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汽车内卷:堆配置、拼价格、炫技术,消费者如何不被“坑”?

今日重大爆料!

各位老铁,咱们用车社今天不聊情怀,不谈情怀,咱们就来扒一扒最近网上那股子“车圈内卷论”的邪风,以及这股邪风下,那些被“卷”得体无完肤,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往上冲的汽车品牌们。

说起来,“内卷”二字,如今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从职场到生活,乃至咱们这汽车圈,简直是无处不在。

你看看,曾经那种“一车吃遍天”的日子,早已是过眼云烟。

现在这汽车市场,那叫一个“卷”出了新高度,卷出了新花样,卷得人眼花缭乱,心神不宁!

这不,前两天朋友圈里就有人发了张图,一个国产车企的发布会,现场锣鼓喧天,领导们西装革履,那气势,说是要“颠覆行业格局”,要“重新定义XX”。

结果呢?

评论区瞬间炸了锅:“又来?

这套路咱都看腻了!”

“颠覆?

怕不是‘颠’到沟里去了吧?”

这话糙理不糙,听着是不是有点儿意思?

爆料!汽车内卷:堆配置、拼价格、炫技术,消费者如何不被“坑”?-有驾

为何会如此?

咱就得把这“内卷”的根源给捋一捋。

说白了,市场早已饱和,消费者选择多了,大家的钱包虽然没怎么鼓起来,但挑剔的眼光可是一点儿没落下。

从前,能跑就行;如今呢?

必须得是“四轮独立悬挂,带空气弹簧,还能自动调节高度,零百加速三秒破百,续航一千公里,价格还得是‘骨折价’!”

啧啧,想想就觉得,咱老百姓现在买车,这要求,简直比相亲还严苛!

于是,车企们不得不“卷”起来。

这第一卷,便是“卷卷不休”的配置。

你家有大屏幕?

我家就上双联屏,再加个副驾娱乐屏,尺寸还得比你家大一圈!

你家有L2级辅助驾驶?

我家就直接上L3,甚至L4,辅以N个毫米波雷达,N个摄像头,保证你开车能“解放双手”,甚至“解放双脚”。

爆料!汽车内卷:堆配置、拼价格、炫技术,消费者如何不被“坑”?-有驾

这配置上的“军备竞赛”,说起来是好事,咱老百姓能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东西,这不挺香的?

可细想一下,这真的是“卷”出了价值,还是“卷”出了虚荣?

我见过不少车,配置堆得跟“圣诞树”似的,什么座椅通风加热按摩,全景天幕带星空顶,丹拿音响,BOSE音响…

听着都高级。

可真开起来,这些配置,你真的会天天用吗?

那个座椅按摩,是不是开几次就觉得“也就那样”?

那个全景天幕,夏天晒得你怀疑人生,冬天又冷得你瑟瑟发抖?

这就像咱们平时吃饭,本来就两口子,非得点一桌子菜,最后吃不完,浪费不说,还撑得难受。

汽车也一样,配置过多,不仅增加了车价,还增加了故障率,更重要的是,分散了真正该打磨的核心技术。

所以,配置上的“内卷”,很多时候是一种“战术上的勤奋,战略上的懒惰”。

品牌们忙着堆砌花哨的配置,来吸引眼球,制造话题,但真正花大价钱去研发更高效的动力系统,更轻量化的车身材料,更智能化的底盘调校,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这引出了咱们要说的第二卷:卷“卷出天际”的价格。

各位老铁,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几年,新车发布会,最常听到的词是什么?

“颠覆性价格!”

“诚意满满的价格!”

“让利到底的价格!”

以前买车,感觉就像是“坐地起价,落地还钱”,现在呢?

感觉就像是“明码标价,天天打折”。

爆料!汽车内卷:堆配置、拼价格、炫技术,消费者如何不被“坑”?-有驾

特别是国产新能源车,那叫一个“卷”得惊心动魄。

一款续航八百公里,百公里加速两秒多的车,价格直接给你打到二十万出头。

这一下,把合资品牌那叫一个“逼”得无路可走。

曾经的“品牌溢价”,在这些“性价比怪兽”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我有个朋友,前段时间刚提了一辆国产新能源SUV,那配置,那动力,那续航,他说他去试驾合资品牌同级别的车,感觉就像是“穿越回了上个世纪”。

他说:“用车社你不知道,我当时开那合资车,感觉发动机声音就像拖拉机,加速绵软无力,内饰塑料感十足,再看看价格,我直接扭头就走了。”

哈哈,这话虽然夸张了点,但足以说明,价格战已经把一些品牌逼到了墙角。

然而,这价格战,真的是好事吗?

