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二百零几万,就这么“pia”一下,没了。
我猜,当“龙猪-集车”这位老兄看到银行账户被法院划走这笔钱的时候,那感觉,估计比连着追了三个月的剧发现结局烂尾了还要堵心。
毕竟剧烂了可以骂,钱没了,那可是真金白银的疼。
这堂昂贵的社会实践课,算是给他,也给所有在网上“指点江山”的同行们,好好上了一课。
这事儿其实算不上新闻,更像一部追了四季的美剧,终于迎来了季终集。
一年前,比亚迪法务部横空出世,顶着“南山必胜客”的光环,第一条微博就直接点名“龙猪”,张口就是五百万的索赔。
当时,圈里大部分人都是揣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觉得这不过是车企日常敲山震虎,最后八成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谁能想到,比亚迪这次压根没按剧本走。
他们不搞公关,不玩舆论,就一根筋地走法律程序,把证据一条一条钉死了,然后安安静静地等开庭。
这股劲儿,特像武侠小说里那种不出世的高手,你天天在他家门口骂街,他理都不理,只是在屋里默默擦剑,等剑擦亮了,出门一招就让你闭嘴。
“龙猪-集车”呢,说实话,他的内容风格,就像饭局上那个最能活跃气氛的哥们儿,懂得多,嘴巴碎,还总能爆点“独家内幕”,听着特别过瘾。
在今天这个“流量就是亲爹”的时代,这套打法简直是吸粉神器。
问题在于,玩笑开大了,就容易当真。
他可能觉得自己是在玩“真心话大冒险”,结果玩脱了,一脚踩进了“终极惩罚”环节。
比亚迪这次的战术堪称教科书级别。
他们把一场本可能陷入无尽口水战的公关危机,愣是给打成了一场毫无悬念的法律碾压局。
这操作,让我想起当年穆里尼奥带的国际米兰,任你巴萨传控玩得天花乱坠,我就摆大巴,用密不透风的防守耗死你,然后抓住你一次失误,一脚长传,直接要你命。
比亚迪的法务部,这次就扮演了那个冷酷的“战术大师”。
而这场官司的背后,是整个新能源车圈那股快要沸腾的“杀气”。
现在的市场,哪是什么蓝海,分明是“血海”,还是撒了食人鱼的那种。
车企之间明着卷配置、卷价格,暗地里的舆论场更是刀光剑影。
你家车今天“刹不住”,他家车明天“续航虚”,各种真假难辨的黑料满天飞,搞得消费者跟玩“狼人杀”似的,根本分不清谁是预言家,谁在带节奏。
所以,比亚迪这记重拳,与其说是打给“龙猪”一个人的,不如说是打给所有潜伏在水下的“黑公关”看的。
它用201.87万的真金白银,给这个混乱的牌桌,重新立了个规矩:想靠泼脏水吃饭?
先把自己的碗洗干净了再说。
比亚迪公关总经理李云飞那句“对于黑公关、黑媒体…我们绝不容忍”,听着挺官方,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牌桌上见,我们律师团24小时不打烊。
当然,咱们也得往深了想一层。
当一个庞然大物,手握法律和资本的双重“王炸”,开始清场的时候,会不会用力过猛,把桌子也给掀了?
今天,他们用法律干掉了造谣诽谤的,咱们都拍手叫好。
那万一哪天,他们把这个武器对准了那些提出尖锐批评的媒体,甚至是说真话的普通车主呢?
“客观批评”和“恶意诋毁”的边界,到底由谁来划定?
这是一个挺微妙的问题。
一个健康的汽车市场,既需要比亚迪这样的强者,也需要能让强者感到芒刺在背的“啄木鸟”。
如果以后,所有的声音都变成了赞歌,那最终受损的,还是我们这些掏钱买车的消费者。
这场二百万的官司,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键盘侠们靠敲几下键盘就能搅动风云的时代,可能真的要过去了。
接下来,也许是属于法务部的时代了。
大戏的帷幕才刚刚拉开,咱们这些观众,搬好小板凳,慢慢看吧。
全部评论 (0)