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职的年轻人纠结选车,选择埃安UT竟是更明智的决定

这年头,后生仔挑座驾,简直比解一道哥德巴赫猜想还让人头疼。前阵子跟一表妹掰扯,这丫头刚入职,好不容易攒了俩钢镚儿,想整个新能源车代步,结果愣是在埃安UT和smart精灵#1之间犯了难,愁眉苦脸的。你说图个啥咧?

照常理说,初入职场,囊中羞涩那是常态。埃安UT,价廉物美,肚量也够,续航也还行,怎么看都是个精打细算的盘算。可表妹偏偏就对smart精灵#1那份矜贵的外观和品牌调性寤寐求之,觉着开出去倍儿有派头。这不就是典型的“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吗?

刚入职的年轻人纠结选车,选择埃安UT竟是更明智的决定-有驾

这事儿一撂到网上,嚯,立马就炸开了锅。有人说,年轻人就该犒劳自己,心头好就拿下,别亏待自己。也有人嗤之以鼻,说刚工作就慕虚荣,不掂量掂量荷包,迟早要叫穷。七嘴八舌,争了个面红耳赤。

乍一看,这好像只是个寻常的消费抉择。但细琢磨琢磨,背后映衬的,实则是当下年轻人普遍面临的一道坎儿:如何在捉襟见肘的预算下,权衡物质欲壑和现实考量?

先说说埃安UT。这车吧,设计上确实也煞费苦心,米兰的设计团队捉刀,圆头圆脑,颇为讨喜。肚子里也宽松,后排地板一马平川,坐着舒坦。要紧的是,身价亲民,用度也省,一公里电费才一毛二。对于日常通勤而言,简直是量身定制。

但纰漏也来了。有人嫌它设计过于寡淡,欠缺个性。配置也略显寒酸,只能将将满足基本需求。更关键的是,品牌溢价稍逊,开出去可能“不够撑场面”。

刚入职的年轻人纠结选车,选择埃安UT竟是更明智的决定-有驾

反观smart精灵#1,那可就另当别论了。奔驰的金字招牌往那一挂,立马就显得鹤立鸡群。悬浮式车顶、无框车门,潮范儿十足。动力也充沛,后置后驱,百公里加速6.7秒,开起来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自然,身价也水涨船高。落地价要比埃安UT贵出一截,而且用度也更高,一公里电费要一毛六。更扎心的是,一些增值功能还得按月付费订阅,这简直就是个销金窟。

兴许有人会说,smart精灵#1配置高啊,标配L2级别的智能驾驶,安防系数更高。但实话实说,对于刚摸方向盘的新手而言,这些功能真的那么不可或缺吗?或者说,真的能物尽其用吗?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位故交,当年也是勒紧裤腰带,砸锅卖铁地置办了一辆豪车,结果每个月还完车贷,生活品质一落千丈。吃饭不敢下馆子,衣裳不敢添置新的,甚至连朋友间的聚会都鲜少露面。他跟我坦言,当时就是被“脸面”给绑架了,现在回想起来,真不值当。

刚入职的年轻人纠结选车,选择埃安UT竟是更明智的决定-有驾

单从用车成本来考量,smart精灵#1长期持有的保险费用也比埃安UT高出约20%。这还没把保养费用算进去呢。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缘由归咎于年轻人爱慕虚荣时,是否忽略了社会消费主义的推波助澜?

现如今的社会,各路营销手段层出不穷,无不在引诱年轻人超前消费,寅吃卯粮。不少年轻人为了追逐所谓的“精致生活”,不惜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

这并非怂恿大家节衣缩食,而是想告诫大家,消费要审慎,要量力而行。与其追求昙花一现的虚荣,不如把钱花在精进自身上,比方说学习一门新技艺,或者读一些开卷有益的书籍。

刚入职的年轻人纠结选车,选择埃安UT竟是更明智的决定-有驾

说回到表妹选车这件事,我给她拨拉了一笔细账,倘若买埃安UT,省下来的银子可以用来提升学历,或者报一些兴趣班,让自己更具竞争力。而倘若买smart精灵#1,那恐怕就得紧巴巴地过日子了。

说到底,买什么车,最终还是取决于个人的诉求和经济实力。没有尽善尽美的选择,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对于方才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来说,与其顾盼生辉,不如择取一款实用、经济的代步工具,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自身价值上。归根结底,真正的价值,不是靠一辆车来估量的。

末了,表妹采纳了我的建议,选择了埃安UT。她说,纵然smart精灵#1很惹眼,但考量到自身的实际境况,还是觉着埃安UT更划算。而且,她还计划用省下来的钱报一个英语培训班,擢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这才是明智的抉择,不是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