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宝马最近整了个大活儿,叫M2 Turbo Design Edition,定价60万人民币。
我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宝马终于不装了,摊牌了。它用尽全身力气向世界宣告了一件事:我最值钱的,不是未来,而是过去。
这事儿特别魔幻。现在的车圈是什么情况?是黑暗森林,是你死我活的修罗场。这边国产新势力把冰箱彩电大沙发塞进车里,那边特斯拉的毛豆3已经快卖成白菜价。大家卷生卷死,唯一的共识就是把桌子掀了,谁都别吃饭。最好的竞争不是抢你的客户,是直接把你的餐厅给爆了。所有人都跟疯了一样往前冲,试图用价格、用配置、用那些听不懂的黑话去定义下一个时代。
结果你再看宝马,它在干嘛?它在“考古”。
它搞了一个所谓的“致敬1974年2002 Turbo”的特别版。车身刷成阿尔卑斯白,然后用手工给你喷上几道标志性的三色“信仰图腾”。引擎盖上印个“Turbo”,换挡杆前面也印个“Turbo”,生怕你不知道这车有涡轮。朋友,2024年了,现在连老头乐都有涡轮增压的贴纸,你把这玩意儿当个宝,是不是有点太行为艺术了?
这操作,就好像两个修仙的道友在打架,一个已经掏出了量子纠缠飞剑,另一个还在那里扎马步,大喊“你看我拳法正不正宗”。正宗,太正宗了,正宗得都快入土了。
这台车的核心是什么?3.0T双涡轮直六发动机,473匹马力,关键是,配了一个6速手动变速箱。
6速手动。
我作为一个真的开过E46的中年人,看到这四个字,DNA是会动的。那种左脚离合右脚油门,用手腕的每一次精确拨动去感受齿轮啮合的快乐,是一种原始的、机械的、充满了雄性荷尔蒙的信仰。但是,但是!这种快乐的保质期,在今天的现实路况下,可能还不如一罐可乐。
你花60万买这个配置,你真的以为自己买的是驾驶乐趣吗?别逗了。你买的是一个对抗世界的姿态。
想象一个场景。深夜的北京四环,堵得像一锅煮烂的粥。旁边车道的理想L9里,一家人看着电影吃着火锅唱着歌。再旁边的小米SU7里,小年轻连着CarPlay刷着抖音。而你,坐在M2里,左脚在离合器上疯狂抽搐,右手在档把之间来回摸索,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我是谁?我在哪?我为什么要受这个罪?
但当你看到方向盘上那个蓝白螺旋桨标,看到档把上那个“Turbo”字样,你突然就悟了。你不是在开车,你是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你每一次换挡,都是在向这个被屏幕和电力统治的冰冷世界进行一次无声的反抗。你不是在驾驶,你是在捍卫信仰。这种感觉,让我想起了我楼下那个坚持用算盘算账的便利店大爷。他不是不会用计算器,他就是觉得那样没“灵魂”。
简直是疯了!
这车的目标用户画像极其清晰:那些在现实世界里已经被磨平了棱角,但在内心深处还藏着一个赛车手之魂的中年男人。他们大概率已经有了一台X5或者卡宴来应付家庭和工作,但他们需要一个“任意门”,一个能让他们瞬间穿越回青春期的“精神图腾”。这台M2,就是那个图腾。它不负责买菜,不负责带娃,它只负责一件事:让你在某个无人的深夜,能找到一个地方,偷偷地爽一把,然后第二天继续回去当牛做马。
所以你看,宝马这波操作,坏了,但又没完全坏。它精准地拿捏了“品牌玄学”。它知道,会买奔驰的人,买的不是车,是那个三叉星徽带来的社会认同。会买特斯拉的人,买的也不是车,是一种“我比你们更懂未来”的科技优越感。同样,会买这台手动M2的人,他买的也不是那4.1秒的加速,他买的是“宝马还懂我”的这份精神慰藉。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所有的缺点,在你眼里都会变成特点。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宝马想得太悲壮了。可能人家根本没想那么多,就是单纯觉得,诶,这玩意儿加个拉花,还能多卖点钱,挺好。
当所有人都往前跑的时候,那个敢于理直气壮往后退的,要么是傻子,要么就是对自己过去的光辉岁月有着绝对的自信。宝马显然是后者。它在用行动告诉你,我的品牌价值,我的历史沉淀,我的那些光辉故事,本身就是最厚的“金钟罩铁布衫”。你们这些新势力还在PPT上讲故事,而我,本身就是故事。
所以这车到底值不值得买?你问我我问谁?会买的人根本不会打开任何一篇评测文章,他们只会看到“手动”、“限量”、“致敬”这几个字,然后直接刷卡。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不是消费,这是回家。你懂个屁的回家。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