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智驾正火,零跑却拒用!砸500亿全域自研,能赢吗?

零跑汽车,这个名字,最近在汽车圈里,可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代号了。

它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尤其是那句“不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更是让整个行业都为之一振。

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独立宣言”,又暗藏着怎样的深谋远虑?

华为智驾正火,零跑却拒用!砸500亿全域自研,能赢吗?-有驾

“不”字当头,是鲁莽还是远见?

想象一下,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星,面对行业里炙手可热的“巨头”解决方案,不选择“搭便车”,反而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独立研发”。

这在许多人看来,或许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动。

毕竟,华为的乾崑智驾,自2024年问世以来,已经像一股旋风,席卷了15万到50万元的大部分车型,合作车企超过22家,累计搭载量更是突破百万。

这成绩,足以让任何一家车企心动。

然而,零跑汽车的高级副总裁曹力,在D19旗舰车型首秀的媒体采访中,却吐露了这句掷地有声的“不”。

“我们在辅助驾驶方面,经过了数年的沉淀与积累,未来将倾注更多资源于自主研发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因此,我们不会选择搭载华为的乾崑智驾方案。”

这番话,不仅斩断了与巨头的合作可能,更向外界清晰地勾勒出零跑的技术蓝图。

华为智驾正火,零跑却拒用!砸500亿全域自研,能赢吗?-有驾

这选择,绝非一时兴起。

它背后,是零跑汽车长期以来坚持的“全域自研”战略。

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选择,更是零跑参与全球竞争、构筑自身护城河的根本。

在智能驾驶、电池技术、电驱架构等核心领域,零跑一直在默默耕耘,力求掌握核心的“命门”。

技术哲学:不求最早,但求最稳

零跑汽车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曾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揭示了他们的技术路径:“很多技术,零跑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

就好比八百伏高压平台,我们启动的时间可能不是最早的。

但到今天,八百伏高压平台上车的数量,零跑却是最多的。”

华为智驾正火,零跑却拒用!砸500亿全域自研,能赢吗?-有驾

这是一种怎样的智慧?

这是一种“不追逐风口,但求站稳脚跟”的成熟之道。

在朱江明看来,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太多蜿蜒曲折的探索——从依赖高精地图到迈向无图导航,从端到端架构到如今的VLA、世界大模型,技术迭代的速度快得惊人,“可能每半年,就有一个新的方向冒出来”。

在这样瞬息万变的局势下,零跑选择了一条更为稳健的道路:紧随潮流,但不盲目追逐。

这就像是在技术的大海上航行,与其争做第一个冲破巨浪的探险家,不如做那个稳稳掌舵、最终抵达彼岸的舵手。

五百亿的“重仓”,零跑的底气何在?

为何敢于拒绝成熟的外部方案,将宝压在“自研”之上?

零跑的底气,首先来自于其对技术研发的巨额投入。

曹力透露,零跑每年将15%以上的研发预算,都“喂给了”智能化领域。

放眼未来,从2025年到2030年,他们更是计划累计投入高达500亿元,研发团队规模也将扩充至1.2万人。

这份投入的决心,足以让许多老牌车企都为之侧目。

华为智驾正火,零跑却拒用!砸500亿全域自研,能赢吗?-有驾

有了资金的支撑,技术上的积累更是关键。

经过多年的耕耘,零跑在智能驾驶领域已构建起不俗的实力。

曹力曾指出,零跑C11车型搭载的凌芯01芯片及自主研发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已经实现了L2+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

而到了2023年底,他们已成功量产激光雷达方案,并在2024年推出了全场景自动驾驶技术,这些成果,都源于他们自主架构的研发。

最新发布的D19车型,更是将智能驾驶硬件配置推向了新的高度。

该车全球首搭高通骁龙8797芯片,双芯片协同工作,算力高达1280Tops。

更重要的是,它集成了VLA辅助驾驶系统及先进的世界大模型,能够实现从泊车入位到道路行驶的全流程辅助驾驶,这让“车位到车位”的自动驾驶,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华为智驾正火,零跑却拒用!砸500亿全域自研,能赢吗?-有驾

