪低落等问题。
由于两班倒工作制度需要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容易导致工人疲劳驾驶或操作不当,从而增加工作安全隐患。
对于需要高度专注的研发工作来说,疲劳带来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
医疗行业的研究表明,连续工作12天后,医护人员的操作失误率会陡增3倍。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需要高度专注的项目管理领域。
某自动驾驶公司的事故复盘报告显示,其激光雷达算法团队在单休模式下连续工作35天后,因疲劳导致的坐标转换错误引发了两起模拟碰撞事故。
最终项目延期反而比原双休计划多出17天。
业内人士担忧,过度追求速度或重演“验证不足即上市”的质量风险。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特别是随着新势力造车的入局,传统汽车研发周期被一再压缩。
更有甚者一年立项定型,当年投入量产,以“半成品”形式交付给消费者。这种变革背景下,单纯依靠延长工时的“两班倒”模式是否与行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事实上,在项目管理领域,单休与双休的优劣早有数据支撑。根据2023年Gartner调研数据,持续单休团队在第三个月后普遍出现代码错误率上升37%、需求理解偏差增加42% 的现象。
而双休制团队通过周末认知重启能维持更稳定的产出质量。
MIT人效实验室的追踪数据显示,连续单休超过8周后,程序员日均有效代码行数会从第一周的380行降至270行以下,测试用例覆盖率同步下降15个百分点。
这是因为持续认知负荷导致的前额叶皮层活跃度降低,表现为需求评审时的注意力分散和方案设计时的创新乏力。
智联招聘2023年度数据显示,提供双休的IT企业岗位投递量是单休企业的3.7倍,即便后者提供20%的薪资溢价。
特别是在Z世代从业者中,92%将双休列为求职首要考量因素。人才吸引力可能成为这种激进工作模式的又一制约因素。
在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行业专家们描绘着AI赋能、车路云一体化的未来出行蓝图。
而与此同时,某车企的研发部门却正准备点亮夜班的灯光,让程序员在月色下追赶进度。
马拉松与百米冲刺不可能使用相同的训练方法。当汽车从机械产品进化为智能终端,研发人员的创造力与工作模式,更需要一场现代性的转型。
议
网友热议
@元气大王mio(IP京):
第一次见让程序员也两班倒的,晚上脑子都不转了还能写代码?这是把创新当流水线了,真当人是机器啊!
@刘川川Boris(IP沪):
连续夜班一个月后,代码错误率怕是要翻倍吧?车企难道忘了‘疲劳驾驶’的教训?研发质量打折扣,最后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马焱飞Zac(IP闽):
制造业‘流水线式’管理入侵研发部门,这是创新能力的倒退!如果熬夜能赶超特斯拉,全球车企早就全员通宵了。
@塔诺亚996(IP云):
优秀工程师会用脚投票的!单休+夜班,明年看这家公司还能剩几个核心骨干。人才都跑光了,拿什么跟别人竞争?
@Telecoman1982(IP青):
典型的KPI焦虑症!管理层为了短期交付目标,不惜透支团队健康和产品质量。这种‘卷’法,最终会反噬品牌口碑。
@维港蓑笠翁(IPHK):
今天这家试点成功,明天全行业跟进。以后汽车行业招聘都要问‘能否接受研发夜班’,程序员福报从互联网蔓延到制造业了!
最后一条,
内卷加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