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理想ONE车主亲测,增程车开五年没问题,真相来了!

最近,关于增程汽车到底能开多久的讨论,在网上可以说是沸沸扬扬。

很多人心里都犯嘀咕,这种既有电池又有发动机的车,结构听起来就复杂,会不会开个三四年就问题百出,到时候修都没地方修?

尤其是那些开惯了传统燃油车的朋友,总觉得这增程车像是“过渡产品”,不靠谱。

3年理想ONE车主亲测,增程车开五年没问题,真相来了!-有驾

还有些坚定的纯电动车支持者,也觉得增程是多此一举,技术不够纯粹。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位2019款理想ONE的车主,用他自己实实在在开了三年的经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真实、接地气的答案。

这辆车跑了四万多公里,正好到了一个可以检验车辆真实状况的阶段,咱们就借着他的真实用车情况,来好好聊聊这事。

首先,咱们得看看大家最关心的硬件部分,也就是这车本身结不结实,耐不耐用。

很多人最大的担忧就是电池。

毕竟,对于一辆新能源车来说,电池就是心脏,它的健康状况直接决定了车子的使用寿命和价值。

这位车主的理想ONE,出厂时电池容量是40.5千瓦时,经过三年的使用,现在检测下来还剩下大约34.4千瓦时。

我们简单算一下,电池的健康度大概在85%左右。

这个数据是什么水平呢?

可以说相当不错了。

这意味着三年下来,电池的损耗在15%,反映到实际续航上,大概就是少了30公里左右。

对于一个每天可能都要经历充放电循环的电池来说,这个衰减率完全在合理甚至优秀的范围之内。

3年理想ONE车主亲测,增程车开五年没问题,真相来了!-有驾

这说明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做得很好,有效地延缓了电池的老化。

所以,那些担心增程车电池用几年就报废的说法,至少在这辆车上,被证明是站不住脚的。

再来说说另一个核心部件——增程器,也就是那台小排量的发动机。

反对者的一个主要论点就是,车上多了一套发动机系统,就多了一个故障点,而且这个发动机不经常用,放着更容易坏。

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

这位车主说,他日常开车基本都设置成“纯电优先”模式,因为车辆的纯电续航在城市里上下班、接送孩子完全够用。

这台发动机在过去三年里,总共的启动次数还不到一百次。

这是什么概念?

很多传统燃油车在市区里堵车,一天下来发动机的启停次数可能就不少了。

这台增程器大部分时间都在“休养”,只有在跑长途或者电池电量极低的时候,才会启动发电,工作环境非常稳定,没有频繁的冷启动和高负荷运转。

可以说,它的工作强度比绝大多数私家车里的发动机都要低得多。

因此,那些关于积碳、机油变质等传统发动机的常见烦恼,在这台车上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从这个角度看,增程器非但不是一个累赘,反而因为使用频率低、工况好,其寿命可能会比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更长。

3年理想ONE车主亲测,增程车开五年没问题,真相来了!-有驾

至于车辆的其他方面,比如内饰和电子系统,表现也同样稳定。

除了方向盘这种经常摩擦的地方有轻微的掉皮现象,车内的按键、屏幕都完好如初。

三年里,车辆也只出现过两次无关紧要的系统小警报,而且都是自行恢复了,根本不需要去维修。

综合来看,从硬件的损耗情况判断,这辆理想ONE别说开五年,就是再开上几年,保持一个良好的车况也完全没有问题。

这实实在在地给那些唱衰增程技术的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从硬件转向软件,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了。

这也正是智能汽车时代带给我们的一个全新课题。

这位车主的经历,恰恰反映了老款智能汽车车主普遍面临的一种无奈。

在过去的三年里,他的车通过网络进行了几十次系统升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OTA。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车机系统反应越来越快,导航地图数据也更新了,使用体验确实在不断优化。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这些升级中,一些原有的功能却在悄悄消失。

比如,有些车主习惯使用的第三方应用,在某次更新后就被下架了,这无疑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用车习惯。

更让人心里感到失落的,是那种“被时代抛弃”的感觉。

3年理想ONE车主亲测,增程车开五年没问题,真相来了!-有驾

汽车厂商每年都会推出新款车型,这些新车搭载了更强的芯片、更多的雷达和摄像头,能够实现更高级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

当这位老车主看到新款理想汽车在发布会上展示各种炫酷的新功能时,再看看自己的车,尽管硬件依然完好,但在智能驾驶这个核心卖点上,却几乎没有任何进步。

这就好比我们手里的旧款手机,硬件本身还能流畅运行,但厂家最新的操作系统和最核心的AI功能,却只对新款手机开放。

这种由软件差异带来的体验鸿沟,远比硬件的自然老化更让人难以接受。

你的车明明还能开,机械性能一点问题没有,但它的“大脑”却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语音助手不再那么聪明,智能功能也被新车远远甩在身后。

这种“软件定义的老化”,才是智能汽车时代对“长期持有”这个概念提出的最大挑战。

所以,我们回过头再看“增程车能不能开五年”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它本身可能就是一个伪命题。

问题的关键,已经不在于增程、纯电还是燃油这条技术路线谁优谁劣,因为事实证明,只要是合格的产品,其硬件的耐用性都足以支撑五年甚至更久。

真正的核心问题在于,在如今这个汽车越来越像电子产品的时代,厂商是否愿意并且有能力,为已经售出的车辆提供长期、稳定、公平的软件服务和功能更新。

这对于所有正在快速崛起的中国汽车品牌来说,都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早期购买这些新品牌的用户,可以说是最有勇气的“拓荒者”,他们用真金白银支持了品牌的成长。

如果当品牌发展壮大、推出更先进的新产品后,就把这些老用户的软件体验和服务边缘化,无疑会伤害他们的感情,也会影响品牌的长期口碑。

一辆车好不好,不仅要看它出厂时的参数有多亮眼,更要看它在未来五年、八年甚至十年的生命周期里,能否持续为车主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这考验的不仅仅是技术实力,更是一家企业的责任心和格局。

真正能够赢得用户长久信赖的品牌,一定是那些不仅能造出好车,更能服务好每一位车主的企业,无论他们买的是最新款,还是几年前的旧车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