朱江明对VLA技术路径的未来前景,持有高度的乐观态度。

“无论是VLA还是其他技术路径,更多的是看眼前,还是看长远。”

他认为,“随着未来技术的日臻完善,我们预留更多的算力资源,必将为产品的持续升级带来巨大的优势。”

除了软件算法的精进,零跑在电驱系统等核心硬件领域,同样展现出强大的自主研发实力。

朱江明透露,零跑电驱系统的故障率极低,去年甚至可以控制在个位数。

如此过硬的品质,为他们集成更为复杂的智能化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更深层次的考量在于,“全域自研”战略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话语权,更是成本上的优势。

曹力坦言,零跑之所以能够应用顶级供应商的零部件,却不至于让成本失控,关键原因在于:“我们并非所有环节都完全依赖外部供应商。”

通过与供应商的深度协同开发,零跑得以打造出更具竞争力的成本结构,为“好而不贵”的产品理念奠定基石。

从“追随者”到“领跑者”的蜕变之路

零跑汽车为智能驾驶的发展,设定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曹力透露,D系列高端车型计划在2026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在城市道路上的落地。

而到了2028年,更是要推出“零跑智驾4.0”系统,全面支持全场景的无人干预驾驶。

华为智驾正火,零跑却拒用!砸500亿全域自研,能赢吗?-有驾

更令人期待的是,在不久的将来,零跑计划在明年上半年,就让D和C系列车型的智能驾驶能力,直接“赶超行业第一梯队”。

对于过去在辅助驾驶领域稍显“滞后”的局面,曹力坦诚地承认,零跑当时采取的是“紧随其后,而非率先领航”的策略。

他解释说,当前辅助驾驶的技术方向已经逐渐明朗,因此零跑选择在这个关键节点加大投入,有望在明年实现一次“跨越式的飞跃”。

朱江明再次用800V高压平台的成功经验,佐证了零跑的技术跟进逻辑:“零跑汽车的体系化能力和全域自研能力非常强大。

一旦某项技术成熟,能够为用户带来显著的价值,我们便会迅速将其融入产品之中。”

对于自主研发的智能驾驶系统,曹力展现出无比的信心。

他表示,零跑D系列车型将坚守“好而不贵”的承诺。

凭借其在成本控制上的精湛技艺和自研技术的先发优势,在同等配置水平下,必将提供极具市场吸引力的价格。

这一定位,恰恰契合了零跑一贯的市场策略。

朱江明也特别强调,D系列并非定位为纯粹的豪华车,而是要打造“配置更高、尺寸更大、性能更为卓越的零跑汽车产品”。

他们的目标,是为那些“对品质有着执着追求,而非仅仅追逐品牌标签的消费者”,量身定制最契合心意的座驾。

“决战”的号角已响,零跑的未来叙事

随着2026年L4级自动驾驶在城市道路上实现落地的宏大目标日益临近,零跑的自研智能驾驶系统,正一步步走向真正的“试炼场”。

华为智驾正火,零跑却拒用!砸500亿全域自研,能赢吗?-有驾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零跑选择的这条“全域自研”之路,注定充满挑战,并非坦途。

但正如曹力所言:“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顶尖的车企,那么自主研发,无疑是通往巅峰的必经之路。”

这场“破釜沉舟”般的战略抉择,最终将走向何方?

它能否助力零跑从“中国领先”的行列,迈入“全球领先”的殿堂?

时间,终将为我们揭晓答案。

然而,零跑身上所展现出的那份“敢于挑战权威”的魄力,以及其背后坚实的投入与日积月累的技术积淀,无疑令人刮目相看,也为他们的未来,增添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归根结底,汽车的魅力,在于其极致的技术追求与卓越的用户体验。

零跑的这一步棋,正是试图牢牢握住自己的命运之舵,用自主掌握的核心技术,为消费者创造真正值得拥有的优质产品。

这番操作,够不够“硬核”,够不够“精彩”?

在评论区,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