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卷续航了,新能源车的下半场,拼的是“收二手车”的能力

朋友,你有没有感觉,现在买个新能源车,刺激程度堪比开盲盒。

开箱前,配置、续航、智能化,各种参数把你忽悠得心潮澎湃,感觉自己就是整条街上最靓的科技潮人。

开箱后,一脚电门踩下去,开出4S店大门的瞬间,恭喜你,你的爱车价值已经开始进行自由落体运动,贬值速度比中年男人的发际线退后还快,比A股的韭菜生长周期还短。

新鲜劲儿还没过,一看二手车市场的报价,能让你当场怀疑人生,昨天还是“心肝宝贝”,今天就成了“烫手山芋”,这种感觉,比前任突然给你点赞还魔幻。

别卷续航了,新能源车的下半场,拼的是“收二手车”的能力-有驾

所以,新能源车企的终极战场在哪?造车?营销?发布会上比谁的PPT做得更炫?

都不是。

真正的决战,藏在你看不到的二手车市场里。谁能把自家二手车的“身后事”安排明白,谁才能真正锁死用户,把一次性买卖,做成子子孙孙的长期饭票。

最近,那个靠着华为这根大腿,硬生生从ICU里爬出来的赛力斯,就干了这么一件事。

他们悄咪咪地把“问界二手车”的商标给注册了。

这事儿不大,但信号极强。它说明,这家一度在破产边缘反复横跳的公司,在经历了40个月交付70万辆车的魔幻狂飙之后,终于想明白了商业的本质。

造车只是上半场的热身,真正的拳击比赛,现在才刚刚开始。

1

我们先用第一性原理问一个扎心的问题:赛力斯牵手华为搞问界,图的是什么?

是情怀吗?是想为中国汽车工业崛起而奋斗吗?

别闹了,成年人的世界里,唯一的奋斗目标就是搞钱,公司更是如此。赛力斯之前自己玩,差点把自己玩没了,那段经历就是一本血泪史,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没有核心技术和品牌号召力,你连上牌桌的资格都没有。

后来华为来了,带来了技术、带来了流量、带来了品牌光环,等于直接给赛力斯接上了一条外部的ICU管子。问界M7、M9卖爆,直接把赛力斯从地府捞了回来,还烫了个头。

但问题是,这种合作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共生,也是一种博弈。车卖得好,功劳簿上记谁的名字?利润大头又该怎么分?这些都是藏在水下的暗流。

对赛力斯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把华为带来的“流量”,转化为自己的“留量”?

新车卖得再好,用户开个三五年,转手卖掉,换了个别的牌子,那你这生意做得就跟个中介没啥区别,赚的都是一次性的辛苦钱。

而新能源车的命门,恰恰就在于二手车的保值率。

这玩意儿就像一份体检报告,有的人P得跟写真一样,天天吹自己技术多牛逼,但二手车市场那个肝上的阴影是藏不住的。电池衰减、三电系统迭代太快、市场保有量小,随便一条都能让你的爱车在二手贩子眼里变成“电子垃圾”。

别卷续航了,新能源车的下半场,拼的是“收二手车”的能力-有驾

一个品牌的二手车要是不值钱,会发生什么?

首先,潜在的新车主会犹豫。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买个几十万的东西,转手就亏掉一半,这不叫消费,这叫慈善。

其次,老车主换车时,会优先把你pass掉。被坑过一次,谁还会傻乎乎地跳进同一个坑?这叫品牌忠诚度的崩塌。

所以你看,二手车保值率,表面上看是车的事儿,实际上是品牌信用的晴雨表。它直接决定了你的用户,到底是你的粉丝,还是只把你当成一个临时的代步工具。

赛力斯现在搞“问界二手车”,就是在干一件“建立信用”的事。

官方下场,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它要用自己的真金白银,为自家产品的“残值”兜底。这意味着,以后问界车主卖车,多了一个官方渠道,价格更透明,流程更省心。这服务,简直就是“喂到嘴里”,让你懒得再去外面找那些眼神里都写着“故事”的二手车贩子。

这波操作,狠就狠在,它不是一个单纯的业务延伸,它是一把插向未来的钥匙。

2

商业世界里,所有让你舒服的服务背后,都藏着一个让你无法拒绝的圈套。

官方认证二手车,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美好?

