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欣欣向荣,二手车交易也日益火爆,可“终身免费换电”这块金字招牌,却成了不少车主心头挥之不去的隐痛。
当初销售员信誓旦旦的承诺,如今却成了过眼云烟,这滋味,如同曹雪芹笔下宝玉梦醒,空留一场盛大的虚幻。
我的一个朋友,小丽,最近卖掉了她的ES6,遭遇让她至今耿耿于怀。
销售当时保证换电权益“随车转让”,合同上却隐藏着微小却致命的条款:“权益仅限原车主”。
这如同“买椟还珠”,你买的是车,附赠的“珍珠”——换电权益——却无法带走。
小丽签合同时没注意这些细则,如今后悔莫及,权益清零,损失至少两万元,这让她感觉被狠狠地欺骗了一把。
这并非个别案例。
很多新势力品牌,销售宣传时夸下海口,合同却暗藏玄机。
那些条款,字体细小,藏在冗长的协议深处,如同《资治通鉴》里的细微事件,不仔细研读,很容易错过关键信息。
有些甚至藏在层层嵌套的电子协议里,需要点击多次才能看到,这简直是故意设置的“文字迷宫”。
我认识一位二手车商老张,他对此深恶痛绝。
带换电权益的二手车,对他来说是烫手山芋。
他得一遍遍向买家解释权益无法继承,费尽口舌,买家仍然疑虑重重,生怕上当受骗。
这让本来就复杂的二手车交易雪上加霜。
这些“有瑕疵”的车辆,价格自然要大打折扣,三年后转手,至少比同款普通车辆低出两万多元。
这损失,如同汉武帝时期的“盐铁官营”,看似国家获利,却最终损害了民生。
更令人气愤的是,维权之路更是步履维艰。
有人为此对簿公堂,却发现销售的口头承诺如同空谷回音,法院只认合同文本。
这让人想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无奈。
不同车企的做法更是千奇百怪。
有些品牌官方认证的二手车可以继承部分权益,但私下交易却不行;有些则推出“权益继承包”,但需额外支付高昂费用,这无疑是变相敛财。
这“权益断层”问题,严重阻碍了新能源二手车市场健康发展。
二手车交易量远低于预期,换电权益的不确定性是重要原因之一。
车主们算了一笔经济账:频繁换电的费用累积起来,足以购买一辆不错的二手车了。
一些车企开始尝试新的模式,允许首任车主转让权益,虽然收费不菲,但至少是积极的尝试。
这如同“破釜沉舟”,虽然代价巨大,但为了长远发展,值得一试。
“终身免费换电”初衷是为了吸引消费者,却忽略了二手车市场的实际情况。
这权益应该像水一样,在车辆整个生命周期内自由流通,才能让新能源汽车市场更繁荣。
只有这样,“终身免费换电”才能名副其实,不再成为一个美丽的谎言,最终才能让消费者真切地感受到实惠。
你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权益纠纷?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