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千亿的车企大老板,居然放下身段托关系、攀老乡,就为了能跟余承东凑一块儿吃顿路边烧烤!要知道,这位老总平时见的都是行业大佬,参加的都是高端峰会,如今却主动“低头”,这背后到底藏着啥大事?更让人没想到的是,烧烤还没吃几口,余承东一开口就把上汽团队给整懵了,连老总都紧张得后背直冒冷汗,生怕这事儿彻底黄了!
咱先说说这“求烧烤”的细节,当时上汽团队为了跟华为搭上线,想借余承东在智能汽车领域的眼光打磨新车,可多次正式邀约都没找到合适机会。最后还是老总亲自出面,托了好几层关系,才以“老乡叙旧”的名义,约到余承东吃顿烧烤。据说见面时,这位千亿老总特意穿了休闲装,还主动给余承东倒饮料,姿态放得特别低,跟平时在公司里雷厉风行的样子完全不一样。
本以为烧烤局上能轻松聊合作,结果余承东一开口就直奔主题,而且要求严到让人咋舌。他拿着上汽团队准备的设计稿,直接指出问题:“你们这车,颜值没让人眼前一亮,情绪价值没做出来,性价比跟同级别比没优势,连时尚感都差点意思,这四点少一个都不行!” 一句话说完,桌上瞬间安静了,上汽团队的人你看我我看你,都懵了——要知道这些设计稿,他们前前后后改了快十版,还以为能得到认可,没想到被余承东批得一无是处。
更扎心的还在后面,余承东拿着笔在设计稿上圈圈画画,每一条意见都精准戳中要害:“这里的线条太呆板,年轻人看了根本没兴趣;中控屏的布局不合理,开车时操作不方便,这就是没考虑用户的情绪需求;还有你们的成本控制,明明能在配置上再升级,却非要省那点钱,性价比怎么提上去?” 他越说越直接,丝毫没给面子,旁边的上汽老总听得手心直冒汗,后背的衣服都被汗浸湿了,心里直打鼓:“这要是聊崩了,前期的努力不就全白费了?”
有网友看到这事儿,直接调侃:“余总这嘴也太毒了,不过毒得有道理!要是都像他这么严格,车企也不至于出那么多‘换壳车’。” 还有人说:“上汽老总也是能屈能伸,知道找对人才能做成事,这点值得佩服。” 当然也有不同声音:“余承东是不是太强势了?毕竟是合作,没必要这么不给面子吧?” 但更多人认可的是,正是这种“不留情面”的严格,才把上汽团队逼到了绝境。
那段时间,上汽团队几乎天天加班,按照余承东的要求重新打磨设计,从车身线条到内饰细节,从配置选装到成本核算,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推敲。有设计师后来回忆:“当时真的被骂到怀疑人生,好几次想放弃,但一想到余总的那些话,又觉得不能认输。现在回头看,要是没有他那么‘折腾’,我们可能还在原地踏步。” 就这样,在余承东这块“硬邦邦的磨刀石”打磨下,上汽团队之前的“懒劲”全没了,以前觉得“差不多就行”的地方,现在非要做到“极致完美”,连之前没注意到的“钝处”也全被削掉了。
最后新车亮相的时候,所有人都眼前一亮:流畅的车身线条特别吸睛,内饰设计既实用又有科技感,配置拉满还保持了高性价比,刚发布就圈粉无数,网友纷纷留言:“这车也太香了吧!完全看不出之前的影子,余总这‘磨刀石’果然管用!” 甚至有行业内的人评价:“这台车能成功,一半功劳要归余承东,是他的严格倒逼上汽突破了自己的舒适区。”
其实不光是车企,咱们普通人做事也是一样。现在这个时代,哪还有舒舒服服就能成功的事?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没进步,就是因为少了一块“磨刀石”——可能是一个对你要求严格的领导,可能是一个指出你不足的朋友,也可能是一个让你倍感压力的目标。这块“磨刀石”会让你疼、让你累,甚至让你怀疑自己,但正是这种“折腾”,才能把你的缺点磨掉,把你的潜力逼出来,最后让你破茧重生。
就像上汽团队一样,要是没有余承东的严格要求,他们或许还在按部就班地做设计,永远达不到新的高度。所以别害怕身边的“磨刀石”,更别逃避那些让你不舒服的挑战。说不定现在让你头疼的人或事,就是帮你成长的“贵人”。你身边有这样的“磨刀石”吗?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或许你的分享,能帮别人找到自己的“磨刀石”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