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的赵大爷两个月就拿下C2驾驶证,还全科一把过,这事你咋看?我反正第一时间心里那个问号就冒出来了:这岁数,学开车难不难?是不是瞎折腾?再说了,一把过,这得努力成啥样?
其实仔细一想,这事儿要放在几年前,根本不可能。那时候驾考年龄卡得死死的,60一过直接就别想学车。好多咱们眼中的老年人想开车、自己买菜送人、甚至只是想圆个小小的“司机梦”,都被这道门槛拦得死死的。现在政策一放宽,18岁以上只要身体检查没问题,谁都可以报名。这是“积极老龄化”最直观的体现了:社会逐渐认识到,老年人不是累赘,不是等着被照顾的“落叶”,而是能继续追梦的“青松”。
但做到容易吗?真没那么简单。70岁了学开车,首先身体得扛得住。光三力测试那关:反应、协调、视力,哪个都不是闹着玩的。想学车,得把自己锻炼出个小年轻的状态来,什么怕晒怕累全都得放一边。更别说科目一、科目二那满满当当的理论题和各路操作——咱们年轻人都觉得烦,有几个能一次过?那可真得下苦工夫。“赵大爷晚上还拿小本本记笔记复习”,你以为是段子,其实是现实。
回头看看赵大爷为什么学车,说起来也很现实。家里老伴行动不便,出趟门靠蹬三轮?打的叫车?轮到急事就心慌了。有个车,自己能说走就走,去哪都方便。赵大爷为老伴报考学车,这动机没毛病,比起某些年轻人光想着各种理由蒙混过关,他这劲头叫责任、叫担当、叫爱。
问题又来了:会不会有人担心,年纪这么大了开车上路,安全不安全吗?是不是社会负担?这个问法我看见过网上有人反复问,甚至说老年人开车是不是“定时炸弹”。现实呢?70岁都能一把过,且不说体检的严格,熬过那几道理论和实际考验,能拿到证的,你敢说他不会小心翼翼?反而年轻人,我见过无数“开门杀”“马路漂移”,二三十岁血气方刚,整天拿马路当赛车场,是不是也该自省一下?
你琢磨下,现在社会老龄化,老人越来越多,老人出门的难题早晚摆在我们自己面前。谁说开车只是年轻人的专利?政策放开是大势所趋,背后是对老年人基本出行权利的尊重。我敢说,赵大爷们的这份动力和责任感,还真不是样子货。他们不像有些人,一拿到驾照就飙起来。老年人开的车,再小心不过了,一年下来,恐怕比不少新手年轻人还“稳如老狗”。
但设身处地想想,有人担心的那些问题,真就该无视吗?也不能一笑了之。老年人反应速度慢点儿,是不争的事实。路上应急处理能力没年轻人强,确实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所以,政策不是一刀切,而是多了个“体检”环节,保留了制度的安全阀。你行就上,不行就别硬撑——身体诚实最重要。
在我看来,赵大爷的故事给我们提了个醒:我们到底想象的老年人,是啥样?躺沙发上晒太阳、坐公园里下棋、还是仍想学点新技能、生活更有自理能力?以前,社会上总有人觉得老人“要啥没啥”,只剩下慢慢退休等着过日子。可其实,很多老年人活力满满,想法比年轻人都新潮,一样能学、能干、能追梦。赵大爷就是现实案例。他要的不是“老有所依”,而是“老有所为”。
再说,咱们大环境变了,现在都讲“银发经济”,讲“积极老龄化”,不是一句口号。真正落到实处,就是学机动车驾驶证这种小事。不仅能让老人生活更便利,还提升了幸福感——这才叫有温度的进步。而且,学车过程中接触教练、同学,主动跟社会多些互动,对老人来说也是预防孤独、保持心态的好方式。每一位挑战自己的老年人,都值得被尊敬。
而且,仔细想另一个问题:社会上还会继续有人吆喝老人“该享福就享福,何必折腾”?但“折腾”这个词,是不是太自以为是了?对年轻人来说,奔波打拼是奋斗,对老人来说,只要他们还有想法、有能力、就有资格去试试新事物。尤其是眼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新能源、智能驾驶、共享经济,这都是需要学习和适应的。“边界”是自我划出来的,不是被年龄框死的。70岁也可以学车,也能考证。不就是个“老腊肉”袭击了驾校的“年轻气氛”吗?我看是给校园添了一股正能量!
当然,我更希望这些放宽政策的落地,别只是温情的“宣传点”,而能配套些更贴心的服务。比如驾驶学校适当调整一下课程难度和节奏,给老人预留更多练习和消化时间;比如交警部门对“银发新手”加以关注,定期体检复查、道路安全宣传;再比如有些爱心企业,可以考虑给高龄司机专设保险套餐、车辆安全提醒什么的。毕竟路上每一个司机,无论年轻年老,都是“驾驶链”上的一环,你上路了就是“江湖中人”——共同守规则,彼此有归属感。
赵大爷这两个月的努力,亮出来的不止是一本驾驶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这事说白了是个小切口,但背后的深意挺值得我们思考:老年人学车,不只是“圆梦”,更是社会包容和进步的缩影——我们怎么对待“老去”的自己,怎么对待每一位想追求更好生活的群体,这才是考验一个社会文明温度的地方。
未来会有更多老人和赵大爷一样,站在人生的新起点。当我们一次次用“岁数大了还学这个?”“不累吗?”来质疑这些“银发梦工厂”,其实是在想当然地替他们设限。你说70岁不算老?其实70岁的状态既可以颐养天年,也能努力生活。到底怎么活,是人家自己的权利。咱们社会慢慢学会给这些“不同选择”留出空间,别翻白眼,别吆喝冷嘲热讽,他们能闯、就值得尊敬。
最后,赵大爷一句话其实特别扎心:“为了家里人,我赶紧学车。”这句话换成年人、年轻人自己身上,有多少人肯为亲人付出实际行动?微信转发几条健康科普还觉得累,谁能70岁还下决心啃“驾驶大骨头”?现实不是励志剧,可励志也常常发生在最平凡的人身上。你什么时候见过,学员给教练送两面锦旗的,背后靠的就是尊重和用心。
所以,老年人学车,没啥大不了的,了不起的地方恰恰在于——自信、责任和爱的主动出击。这才是家庭和社会共同进步的一计良方。我们把路让出来,政策把门打开,剩下的交给每个肯努力、肯折腾、肯为生活而奔跑的人。赵大爷您开车,一路平安!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