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的印象里,国产车总离不开“模仿”“技术落后”的标签。尤其是发动机这种核心部件,总有人调侃:“国产发动机?不就是拆了外国车照葫芦画瓢吗?”吉利作为国内销量领先的汽车品牌,它的发动机技术也成了热议话题。有人说吉利金刚的发动机是“山寨丰田”,甚至直接用了丰田的图纸。这些传言到底有没有依据?国产发动机真的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抄作业”吗?
一、吉利起步:逆向研发的“无奈”与突破
时间倒回20年前,那时候的中国汽车工业还处于“小学生”阶段。吉利刚进入汽车行业时,连生产线都不完整,更别提核心技术了。一位修车师傅回忆道:“早年的吉利,发动机确实有点‘借东风’的意思。比如2003年推出的1.3L发动机,拆开一看,里里外外都是丰田8A的影子。”这种“逆向研发”说白了,就是拆解外国成熟发动机,研究结构原理,再避开专利重新设计。虽然外观和参数能模仿个七八成,但核心工艺和调校水平却差了一大截。有车主吐槽:“早期的吉利车油耗高、动力软,跑高速时发动机‘吼’得人心慌。”
但模仿并不是吉利的终点。当时的国产车企普遍面临一个现实问题:直接买发动机不仅成本高,还会被外国厂商“卡脖子”。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吉利最早用天津丰田的8A发动机,结果丰田坐地起价,还要先付款才发货。”这种憋屈让吉利下定决心——必须自己掌握发动机技术。
二、从“照猫画虎”到自主创新
2002年,吉利第一款自主研发的MR479Q发动机在宁波下线。这台发动机虽然参考了丰田8A的技术,但吉利做了关键改进。比如丰田用的是分电器点火,结构复杂成本高;吉利在德国博世公司的帮助下,改用双点火线圈顺序喷射,不仅省油,还降低了故障率。一位修车师傅评价:“早期的仿制发动机虽然能用,但就像山寨手机,用久了就露馅。现在吉利自己设计的1.4T发动机,拿过国际大奖,装在新款车上明显平顺多了。”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吉利在研发上的“疯狂投入”。2010年后,吉利把发动机业务独立出来,成立了宁波罗佑发动机公司。这里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吉利会买回市场上的热销车型,拆解研究最新的发动机技术。比如丰田卡罗拉的1.2T、大众的1.4T,都成了吉利工程师的“参考资料”。但和早期不同,现在的吉利不再简单照搬,而是把各家技术融合到自己的数据库里,进行“改良式创新”。一位参与过研发的工程师打了个比方:“就像做菜,以前我们只会复制别人的菜谱,现在知道怎么调整火候、搭配食材,做出自己的招牌菜。”
三、金刚发动机争议:是模仿还是升级?
说到吉利金刚,总有人拿它的发动机说事儿。这款车2015年月销破万,成为三四线城市的“国民家轿”,但关于它“用丰田老发动机”的传闻一直没停过。实际情况如何?修车师傅的工具箱最能说明问题。一位从业15年的师傅对比过丰田8A和金刚发动机:“缸体结构确实相似,但吉利把行程从78.7毫米拉长到82毫米,排量从1.3升扩到1.5升,还优化了电喷系统。这就好比给老房子重新装修,虽然地基还是那个地基,但内部结构全换了。”
技术参数也印证了这一点。丰田8A的最大扭矩出现在4400转,而金刚发动机在3400转就能爆发最大扭矩,更适合城市拥堵路况。有车主反馈:“红绿灯起步时,金刚甚至比某些合资车还利索。”不过缺点也很明显:这套基于老平台改进的发动机,油耗比新一代机型高,高速行驶时噪音偏大。吉利自己也不避讳这个问题,在2020年推出的远景X6上,就换装了热效率更高的1.4T直喷发动机。
四、国产发动机的“逆袭”与未来
如今的吉利发动机,早已不是“山寨”二字能概括。举个例子,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开发的CMA架构,用上了小惯量涡轮、高压直喷等前沿技术;领克03+搭载的2.0T发动机,254匹马力直接对标宝马325i。一位赛车爱好者试驾后感叹:“推背感比想象中猛多了,换挡几乎没有顿挫,国产发动机真的站起来了。”
但进步不代表完美。修车师傅们普遍认为,吉利在动力匹配、耐久性测试上还有提升空间。“有的新车刚上市时动力参数很漂亮,但开两年后噪音变大、油耗升高,这说明实验室数据和实际路况还没完全磨合好。”一位师傅一边拧着发动机护板螺丝一边说,“就像做包子,馅儿调得再香,面没发好照样不松软。”
从模仿到创新,吉利用了整整20年。现在的国产发动机,早已不是“拼装玩具”,而是有了自己的技术护城河。当然,和百年大厂相比,国产车在细节打磨、品牌积淀上仍有差距。但换个角度看,正是这种差距,让中国车企始终保持着“追赶者”的紧迫感。正如一位老车主说的:“10年前买国产车图的是便宜,现在买国产车,是真的觉得值这个价。”或许再过10年,关于“模仿”的争议会彻底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更多人问:“这台发动机,外国车怎么还没跟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