它解决了你的“买后焦虑”,让你觉得这个品牌有担当、负责任。

但你再往深想一层,它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是把你彻底锁死在它的生态里。

你想想这个流程:你开着问界M7,过了三年想换车。你去二手市场问价,张三给你报20万,李四给你报21万,但都得磨半天嘴皮子。这时候,问界官方二手车来了,说我给你22万,手续我全包,你要是置换我们新款的M9,我再给你个额外补贴。

请问,你怎么选?

废话,当然是选官方啊。

你看,这一个简单的操作,就完成了一个完美的商业闭环。

第一,它稳定了自家二手车的价格体系,从而稳住了新车的品牌形象和定价权。这叫防守。

第二,它通过置换补贴,把老用户牢牢地拴在了自己的战车上,复购率“Duang”一下就上去了。这叫进攻。

别卷续航了,新能源车的下半场,拼的是“收二手车”的能力-有驾

第三,最关键的,它把原本流失到外部市场的二手车业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全都收回到了自己手里。这每一台官方认证二手车,背后都可能跟着一单新的车贷、一份新的保险。这才是真正的利润奶牛。

所以,赛力斯申请的商标里,不仅有“问界二手车”,还有“问界二手车金融”、“AITO二手车金融”。

看到了吗?人家根本不是想当个雷锋,人家是想开一家从出生到养老全包的“问界托拉斯”。

新车销售是入口,是流量;二手车、金融、保险、维保,这些才是沉淀下来,能源源不断产生现金流的“后市场帝国”。

这种打法,在当前这个“快种快收”的商业环境里,是唯一的出路。

为什么?

因为造车太苦了。技术迭代快得像渣男换女友,竞争对手多得像夏天草地里的蚊子。今天你发布个800V高压快充,明天他就搞个1T算力的智驾芯片。大家都在一个残酷的角斗场里卷生卷死,纯靠卖新车硬件,利润比纸还薄。

所以必须换个玩法。从“一锤子买卖”变成“终身服务”。

这就像拳击比赛,比的不是谁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关于“保值率”的闷拳。

这记闷拳打出去,对手就得跟着你的节奏走。你不搞官方二手车?行,你的用户就会看着隔壁问界车主笑嘻嘻地高价置换,然后心里默默地把你拉黑。

3.

那么,赛力斯这步棋,会把新能源车市带向何方?

答案是:加速内卷,而且是“服务内卷”。

过去,大家卷的是什么?

卷续航,从500公里卷到1000公里。

卷加速,从5秒俱乐部卷到3秒俱乐部。

卷屏幕,从中控大屏卷到副驾娱乐屏,恨不得在车顶给你装个IMAX。

这些硬件上的比拼,其实已经有点“瞎积薄发”的意思了,边际效应递减得厉害。你续航多个50公里,用户感知强吗?不强,因为充电焦虑的核心是补能体系,而不是电池大小。

但服务不一样。

官方兜底二手车,这招太戳用户痛点了。它就像你谈恋爱,对方不仅对你好,还承诺万一分手了,会帮你找个更好的下家,顺便再给你一笔分手费。这种安全感,谁能拒绝?

这给所有新能源车企提了个醒:上半场的仗打得再漂亮,也只是拿到了决赛圈的门票。下半场比的,是谁更能“养用户”。

怎么养?

就是要把用户从买车到换车的所有环节,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你看蔚来,早就开始搞官方二手车了,他们甚至还有换电体系,这都是在构建一个别人难以模仿的“服务护城河”。

现在问界跟上了,而且背靠华为这个巨大的流量池和品牌势能,它的能量不容小觑。

可以预见,接下来,小鹏、理想、小米,所有还想在牌桌上玩下去的玩家,都必须跟进。官方认证二手车,将从一个“加分项”,变成一个“标准配置”。

这对消费者来说,短期是好事。买车更放心,卖车更省心。

但长期来看,这也意味着我们和品牌的绑定会越来越深。你一旦习惯了这种“喂到嘴里”的保姆式服务,就很难再走出去,去面对那个充满不确定性但更自由的市场。

你以为你买的是一辆车,实际上你是在选择一个“生态监牢”。

他们为你铺好了所有的路。他们为你设计好了所有的选择。他们甚至为你规划好了你的下一次消费。

听起来是不是很舒服?

但舒服的代价是什么?

代价是,你永远都在他们的地图里,沿着他们画好的路线,走向他们指定的终点。

所以,赛力斯注册一个二手车商标,这事儿不光是关于车,它是关于商业模式的终极进化,是关于用户心智的残酷争夺。

当所有人都开始夸赞“官方兜底”有多香的时候,你得明白,那张“底”,既是保护网,也是一张正在慢慢收紧的网。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