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咱们马路上跑的车,十辆里头有好几辆都带着个“T”,也就是涡轮增压发动机。
这已经成了个大趋势,不光是合资品牌,咱们自己国产车的涡轮技术也是越来越成熟,动力强劲还省油,买车的时候购置税还能少交点,确实挺香的。
可与此同时,很多朋友心里也一直有个疙瘩:这涡轮增压器是不是特别金贵,容易坏?
经常听人说修一下就得上万块,搞得大家开车的时候都有点提心吊胆,生怕哪天这“宝贝”就罢工了。
其实,我们得把这个事儿看明白,涡轮增压技术发展到今天,本身已经非常可靠耐用了,正常用的话,它的寿命和发动机基本是同步的。
之所以那么多涡轮增压器会提前“下岗”,问题往往不出在技术本身,而是出在咱们日常一些不经意,甚至可以说是习以为常的用车习惯上。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里头的门道给聊透了,让大家心里有个底。
首先得说说第一个,也是最常见的一个误区,就是关于冷车启动。
这个情况大家肯定不陌生,尤其是早上赶着上班或者送孩子,时间特别紧张。
车子一点火,仪表盘刚亮起来,很多人就习惯性地一脚油门踩下去,伴随着发动机的一声轰鸣,车子就冲出去了,感觉特别利索。
但这个动作,对涡轮增压器来说,伤害是相当大的。
咱们得理解一个基本原理:汽车停了一晚上之后,发动机里的机油因为重力的关系,绝大部分都流回到了最底下的油底壳里。
当你启动发动机的时候,机油泵才开始工作,它需要一个过程,把这些粘稠的机油重新输送到发动机的每一个需要润滑的角落,比如活塞、曲轴,当然也包括咱们的涡轮增压器。
涡轮增压器通常位于发动机比较高的位置,而且它的核心部件,那根连接着涡轮和压气轮的轴,转速极高,动不动就每分钟十几万转,对润滑的要求是最高的。
机油从油底壳送到涡轮那里,是需要时间的,通常来说,这个过程需要几十秒钟。
可就在机油还没到位,润滑油膜还没建立起来的时候,您一脚大油门下去,发动机转速上去了,排气量瞬间增大,涡轮也就被驱动着开始高速旋转。
这时候,涡轮的轴和轴承之间,几乎是在没有油膜保护的情况下进行摩擦,我们管这个叫“干磨”。
一次两次可能感觉不出来,但日积月累,这种磨损就会严重地缩短涡轮的寿命,导致轴承间隙变大,然后出现异响、漏油,甚至动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有统计数据表明,超过一半的涡轮早期损坏,都和这种润滑不及时有直接关系。
所以正确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多一点耐心。
打着车以后,别着急走,让车子原地怠速个半分钟到一分钟,给机油一个循环起来的时间。
然后起步后的头几分钟,在水温表还没到正常位置之前,开车温柔一点,转速尽量控制在两千五百转以下,平稳地开。
等水温正常了,您再怎么开都行。
这就好比人早上起床,也得先缓一缓,伸个懒腰,不能一睁眼就去跑百米冲刺,道理是一样的。
聊完了启动,咱们再聊聊停车。
这里头也有一个普遍的坏习惯,就是高负荷行驶后立刻熄火。
最典型的场景就是跑完高速,在服务区休息或者到家了,车刚停稳,立马就熄火、拔钥匙、下车,动作一气呵成,觉得这样能省点油,也省时间。
这个想法的初衷是好的,但对涡轮来说,却可能是在“埋雷”。
您想啊,车子在高速上跑了那么久,发动机一直处于高转速、高负荷的状态,涡轮增压器也一直在辛勤工作,排气侧的温度能达到八九百摄氏度,甚至更高,整个涡轮都是滚烫的。
当您突然熄火,发动机的所有循环系统,包括机油泵和冷却液循环,都瞬间停止了工作。
但是,涡轮本身积聚的巨大热量并不会马上消失,它会向四周传导,尤其是传导到那根核心的转子轴上。
这时候,停留在轴承里无法流动的机油,就会被这股高温反复“煎熬”,时间长了就会被烤成黑色的、黏糊糊的胶质,甚至是硬硬的积碳。
这些积碳会堵塞涡轮内部那些极其细小的润滑油道。
下一次您再启动车,新的机油就很难顺畅地流过去,又会造成润滑不良。
而且这些积碳本身就像砂纸一样,会持续磨损轴承和密封件,最终导致涡轮间隙过大,开始烧机油。
很多朋友抱怨自己的车开了几万公里就开始烧机油,除了发动机本身的设计问题,很多时候就是这个不良习惯导致的。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在长时间高速行驶或者爬了一段很长的陡坡之后,到达目的地不要马上熄火。
让车子在原地继续怠速运转一两分钟,这个过程我们叫“延迟冷却”。
这一两分钟的时间,足够让循环的机油和冷却液带走涡轮上的大部分热量,让它的温度从几百度的“发烧”状态,平稳地降到一个安全的水平。
现在很多新车,特别是咱们国产品牌的一些中高端车型,已经设计了电子水泵延迟冷却功能,熄火后你可能会听到车头还有风扇或者水泵在响,这就是在为涡轮散热,这是技术的进步。
但即便如此,养成怠速一两分钟的好习惯,总归是万无一失的。
最后,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机油的选择。
这可以说是涡轮增生的“口粮”,吃得好不好,直接决定了它能不能“长命百岁”。
总有些车主朋友为了保养时能省点钱,会选择一些便宜的,或者标号不符合厂家要求的机油。
比如厂家明明要求用全合成机油,他用了半合成甚至矿物油;厂家推荐用5W-40标号的,他觉得5W-30也差不多。
这种“省钱”思路,在涡轮增压发动机上是万万不可的。
涡轮发动机的工作温度和内部压力,都比自然吸气发动机要高得多,对机油的高温稳定性、抗剪切能力和清洁能力都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
只有全合成机油,才能在这样的高温高压下,依然保持稳定的油膜强度,为涡轮提供可靠的润滑。
如果您用了低标号或者品质差的机油,在涡轮高速运转产生高温时,机油油膜很容易破裂,瞬间就会造成严重的金属磨损,甚至直接导致涡轮轴承烧毁“抱死”。
为了每次保养省下那一两百块钱,最后换来一个上万块的涡轮维修账单,这笔账怎么算都是亏的。
所以,在机油问题上,一定不能含糊。
严格按照您爱车保养手册上的要求,选择规定标号的全合成机油。
现在咱们国产的昆仑、长城等品牌的顶级全合成机油,品质也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性价比很高,是完全可以信赖的选择。
只要标号用对,就是对涡轮最好的保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