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呀,就我这个在汽车行业走了不少弯路的老司机,我来跟你唠唠这个最近极氪001焕新版的事。
你得知道,这次极氪001的变化,按官方说法,是焕新。但你看车,真没打个大变:外形基本没动,还是那一身家族脸。你观察过没?封闭格栅内部那贯穿式灯组,是不是感觉拉伸了前脸的宽度,让整车看上去更有气势。其实我猜,设计师干脆就沿用了老款的基调,只是在细节上更运动点。
说到运动,底盘和空气动力学的设计也挺讲究。翼子板上的导流槽,底部大的梯形进气口——我以前碰到类似设计,目的大多是给你跑得更快这事。其实也不难理解,空气阻力、小风阻,都在不断挑剔你的车。你试想个场景:一辆家用车要边跑边省油,空气动力学差点,那油耗指标可能会高出5-10%。不过我想问一下,大家平时不开高速的时候,真的会关注这些细节?我估计,没一个会刻意去注意。
再说到车身配置——还是老样子,溜背线条、悬浮顶、轮毂多幅式双色,咱们看过不少竞品,难免会在运动感和高端感之间纠结。这个红色卡钳,到底值不值?其实看多了,红色卡钳在某些场合里,只是为了制造性能车的假象。别的车多也有红卡钳,那它的实际制动性能,还得看品牌和材质。
这次我还特意翻了翻笔记,介绍一下底盘:空气悬架最大离地间隙到206mm,调节行程85mm。你知道那种软硬调节体验吗?我自己用过几次,调到最软,像走路一样——感觉像在漂浮。调到硬点,跑弯更稳。但你也得明白,空气悬架相对传统钢弹簧成本高不少,维修也麻烦得多。你觉得运动车是不是永远不能不牺牲一点舒适?我猜,设计团队来了个硬核,既要动感,又要点日常舒适。
我还注意到,配置方面,这次升级了自动驾驶辅助,标配千里浩瀚H7方案。刚开始我以为有点过头了。以前的辅助方案,带个前碰撞预警、车道保持就不错了。现在直接带激光雷达,硬件包括31个感知模组,算力达到700TOPS(这数字你不懂也别怪我,也就说明它处理感知信息的效率很高)。他们还支持车位到车位的领航辅助,可真是把自动驾驶逼上了准量产档。可问题来了,这么多硬件,是不是意味着加价?我这能猜到的,成本绝对不算低。
说到价格嘛,没细想过,估算下来:配上这么多硬件,这车的成本也许比上一代多了个20-30%。我朋友开修理厂的他说,一套激光雷达装好,调校麻烦,后续维修电池包、传感器的事,得多操心。
你会不会觉得,自动驾驶再厉害,还是别光听表面?我曾经见过个场景:一辆坛子车,装满激光雷达,但开到高速上突然走神,半天没反应。科技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而在我看来,千里浩瀚H7虽牛,但也不能保证安全再无忧。这个问题,我想,大家平时用车时也多少会犹豫:到底早晚会不会出现假动作或者误判。
某次和朋友聊天,他说:你看,现在车厂都拼算法,硬件方面倒是挺够用的,但实际经验告诉我,识别复杂场景还得靠老司机经验。我立刻想到,咱们买车,不都抱着还得靠人类驾驶这个心态吗?硬件再先进,有时候还不如一双经验丰富的手。你觉得精算算法,再完美的系统也挡不住突发状况,是不是?
说到动力,极氪001的数字还挺震撼。综合最大功率680kW,零百加速2.83秒。这数字 我用心算过——差不多像是喷气式飞机起飞那样快。你想,车内坐一大帮人,油门踩到底,可能还会飘起来点。续航转不过来,最高支持810km,估算下来,普通家庭日常开个几天都没问题,充电从10%补到80%,7分钟,听起来很快,但实际上,你知道快充实际会不会伤电池?我觉得,现在快充技术还是在折衷中摸索,毕竟电池寿命也是个硬指标。
对了,你注意到了,车内那个39.3英寸AR-HUD了吗?我试过,那个投影到眼镜上的影像,确实酷,但也挺费眼睛。你觉得驾驶中信息放大会不会变成视觉干扰?我始终在想,这个炫酷的配置,是帮助你准确知道车辆状态,还是成为注意力分散的因素。
关键点之一——定价和市场策略。极氪001新款上市,标配这么豪华的配置,可能会比上一代高出10-20%。你觉得,普通消费者,真的会为自动驾驶+大空间多掏点钱?还是就差不多叠加个品牌就觉得值了?我猜,这个还得市场验证,但是真的,科技牛逼不一定买得动,毕竟有人喜欢实实在在的使用体验。
这让我还在想:未来汽车会变成什么模样?不光是科技叠加,更多的是融合生活、人情味。比如说,车里的那块显示屏,是不是也能显示你的心情、或者你需要的音乐?设计师们可能会说,这叫人车互动。我心想,这点还挺荒诞的,谁买车不冲着实用,别搞这些云端幻想。
想问问你,你会不会也觉得,这样的科技,还是未来一两年内走形式的多?还是说那些硬核配置,真能带来质量变革?我自己确实挺犹豫——毕竟,买车不仅是买科技,更多的是买日常中的点滴。
(这段先按下不表)你有没有注意过,车子换个角度,或许也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速度和心跳?可惜,现在还没完全走进智慧城市范畴。
对了,你猜,未来自动驾驶,能不能做到完全不用人操控?我其实还不太敢说,得看技术成熟度。但我觉得,再多的AI算法,也总会有突发情况。这不就是人和技术的博弈嘛。
你觉得,极氪这个带激光雷达、智能辅助的车,能不能引领一波智能家用车的潮流?还是说,它还是在炫技中?我个人实话实说,期待值不少,但也知道,要靠标配硬件一刀切,走量的可能性不大。毕竟,消费者还是要用钱衡量值不值。
未来这辆车会不会成为标杆?还是会沦为炫酷但用得不多的技术玩物?这问题,好像有人在脑海中反复问自己。反正我想,一辆车里隐藏的故事,比外表要复杂得多。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