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企法务频出手,自媒体频遭索赔,销量和口碑何去何从

听说最近有那么几家国产车企又双叒叕因为负面消息跟自媒体掐上了,“动不动就索赔500万”这事儿一传出来,真没把我吓着,倒是让我想乐——谁还没在国产车企法务的威名下瑟瑟发抖过啊?咱照个镜子,问问自己,这么折腾来折腾去,究竟图个啥?车卖得更好?品牌更受信任?真要这么简单,法务部早成营销部门了。

我们都懂,哪个国产车企没有一个强势的法务部?这法务部一声吼,自媒体、投诉帖、差评信息,统统一扫而光。字里行间收拾人的功力,简直比发动机还牛逼。可你发现没有,这一通“威武霸气”的操作,基本上就是对自家人下狠手。那些外资品牌,尤其是美系、德系,怎么没见被怼得人仰马翻?说白了,谁都知道,真要跟老外掰腕子,人家不吃你那一套,甚至能撸起袖子反怼回去,你还真管不了。于是,很多新能源新势力也主打“护短”,一旦遇到什么不利言论,起手式就是律师函警告、协商删稿、索赔巨款,恨不得让每一篇不利于自己的消息都直接消失。

但问题来了,这样的畏惧,真能让消费者信服、安心买单吗?为啥隔三差五负面消息不断?锁电门、夸大智驾、销量造假,一抓一大把。去年出事,今年继续闹,新闻轮流上热搜。哪怕你把消息删得一干二净,用户朋友们心里可明镜似的。比起网上那些花里胡哨的吹捧,人们更信亲身体验加身边亲友的反馈。谁不希望新买的几十万大件用得放心?谁会为花大钱买来个“胶水壳子”而自娱自乐?

回忆一个问题,中国汽车市场谁的话语权大?一度都是合资车、尤其日系车占主导。天天网上唱衰,实际上一车难求。丰田、日产、本田你看看数字,销售榜上赫然在列。为什么?两个字,口碑。有人吐槽日系车“皮薄肉脆”,可真到自家掏钱买车的时候,回头还是选了它。为啥?因为耐用、省心、油耗低、开个十年八年没毛病。日积月累,越传越广,“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可是市场真理可不是哪来的水军刷出来的。

那么相反,想想那些靠删帖、控评出来的“好口碑”,用四个字形容——镜花水月。今天这家新势力说自己“智驾无敌”,明天那家声称“动力猛过特斯拉”,结果路上一出事,新闻爆出来,人人自危。这两年最大的一次事故,搞得起码仨部委一起发声,媒体天天追着报道,就问你怕不怕?相关部门明确说:你这智驾还是“L2”级,别装什么人类拯救者,你手一松方向盘出事就是你的责任。这当头一棒,把那些花式吹嘘的宣传打回原形。老百姓一听说,自己原来还得对所谓“智能驾驶”出事负责,下次买车自然多长几个心眼。

那会不会因为外资车被唱衰,大家就真的不买了呢?还真不见得。今年5月份以后,外资车企的销量明显回升,齐刷刷往上走。为什么?你骂你的,我选我的。车主终归活在现实,不会被网上风向轻易左右。品质坚挺、售后有保障,哪怕网上吐槽再多,买回家能省心、能用十年不出大问题,我凭什么不买?反观那些自己把坏消息压得死死的车企,销量掉得比谁都快。今年秋天一波大浪来,新能源企业普遍销量环比大跌,个别车企月跌四成,吓得市场一片哀嚎。此时突然杀出个特斯拉,销量反弹近五成,简直是“鹤立鸡群”。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疑惑,一边是一群自家人天天删评论、发律师函的国产品牌,一边是被骂了几年但突然逆袭的特斯拉,老百姓到底相信谁?答案其实很简单:买车靠的是真实体验和身边传言,不靠你企业的“无敌法务部”。你天天索赔五百万,把自媒体人吓跑了,但车主发现的问题你能堵嘴吗?朋友圈、线下社群、贴吧、二手车平台,全都能放大你质量上的漏洞。尤其买车的人,谁愿意“冤大头”?买车是大件消费,有毛病还不让说,还要让你下跪认错,谁还敢买?

国产车企法务频出手,自媒体频遭索赔,销量和口碑何去何从-有驾

可能有人会问,这不公平吧,有瑕疵你就说,有夸张也要澄清。可你这么强势操作,跟消费者对着干,结果就是百密一疏,不利传言满天飞。再说了,靠法务部“杀出一片天”能长久吗?还是得靠真功夫。品质做扎实点,让用户敢买、敢用、敢推荐,口碑自然而来,走得远走得稳。指望靠骂人、索赔、删帖“保口碑”,最后只能疗个表,没有根本用。

国产车企法务频出手,自媒体频遭索赔,销量和口碑何去何从-有驾

再看看这几个月的市场表现就是明证。那些“靠维权涨曝光”的车企,业绩大跳水,用户越来越冷静。各种汽车博主没事就曝光点黑料,想删除赔偿?用户心里都打上了问号,不信“千篇一律的正能量宣传”了。可再被黑、再被踩,特斯拉就是能把车卖出去。你说这是不是“无形装了个大逼”?有些企业厂库都快堆满了还装着“我们订单排到半年后”,用户还真就不信这一套——能不能买到新车,售后是什么水平,朋友圈传言是真是假,用过才知道,这才是硬道理。

国产车企法务频出手,自媒体频遭索赔,销量和口碑何去何从-有驾

说到底,法务部这套“阴招儿”,能一时把负面舆论压下去,可你压得住消息,压不住老百姓的嘴。大众心态早成熟,不买账那一套威胁恐吓。压到最后,品牌口碑崩了,市场说穿就穿,换一茬消费者照买不误。与其把几百万扔给法务部,日夜“奋战”维护光鲜形象,不如用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上。

咱们琢磨琢磨,这世界上有哪种成功品牌是靠删帖起家的?再多的公关,再多的赔偿官司,比不上一次用户自发点赞、主动推荐来得管用。做企业就是踏实做产品,心里多为消费者想一想。别觉得“群众眼睛是雪亮的”只是句口号,人家看得明明白白。长期的信任,是靠点点滴滴换来的,不是靠一纸诉状一封律师函吓出来的。

最后,咱再问一句:“守法务部的护城河,能守住市场吗?”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负面信息再快也快不过身边人的一句劝。你可以封口一时,网友却能记住一世。品牌真正牛的关键,还得看你愿不愿意在汽车品质和服务上下功夫,别再玩“讼才毁自己”的老套路。用不着整天抡着锤子找钉子,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用户看得见摸得着,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才是真正的出路。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