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想出租车司机不好意思那么辛苦,同时也不想网约车司机价格太低,不高兴。我现在出门尽量坐地铁公交,实在不行就萝卜快跑。刚刚把自己那台老大众卖了5000块,心里还挺蠢的,但也没办法。省下了停车费,算下来一年差不多省了3500多块,保险也少摊点,1500块左右。这样一来,每年坐网约车或者打车的成本差不多控制在5000以内。打车的花费,远比想象中高,但也不能太自私,对司机也要有点理解。
说实话,去年我试过用拼车软件拼车,钱少点,但有时候等得要死,而且还得看运气。某次等了快半小时,还是没凑到一单,心里烦得不行。有人跟我说,地铁站旁边开个摊卖早点,挺热闹,节省时间就多了。一看,确实如此。而且,我还琢磨,现在的地铁,快,准,又便宜,但问问,也有不少人抱怨设备老旧,冷气不好,站台不够宽。其实地铁的故障也不少,比如去年那次大停运,是不是因为啥坏了个信号系统?我没细想过,但听朋友说,地铁那块的供应链,其实也像汽车一样,走的都是复杂的流程。
回头看,自己长期依赖公共交通,也不是没有问题。有时候,比如雨天,换乘两次,脚都磨出泡了。还是得靠替代方案。想想,现在的出租车和网约车,价格其实也有合理范围,城市中心一公里差不多5块到6块,偶尔可能会更高一些。司机的辛苦我也明白。他们得面对堵车、挤车,就那五六公里的任务,可能得一个小时左右。去年我听一个修理工说,他接到的订单,最短的一次才十分钟,最长的都得一个半小时。
这让我想到,车厂研发的压力其实也挺大。设计一款车,要经过无数轮的调研、试验,像做菜一样,不断调整配比。有个朋友原本在零部件公司工作,他曾告诉我,零件的供应就像寄快递,邮递慢点,或许就会阻断整条生产线。对比之下,汽车的供应链比我想像的要脆弱不少——哪里有个失误,整车年底可能就推迟几周。
对了,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前几天看到一份调研,很多新车在市场上的保值率不高。估算,三五年前买的车,五年后值个七成不到。就像我那老大众,卖了也就那点价,但我心里想,反正也不开了。按这个保值率,再粗糙算算,自己将来如果进二手市场,还能挣点。
这让我想起,车企现在开发新能源车,纷纷推换电模式。我觉得挺好,少了充电烦恼,但另一边,充电站铺设还不够密集。有一次我路过一个新开的小区,旁边那排充电桩,好像还在调试,没人用。要推动新能源普及,得像铺地铁线一样搞得快快的,不然还是会有人心存疑虑。
说到这里,还得扯远点。你有没有觉得,现在的汽车广告也挺虚的?我见过某品牌广告,那推的SUV多大气,花海、沙滩、还有跑车,漂亮得不像话。可买回来用,有时候都比不上我平时开的小车实在,比如操控、油耗,和这些广告说的完美体验差距挺大。
对比下来,同一价位的车,有的可能空间大点,有的油耗低点,而我发现,实际体验更重要。别的车可能看着像大块头,结果开起来很别扭,就像以前我朋友的福克斯,外形普通,但开起来特稳。再入门级车型的配置,和高配相差不是一星半点,但价格能差一倍。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还在琢磨,未来租车或车共享,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算算我的粗糙心算,按现在的,每百公里成本大概在六七块,当然不算折旧。车子越用,贬值越快,这也是个大问题。
说到折旧,我还记得一位销售说过:车子一年贬值约15%。这话我觉得不一定全对,但差不多差不多。尤其是新能源车,刚出市场那几年,折旧得更快。比如我朋友,说他买的电动车,保险费比燃油车还贵点,主要是电池那块贵。
你知道吗,周末我还跟朋友聊起,他说,修车都是大工匠的活。单看零件,就像拼拼图,有时候修起来还挺有趣。第一次换差速器,他说花了他三小时。其实我觉得,自己动手也不难,零件也越来越便宜,但真要搞懂,还是要点耐心。
我在逛内饰图片时,发现目前的车内设计,讲究的其实还是用得顺手。有些车的中控台布局很有逻辑,但细节上还差点味儿。比如那个标配的旋钮,位置偏不偏,手指伸过去容易误触。再座椅包裹性。我试过几辆车,有的座椅瞬间就能让我放松,有的坐进去一小时都觉得腰疼。
我能猜测的就是,未来汽车会不断智能化。但我不太担心AI会把司机取代。毕竟,驾驶的微妙感受,没人能完全复制。就像我家那只猫,虽然也能学会像人一样按按钮,但它不可能懂得什么时候擦屁股。哈哈。
(这段先别提)嗯,这让我想到,自动驾驶毕竟还在路上。有时候,堵车时闷得要死,自动驾驶倒也是个挺吸引人的点。想象一下,坐在车里刷个手机,车自己跑。可这中间的技术壁垒和安全问题,还是个不小的难题。
汽车行业就像个巨轮,总在变。研发、供应链、渠道、用户心理……所有环节密不可分。像我一开始说的,不是说要贬低谁,也不想替谁背书,就是想把事情踩在脚底上看一遍。
你有没有注意到,日常出门那些微小细节,反而折射出行业的变化?我在公交站遇到的那位大叔,一边抱着一袋瓜子,一边和我啰嗦:前几天新开的快递点又挤爆,搞得我都不想买菜了。每次想起这些,感觉汽车行业的人情味,也许才是真正的关键。
或者,你有没有想过,实际上,什么车都不完美,谁都有自己的痛点或快乐点?
这或许就是,未来的路该怎么走的铺垫吧。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