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奇瑞在配置安全气囊上真挺大手笔的。坐在车里,尤其是像我这种常跑行业的人,还真能感觉到车厂良心这块儿,可能和他们对安全的态度有关吧。去年看第四代瑞虎8,无论是1.5T的入门版,还是2.0T的,最基本都配了6个气囊,顶配才配的9个。想着,国产车能把安全配置玩得这么慷慨,其实也挺不容易。你那时候对比合资品牌,价格差不多的车,配备要是少个气囊,车安全感就差一截。像之前有朋友买日系SUV,底盘很扎实,但安全气囊就那么几个,心里竟泛起点儿小遗憾。
说到这里,我还记得我翻了下笔记,去年某品牌SUV,价格在20万左右,也就配了4个气囊,虽然底盘好、动力强,但安全配置真缩水。反观奇瑞,除了空气悬挂、全景天幕,那气囊算是打了一波安全炮。没细想过,如果这个安全气囊数量变成市场标配,可能会引起一波安全热潮吧。只是大部分人会不会用得上?还是那句话,安全真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投入。
转头想想,奇瑞这次升级的第五代瑞虎8,配置里次低配就配了8个气囊,哎呀,这是不是有点铺张浪费了?不过想想,这也符合他们近年来安全为王的品牌策略。最开始还在质疑:这些配置是不是纯粹营销,毕竟一个汽车的安全配置成本也不低。而且,配气囊还不光是成本问题,还涉及到供应链的博弈。气囊这个东西,看似简单,是个紧急反应包,但其实背后有一套复杂的供应链体系,涉及爆炸装置、气体罐、传感器。去年我某朋友在修理厂说:你知道吗?气囊换个一次就得一两千,价格还挺伤人。所以,奇瑞能把气囊做得丰厚,其实在供应链上也抢了不少资源。
不过我觉得,这跟研发流程也有关系。安全气囊不是光加料,还得测试,调试,确保在各种碰撞场景中都靠谱。这其实就像你买房子,装修就铺一堆材料,安全就是结构问题。研发团队要反复模拟撞击场景,确保不断优化,不能出错。反正,按照行业水准,普通国产车,配置相比合资还是要差一点点,但奇瑞能把气囊数量提升起来,说白了,是厂商在乎安全的心态在推动。
这里还得提个问题:既然配置上如此慷慨,那么价格会不会被拉高?其实不一定。像我问过几次销售,价格普遍在同级车里还能接受,配置越丰富,价格当然要高点,但不至于翻一番。之前有个朋友开车问我,你说百公里耗油能算出个大致数不?我还真试了下心算,大概在约8升左右,这个得看驱动方式和驾驶惯。
最近还有个有意思的点,就是看到抖音直播卖车。一家4S店介绍说:这款新车——我猜应该是新一代瑞虎8L,外形跟第一代还挺像,特别是那两套前脸,经典没变。价格还没出来,但我估计不会低于20万吧。这么一想,大伙儿会不会觉得,把安全气囊变厚,价格一定要抬高点?其实不完全是,品牌定位和市场策略也起作用。奇瑞这次宣传中,也没少强调安全第一,算是塑造一个负责任的品牌形象。
我还轻轻一笑,想起之前捷途山海T1,顶多就是安全配置普通,2个气囊,价格约14.58万。设计好不好看没得说,但被喷得惨惨的。那次我还记得销售跟我说:安全应该是基础,客户还关心配置够用不够用。感叹一下,这个行业里的真理还是一样:安全是必要的,但也要符合性价比。
顺便说一句,底盘方面,瑞虎8升级得挺多。之前有朋友问我:这车到底硬不硬?我说,明显比五年前那款车要扎实多了。有点像你用坚硬的硬木做桌子,稳得一逼,但也得看用料好不好。今后价格和政策怎么样?今天说不好,疫情之后市场不稳定,行业整车厂都在拼价格,安全配置再高,消费者心里其实沉甸甸的还是价格敏感。
唉,越想越觉得,无论怎么堆,安全气囊数量再多,也不能保证一场车祸中的幸存。但反过来说,消费者多了点安全体验,也不算坏事。你觉得,这样的安全堆砌会不会成了车企的必备套路?还是说,低价车里,安全其实还是能照顾到的呢?
(这段先按下不表)【你们觉得,普通人上车最在意的,又是什么?】
— 等着看市场怎么走,也许下一次我就会发现,一辆标配12个气囊的车秒杀价格更低的老牌合资。
你会不会觉得,我对这些配置的关注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偏执?但不管怎么说,安全的事,从来就不停歇。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