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汽车的变化比我们想象中要快得多。特别是像奇骏这样的日系SUV,或许在国内一直是比亚迪、吉利的邻居,但它在研发和技术上的波动,绝对值得玩味儿。
说实话,奇骏在国内市场的起伏挺大。曾经那辆老奇骏,硬派、耐用,什么坑都敢踩。现在回头看,曾经的坚挺逐渐被那颗三缸的瘸腿给拽了下去。销量惨是必然的——市场已经不买那套硬汉路线了。其实我觉得,不单是那三缸的问题,更日产自家的研发策略可能有点跟不上节奏。
这次看到第五代奇骏的谍照,我第一反应就是哇,好像楼兰的风格。其实我也是刚翻了下笔记,发现设计的变化还挺明显的,轮廓依然熟悉,但前脸大改,分体式大灯那块,配上细细的日行灯线条,怎么看都比上一代V-Motion要顺眼得多。要说油腻感少了,确实是多了点年轻和科技气息。可你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是得看整体设计的接受度。我那朋友就说:看着眼熟,但又不那么突兀,挺耐看的。这都是个人口味。
但其实我更关心它的动力和技术,这也是唯一能帮助日产翻身的方向。去年我陪朋友试车,他说:你看这车,动不动就得飙几个油门,反正油费最高。我当时就想,奇骏还在用三缸,真是...忍了一阵子。况且,无论设计多帅,动力跟不上市场需求,都只是面子功夫。
说到动力,这几天看到一些外媒消息,感觉有点眩晕。他们说奇骏要用两套混动系统——一套还是e-POWER加上插电混动。我只能说,别笑,电动车的谁都猜不到哪里是重点,但至少,这两套系统,能拉长奇骏的生命线。特别是e-POWER,早在逍客身上用得还不错:油耗能控制在4.5升左右,续航达到1200公里。这是数据上的硬核,虽然我猜测,这个数据在更大的奇骏上会变化一些,否则卖点也不会那么明显。
至于插混,官方说是借用了三菱欧蓝德的技术:2.4升的四缸发动机+双电机,纯电续航能跑80公里多一点。没细想过,这个数字其实就挺保守的。其实我一直觉得,能跑80公里的插混,对限牌城市来说,还是挺香的。你想啊,早晚用电,平时充个电就算,还不怎么折腾油钱——是不是?但这里要提个问题:是不是国产的装配和技术,能保证这种系统的稳定性?我曾听修理工叨叨说:通常PHEV用个两三年,电池就开始掉价。估计日产会把质量管控再抓紧点。
然后也得说个小混乱:有人说,日产没有2.4的发动机,我当时还愣了一下,心想,难不成广告稿骗我?其实我也没细查,反正我相信,最起码这套插混系统是借用三菱的成熟技术,不能说完全自主研发。但是真的,要实现纯电+油混双重优势,技术成熟度必须跟得上。
这让我又想到,去年我翻了下奇骏的销售数据,销售人员跟我抱怨:十几万的车,连个L2级别的自动驾驶辅助都没有,要干嘛去了?我心里想:你要说,它是个市区用车,点到即止,但现在年轻人都喜欢科技感。那些国产的紧凑型SUV,很多都带L2甚至L3辅助驾驶了,像吉利领克、长城哈弗,集成程度都比奇骏高。我就觉得有点碍眼——明明有技术储备,却不敢大幅应用。要不说晚了呢。
这次新车推迟上市,也是个不得已的措施。毕竟,日产在技术储备上,慢半拍也不奇怪。中国市场肥沃,但竞争太激烈。比亚迪、吉利,像快挡不住的潮水一样,从技术到售价,都在挤压它的生存空间。话说回来,奇骏的定位早就不是硬汉了,现在更像是平民宽敞榜样,但要在新能源的浪潮中逆转,它得给用户足够的新鲜感。
说实话,我有点嫌麻烦。明明距离2026年上市还有两年多,但我在想:这两年,谁能守住市场?我身边的朋友都说:买车啊,得快,别等,不然明年就被新出来的颜值和技术甩开了。你不觉得吗?现在的年轻车主对颜值的要求,比技术还在意。奇骏的设计还算耐看,但会不会过时?特别是在这个快跑的市场节奏下。
我还是有点疑问:未来的奇骏,是真能靠技术突围,还是又要守株待兔几年后,等到续航+智能都成熟了,才敢大动作?我猜测,没觉得,市场上的科技感还是要提前上一点,否则就会变成最后一只蹄子。
(这段先按下不表)你们觉得,日产这么慢的节奏,会不会被后来者追上?还是说,它还能救回来?反正,我觉得,至少它还没放弃自己。只是,别再等几年才想补救了。
——这其实我最担心的,是等待的代价存不存在。就在我脑海中闪过这个问题的时候,突然觉得,能用电的奇骏,也许真是开拓市场的突破口。这段真得先留个悬念,想问问你们,下一次买车,你们还会注意奇骏的动力和技术吗?还是早就转向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