凡事有利有弊,价格越卷,利润越薄,车企的研发投入能跟得上吗?

长此以往,会不会出现“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

我有点儿担心。

一旦车企为了压低成本,在材料、工艺、安全等方面偷工减料,那受害的,最终还是咱这些消费者。

大家想想,汽车这东西,可不是手机,一年一换。

它承载着咱的出行,承载着家人的安全。

如果因为追求所谓的价格“内卷”,而牺牲了最基本的品质和安全,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这第三卷,咱们就得聊聊“卷”出了新花样的技术。

以前,大家比的是发动机排量,变速箱挡位。

现在呢?

不一样了。

电动化、智能化,这才是“新战场”。

爆料!汽车内卷:堆配置、拼价格、炫技术,消费者如何不被“坑”?-有驾

你看看,现在哪个新势力,哪个传统大厂,不喊着“我们掌握了XX核心技术”?

什么“自研三电系统”、“固态电池”、“激光雷达”、“高阶智能驾驶”…

每一个听起来都高大上,都代表着未来的方向。

这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那叫一个“卷”得风生水起。

电池能量密度,续航里程,充电速度,都是大家拼命往上加的数字。

电机效率,功率密度,百公里加速,也是一个比一个夸张。

电控系统,更是直接关系到车辆的驾驶感受和安全性,这块儿的“内卷”,更是直接影响到开车的体验。

还有这智能驾驶,更是“卷”出了新境界。

从最基础的ACC自适应巡航,LKA车道保持,到现在的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高速NOA,甚至解放双手双脚的L4级自动驾驶。

各种传感器,各种算法,各种算力平台,都成了车企们争相展示的“肌肉”。

爆料!汽车内卷:堆配置、拼价格、炫技术,消费者如何不被“坑”?-有驾

我记得前段时间,有个朋友跟我吹嘘他新买的车,说能实现“高速公路自动驾驶”。

我问他:“你敢用吗?”

他犹豫了一下,然后说:“嗯…

晚上人少的时候,我试试。”

哈哈,你看,这就是现实。

技术很先进,但消费者心里,还是有点儿“小忐忑”。

这技术上的“内卷”,一方面推动了汽车行业的进步,让咱能更早地享受到前沿科技。

但另一方面,也让很多消费者感到“选择困难”。

这么多新技术,这么多概念,到底哪个是真的实用?

哪个又是“噱头”?

很多时候,车企们为了制造“爆款”,会过度宣传技术,把一些还在测试阶段,或者非常有限场景下才能使用的功能,包装成“黑科技”,来吸引关注。

这就像咱刷短视频,天天看到各种“人生导师”,告诉你怎么一夜暴富,怎么成为人生赢家,听听也就过去了,真当真了,那可就“卷”到坑里去了。

所以,面对这场轰轰烈烈的“汽车内卷”,咱老百姓该怎么办?

爆料!汽车内卷:堆配置、拼价格、炫技术,消费者如何不被“坑”?-有驾

首先,得保持清醒的头脑。

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和“骨折价”冲昏了头脑。

买车,最重要的还是看自己的实际需求。

你天天跑工地?

那SUV、MPV可能更适合你。

你天天在城市里通勤?

那小巧灵活的轿车,或者新能源车,可能更省钱省事。

其次,要注重“核心价值”。

别只看那些表面的配置和数字,多关注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动力性能、能耗等这些“硬实力”。

就像咱找对象,不能光看脸,还得看人品、看能力,对吧?

第三,要相信自己的“试驾体验”。

别光听车评人说,也别光看参数表,一定要亲自去试驾。

感受一下车辆的动力响应,刹车脚感,底盘滤震,座椅舒适度,以及你最关心的那些功能,是不是真的好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咱得对这场“内卷”保持一种“看戏”的心态,但同时也要有“参与感”。

因为这场“内卷”,最终的受益者,应该是咱消费者。

如果车企们能把“内卷”的精力,真正用在提升产品力,降低成本,优化服务上,那咱当然乐见其成。

但如果这场“内卷”,只是为了争夺眼球,制造噱头,而忽略了最根本的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那咱也得有勇气说“不”。

这事儿,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车企们卷,咱消费者也得会“卷”。

卷得明明白白,卷得有价值,卷得让自己买到的每一分钱,都花得值!

爆料!汽车内卷:堆配置、拼价格、炫技术,消费者如何不被“坑”?-有驾

那么问题来了,您在买车的时候,最看重的是什么?

是配置?

价格?

或者说,您觉得这场“汽车内卷”,对您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不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咱一起聊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