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安S为何成了网约车主力,家用市场却遇冷?

一辆埃安S能把人劝退到什么地步?我那天亲眼见证。朋友站在4S店灯下,盯着那辆刚擦得发亮的车,神情有点像初恋来电。销售话术像雨点砸下来,什么空间大、续航棒、配置拉满——全打在点上。可是命运拐弯总比导航快,回家路上,随手一单网约车,结果门一拉,埃安S的内饰扑面而来,朋友表情比坐过山车还精彩。那会儿我就知道,这车八成要凉。

后来想想,这画面多少有点荒诞。你以为自己终于熬成了车主,结果现实一巴掌拍醒你:你买的不是“梦想座驾”,而是“马路公用”。有点像小时候新买的运动鞋,第二天全班都穿同款,顿时没了味道。埃安S就这样在我朋友心里,从“新生活的钥匙”变成了“下班兼职专车”。

埃安S为何成了网约车主力,家用市场却遇冷?-有驾

数据没跟你开玩笑。埃安2025年的小目标,100万-110万辆,半年过去,才卖出15万辆。行业平均水平是啥样?比亚迪39%,小鹏56.34%,零跑44.34%。你说埃安努力吗?努力,拼到头发都快掉光。可架不住运营市场红利吃得太狠,家用车主直接变稀有动物。第三方调研一出——68%的个人用户因为“网约车同款”直接绕道。你要说这不是市场教育,那也太看得起营销了。

买车这事儿,谁没点小心思?朋友圈随便发句“最近想换辆新能源”,底下评论像春晚小品,什么“你不怕路边被人拉门?”“你这是要兼职赚钱?”热闹得像集市。埃安S也够拼,街头巷尾刷存在感,新能源相关关键词一搜,网约车、销量、家用市场全蹦出来。可人心这东西,越想抓就越滑,谁都不想自己开着的车,被一堆陌生人点单。

埃安S为何成了网约车主力,家用市场却遇冷?-有驾

讲真,这局面不是埃安一家独有。新能源车圈,网约车市场的诱惑谁没沾过?只不过有的品牌机灵点,知道啥时候该抽身。比亚迪不就是靠家用市场翻身仗打出来的?小鹏、零跑,个个都在社交网络上拼个性、拼科技、拼朋友圈“晒图率”。埃安倒好,自己把自己安排成了工具人。你说实用、耐用、皮实,网约车司机当然抢着要。可家用车主最怕的就是“撞款”,买个新车还得随时提防乘客敲窗喊“师傅”。

有网友说,这样的“撞脸”麻烦,其实和体育圈那些流量明星也差不多。有谁还记得武磊刚去西班牙人的时候?一场球全国直播,失误放大一百倍,进球全网刷屏,风头劲得让人喘不过气。可一旦成了“标签”,想摘下来比登天还难。埃安S就是被流量推到风口浪尖,结果掉头才发现,家用市场那头早就被别人抢了地盘。

埃安S为何成了网约车主力,家用市场却遇冷?-有驾

你家买车图啥?有人要省心,有人要个性,有人要回头率,还有人只图实用。可真到提车那天,一切都变成了“我和别人不一样”的执念。埃安S空间大,续航强,配置厚道,网约车司机真心不嫌弃。可只要“同款”这俩字在,朋友圈“晒车”都得三思。车主身份感、归属感、那点虚荣心,全被一波波“同款心理阴影”冲击得七零八落。

更有趣的是,家用和运营市场的边界,远比想象中复杂。平台补贴缩水,司机换车慢,补贴政策一收紧,销量就见底。厂家不是不懂消费者,只是算盘打得太精,结果把自己困在了“工具属性”的牢笼里。你要说家用市场没戏?也不至于。但想靠“高端”形象翻身,比让国足进世界杯还难。

埃安S为何成了网约车主力,家用市场却遇冷?-有驾

有时候会想,买车这事儿,有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主角车”,能不能下单,往往只差一道心理防线。你能想象,有人宁可多花点钱,也要买个不容易撞款的品牌?就像灌篮高手里那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舞台”,但谁愿意天天在别人的剧本里跑龙套?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一场篮球赛。明星球员走下场,观众席一阵骚动,大家都在找机会合影、要签名。可你要是让他天天演“陪练”,再牛的球星也会心里犯嘀咕。埃安S的故事,像极了那些光芒万丈却没来得及打破刻板印象的运动员。明明能力在线,却总被贴上“工具人”的标签。

我那朋友后来选了别的新能源,理由挺简单:人生已经够多“同款”了,买台车不想再凑热闹。如果你也纠结过买车,是不是也会在深夜问自己一句,“要不要做点不一样的选择?”留言区见,敢不敢说说你的撞款故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