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牌取消倒计时!新能源车市巨变 没买车的赚翻了

最近,咱们车主和准车主的圈子里,有个消息可以说是炸开了锅,那就是大家熟悉的新能源绿牌,它享受的那些特殊待遇,可能要慢慢成为历史了。

这个消息一出来,大伙儿的反应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的人觉得天要塌了,感觉自己错过了天大的好政策;也有的人眼睛一亮,觉得这正是下手买车的好机会。

那么,这绿牌的特殊政策真要取消了,对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尤其是那些手里攥着钱,正盘算着买车的朋友们,这到底是该赶紧上车,还是再等等看呢?

绿牌取消倒计时!新能源车市巨变 没买车的赚翻了-有驾

今天咱们就坐下来,把这件事前前后后、里里外外掰扯清楚,看看这车市到底要刮什么风。

首先,咱们得搞明白,这风是从哪儿吹过来的。

根据国内汽车行业很权威的一个机构,叫乘联会,他们透露出来的信息是,未来一两年内,新能源汽车现在享受的两个最大福利——免缴车辆购置税和在限牌城市免费拿牌照,这两项政策可能会逐步退出。

这话一说出来,最先感到压力的,肯定是在那些大城市里为了一块车牌挤破头的朋友们。

咱们先来算一笔最实在的经济账,看看这个变化到底对咱们的钱包有多大影响。

就拿买一辆20万块钱的新能源车来举例子,按照现在的政策,购置税是全免的,一分钱不用掏。

可要是这个政策没了,那你就得按照车价的10%左右去交税,算下来就是一万七千多块钱。

一万七,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这笔钱能办不少事了,可以给家里添置好几样大件家电,或者够全家出去旅游一趟了。

除了这一笔大的,还有每年都要交的车船税,虽然一年也就几百块,但日积月累下来,一辆车开个十年八年的,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不过,跟牌照比起来,购置税那点钱可能都算是小事了。

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地方,一块燃油车的蓝色牌照,那真是千金难求。

绿牌取消倒计时!新能源车市巨变 没买车的赚翻了-有驾

就说上海,最近一块蓝牌的拍卖价格已经冲到快十万块钱了。

想想看,十万块钱,在很多中小城市都够一套房子的首付了。

以前,你只要买一辆新能源车,这块价值连城的“入场券”就直接送到你手里,省心又省钱。

可一旦这个福利取消,那对不起,你就得跟成千上万的人一起去参加摇号或者高价拍卖,能不能拿到牌、什么时候能拿到,就全凭运气和财力了。

这么一算,如果政策真的全部取消,买一辆新能源车的初始成本和后续的使用成本,一下子就高出了一大截,这让很多原本看中这些优惠政策的消费者,心里难免会打起鼓来。

但是,咱们看问题不能只看一面。

政策的调整,看起来是给消费者增加了负担,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恰恰说明了咱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从一个需要精心呵护的婴儿,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面对市场风雨的壮汉了。

想当初,国家之所以给新能源车这么多优惠,就是因为它还是个新生事物,技术不成熟、配套不完善,需要政策扶一把、送一程,帮它打开市场。

可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了,我们国家的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这些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甚至已经开始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在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和那些国际老牌车企同台竞技。

这说明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有了足够强的竞争力,不再需要政策的过度保护了。

所以说,政策的逐步退出,不是国家不管了,反而是对我们自己产业发展成功的一种自信和肯定。

绿牌取消倒计时!新能源车市巨变 没买车的赚翻了-有驾

这种自信,不是凭空来的,而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完善之上的。

就拿大家以前最担心的充电问题来说,几年前,开个电动车出远门,心里总是发慌,得提前把沿途的充电桩一个个规划好,生怕半路趴窝。

但现在,“充电焦虑”这个词,正在慢慢变成过去式。

根据最新的数据,全国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已经悄悄地突破了383万根,这个数字还在飞速增长。

在高速公路的服务区,能快速充电的超级充电站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

这意味着,你现在开着电动车跑长途,基本不用再为找不到地方充电而发愁了。

技术的进步更是惊人,现在很多新车都用上了800伏高压快充技术,充电速度快得吓人,有的车充电十分钟,就能增加三四百公里的续航。

你下车上个厕所、买瓶水的功夫,车子就“满血复活”了,有时候比在加油站排队加油还要快。

在像成都这样的一些城市,市中心区域的充电桩密度甚至已经超过了加油站。

可以说,充电难、充电慢的问题,基本上已经被我们国家强大的基建能力和技术创新给解决了。

当政策的潮水退去,市场的真面目就显露出来了。

谁是在凭真本事游泳,谁是在裸泳,一下子就看得清清楚楚。

绿牌取消倒计时!新能源车市巨变 没买车的赚翻了-有驾

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那些本身没什么核心技术,纯粹靠着政策补贴和免费绿牌过日子的杂牌车企。

这些车往往质量一般,技术落后,唯一的卖点就是便宜、能上牌。

一旦这个最大的优势没了,它们在二手车市场上的价格立马就崩了,有的甚至价格腰斩都卖不出去。

相反,那些真正有技术、有实力的品牌,日子就好过多了。

比如特斯拉的Model 3,在二手车市场的保值率一直很高,能稳定在百分之七十左右,比很多同价位的燃油车都保值。

再看看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比亚迪,它的核心技术“刀片电池”,不仅安全性能好,而且这几年的成本还下降了将近一半。

这些企业靠的是自己的技术实力吃饭,有没有政策扶持,它们的腰杆都能挺得很直。

在这场变革中,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混合动力汽车,反而成了意想不到的大赢家。

按理说,像上海这样的城市,早就取消了对插电式混动车的免费绿牌政策,它们的销量应该受影响才对。

但事实恰恰相反,销量不但没降,反而还增长了百分之十五。

像理想L7这样的热门混动车型,现在去买都得排队等车。

绿牌取消倒计时!新能源车市巨变 没买车的赚翻了-有驾

这背后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混动车完美地满足了当下很多消费者的需求。

在市区里上下班,可以用电,既安静又省钱;要出远门或者回老家,可以直接加油,完全没有里程焦虑。

这种“可油可电”的灵活性,让它在纯电动车配套设施还没达到百分之百完美的过渡时期,成为了许多家庭用户的首选。

有业内人士预测,到2025年,混动车的销量可能会占到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四成。

说了这么多,最终还是要回到咱们普通消费者身上。

绿牌特权的逐步取消,对于那些还没买车、正在观望的人来说,其实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因为当政策的保护伞拿掉之后,所有的汽车厂家都被推到了同一个竞争舞台上,它们要想赢得客户,就不能再指望政策帮忙了,只能拿出真本事,在技术、配置、价格上展开真刀真枪的“肉搏”。

这场激烈的竞争,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消费者。

你会发现,以前那些只有在二三十万的豪车上才能看到的配置,现在正以飞快的速度出现在十几万的平民家用车上。

比如L2级别的高级辅助驾驶功能,现在十万出头的车很多都配备了,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这些功能,让开车变得更轻松、更安全。

电池技术也在飞速发展,能量密度更高、充电更快的电池正在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新车上。

毫不夸张地说,你现在花15万块钱,能买到的车的技术水平和智能化配置,可能比两三年前花30万买的车还要好。

这不就是技术进步带给我们的最大红利吗?

所以,对于那些已经买了绿牌车的朋友,也不用觉得不平衡,你们已经享受了好几年的政策优惠,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先行者和贡献者。

而对于现在正准备买车的朋友们来说,一个技术更成熟、竞争更充分、选择更多样、性价比更高的市场,正向你们敞开大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