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摩托车市场可以说是相当热闹,特别是那些150排量的平踏板摩托车,一下子成了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这种车最大的特点就是驾驶员脚下是一块平整的踏板,放个包、搁个快递箱子都特别方便,实用性很强。
但是,就在大家对它赞不绝口的时候,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让不少准备掏钱的消费者心里犯了嘀咕。
这个问题就是油箱容量。
很多人发现,这些新款的150平踏板,油箱容量普遍只有7升或者8升。
相比之下,那些中间有一根粗壮“龙骨”的踏板车,油箱动不动就超过10升。
这么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疑问也跟着来了:“这七八升的油箱,也太小了吧?续航能力能行吗?会不会骑在半路上就没油了,得满世界推着车找加油站?”这个担心听起来确实有道理,毕竟谁也不想体验一把“续航焦虑”。
那么,150平踏板这小小的油箱,到底是不是它的硬伤呢?
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一聊。
首先,咱们得先算一笔实在账,看看一个8升的油箱到底能跑多远。
现在市面上的主流150水冷踏板摩托车,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发动机的燃油效率都相当高。
一般来说,百公里的油耗大概在2.5升左右,有些技术好的甚至能更低。
我们就按2.5升这个比较普遍的数值来计算,一个8升的油箱加满了,理论上可以行驶的里程就是:8升 ÷ 2.5升/百公里 × 100公里 = 320公里。
三百二十公里,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对于绝大多数摩托车爱好者来说,一天之内连续骑行三百多公里,已经算是一次不折不扣的长途旅行了。
到了这个里程,往往先撑不住的不是摩托车,而是我们自己的身体。
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腰酸背痛,“铁屁股”也开始抗议,这时候你最需要的,可能不是一个更大的油箱,而是一个能让你停下来歇歇脚、喝口水、活动一下筋骨的服务区。
再说了,咱们得对国家的基建发展有信心。
如今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加油站的分布密度已经非常高了。
除非你是特意要去挑战西北的戈壁沙漠,或者是深入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否则在三百公里的行驶半径内,想找一个加油站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加油的过程也就十几分钟,完全可以把它看作是旅途中一次短暂的休息,既给车补充了能量,也让人得到了放松,这比为了追求所谓的“不停车续航”而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要安全和惬意得多。
所以,从实际使用的角度来看,那种对续航的担忧,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作用,而非现实中真正会遇到的困境。
其次,我们得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在购买和使用150平踏板摩托车。
任何产品的设计,都要围绕它的核心用户群体来展开。
那么,买这种车的人,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城市的通勤者,是穿梭在楼宇之间的上班族,是周末载着家人去郊区公园散心的“奶爸”,是下班路上顺便去菜市场买菜的生活家。
在这些日常的使用场景里,平踏板摩托车最大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那就是它无与伦比的便利性和实用性。
脚下那块宽敞平整的空间,可以轻松放下一个全尺寸的头盔,可以稳稳地安放刚从超市采购回来的购物袋,甚至能给你的宠物狗提供一个专属的“观光座”。
这种“能装能拉”的特性,是那些中间被龙骨隔开的踏板车所无法比拟的。
对于这种以城市内和城乡结合部中短途通行为主的骑行需求来说,一个能提供三百多公里续航的8升油箱,可以说是绰绰有余了。
很多人甚至可以做到加一次油,骑上大半个月,根本感受不到任何续航上的压力。
反过来想一想,如果硬要给一台主打城市便利的平踏板装上一个十几升的超大油箱,会带来什么后果?
那多出来的几升汽油,在大部分时间里,只是增加了车身的重量,成了无用的“死重”。
车子变重了,操控的灵活性就会下降,在拥堵的城市里钻缝、挪车都会变得更加费力,同时油耗可能还会因此略有增加。
所以说,产品的设计不能脱离实际用途,不是所有东西都是越大越好,合适、够用,才是最聪明的选择。
平踏板的油箱设计,正是精准地把握了这一点。
其实,我们还可以看看市场上那些精明的摩托车制造商们的选择。
他们对市场的判断和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往往比我们更深刻。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不仅是平踏车型,就连近期一些备受关注的、主打运动性能的150龙骨踏板,也没有在油箱容量上进行盲目的“军备竞赛”。
比如,五羊-本田和新大洲本田推出的新款150踏板,油箱容量都在8升左右;国产摩托的领军品牌豪爵,其热门的UFR150车型,油箱也是8升。
这些一线大厂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个容量,这绝非偶然,而是经过了大量市场调研和技术权衡后的最优解。
这背后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对于150这个排量级别的踏板车来说,8升左右的油箱,已经能够在续航、车重、成本和车身布局之间取得一个完美的平衡。
厂家们把节省下来的研发资源和制造成本,投入到了更能直接提升用户骑行体验的方面。
比如,他们会花更多精力去优化发动机的平顺性,让车辆在加减速时更加顺滑,减少恼人的震动;他们会升级更可靠的刹车系统,并普及ABS防抱死系统,甚至TCS牵引力控制系统,在紧急情况下为你的安全提供多一重保障;他们还会配备功能更丰富的液晶仪表,让你能更方便地获取车辆信息,甚至实现手机互联。
这些实实在在的改进,远比油箱里那多出来的一两升、可能一年也用不上几次的极限续航里程,来得更有价值。
最后,我们对于平踏板摩托车的认知也需要与时俱进。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一提到平踏板,脑海里浮现的可能还是那种结构简单、动力羸弱的“买菜车”形象,甚至会贴上“低端”、“不安全”的标签。
这种偏见的部分原因在于,传统平踏车型的车架由于缺少中间的龙骨结构,在极限操控下的整体刚性确实不如龙骨车。
但是,我们不能用过去的眼光看待今天的产品。
随着材料科学和制造工艺的飞速发展,如今的平踏板摩托车早已今非昔比。
设计师们通过使用更高强度的钢材、优化车架的结构设计,已经极大地提升了平踏车架的强度和抗扭性,其安全性已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再加上ABS、TCS这些先进电子安全系统的下放和普及,进一步缩小了它和龙骨车型在主动安全性能上的差距。
当一辆平踏车既能给你无可比拟的日常便利,又能提供足够让你安心的动力性能和安全保障时,我们确实没有理由再抱着过去的陈旧观念不放了。
总的来看,围绕150平踏板油箱容量的这场讨论,更多的是源于我们对未知的一种习惯性担忧,是一种被放大了的“续航焦虑”。
当我们真正冷静下来,从实际的使用场景、核心的用户需求、主流厂家的设计思路以及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等多个角度去分析,就会发现,7到8升的油箱容量,对于150平踏板这个细分品类来说,是一个非常合理且智慧的设计。
它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与其在参数表上纠结那一两升的数字差异,我们不如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那些真正影响我们每一次骑行感受的方面,比如发动机的运转品质,刹车的手感,减震的舒适度,以及最重要的,那块平坦的脚踏板,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少实实在在的便利和乐趣。
不妨给新生的平踏力量多一点时间和理解,它或许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